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六十六章 少林住持

吴玉刚眼望大海.望洋兴叹般的言道:“看红尘之中.有多少人像无影这般不识时务.皇帝虽然已去.可是天道人伦不能磨灭.而正道虽然自在人心.可是.有谁能做到不为一己私利而动心呢..究其因果.在于天道气息被那些私欲所吞噬.而红尘之中的人们为了自己的生活不得不奔波劳碌.可是人心不古.人们都在坚守自己的所谓天道.如此违背天意.天下又怎能太平得了呢..”

无涯子在一旁看着师弟愁苦天下的样子.不禁暗自叹息.世道人心如此险恶.又有谁能坚守真正的天道人伦呢.无利不起早.人们如此贪图一己私立.天下如何好的了呢.而师弟天命不可违.命运如此.又有谁能改变的了呢.这些事情.究竟是天庭还是地府在操作自己的命运呢..实在让人深感不安.如此冥冥之中的事情.又有谁能操纵的了呢.

无涯子思索良久.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情.忽然对正在眼望大海的吴玉刚言道:“师弟.我们走吧.这里有海神在掌管是非善恶.自会有明辩之人.”

吴玉刚低头不语.心中暗想:自己在龙宫之时.父母是如何的宠爱.可是私自出來游玩.犯下天条.被父亲老龙王贬下界來.父亲是那样的秉公执法.而这世间竟然如此的混乱.哪里看得见正义.哪里有公道可言呢.天下本就是弱肉强食的嘛.公道自在人心.其实公道在自己的手里.在强者的手里.而天下真正的公道在于那些既是强者又是遵守天道之人的手中.而世间真正按照天道修得真仙之体的毕竟是少数.这样宛如珍宝的正道.又有谁能真正懂得和遵守呢..

只听无涯子继续言道:“那时我听得少林中有人对我说.北少林好像发现什么异常的事情了.不过沒有这里那么严重.我们去看看如何..”

吴玉刚被无涯子的话感到震惊.在沉思中猛然惊醒过來.惊奇的问道:“真的吗.你怎莫不早说.也许这些事情都有牵连.武林中虽说.天下武功出少林.可是并不知晓.佛修在自身.多以自身修持为根本.虽然也有降妖除魔之事.可是.毕竟是在其被逼急了时候的无奈之举.而道家却不同.道家的修为皆在降妖除魔.除一魔而功百倍.这才是道家的修炼方式.我们如何不去看看呢..”

无涯子对于师弟的此番话语颇感震惊.这个说话不多的师弟.竟然对于道家有如此清晰的认识.实在不可低估.却也让人佩服.“好.”无涯子答应一声.雷厉风行的师兄弟二人.驾起云头.直奔北少林而來.

天下武功出少林的少林寺.的确不凡.想在那少林吃住修炼之人.即使是一个伙夫.如若流落民间.也是震惊世人而难遇敌手的一代高手.其禅意皆在日常生活之中.却也沒有违背达摩祖师一代禅宗祖庭的名誉.如此神意.世人难晓.因此才享誉神州.

少林寺的武功名不虚传.不过.少林寺的寺规却也不简单.沒有规矩不能成方圆.少林自开山门以來.从未违背过祖先的规矩.所说随着社会的变迁.寺规有些变动.但皆是大同小异.不离佛道本源.因此才能成就其享誉天下之名.

自从静觉大师从杨家峪返回少林.少林寺便加强了戒备.虽说蜀山景天老祖有聚妖幡之邀.天下释道儒皆是一家.其意难违.不过.佛门亦是静修之地.其不理红尘之事也是可以让人原谅的.因为佛教虽然讲究的是贪嗔痴怨戒定慧.可是佛教并沒有脱离qingyu.此qingyu并非凡尘之人的qingyu.而是对于人间的大爱也就是慈悲.不能四大皆空便不能入定修佛.可是沒有大慈悲也就是博爱的胸怀.也不能成佛.

静觉大师回得少林.与主持方丈讲明实情.方丈作为守山之神当然心里早已明了.知晓天下武林已经混乱不堪.只有静修才是佛教的根本.不理红尘之事亦是明智之举.因此便加强了防备.少林上下戒备森严.以便能够度过暗流涌动的时光.让少林弟子少沾染些是非.

谁知天道无常.闭门家中坐.祸从天上來.这一日.少林弟子照样每天起早贪黑的练功生活.并沒有任何的改变.可是.将到晌午之时.门外來了两个衣衫破烂的年轻人.跪在山门之外便不离去.少林弟子多方询问.此二人只是言说自己想要了却父母的一桩心愿.皈依佛门.已修得善终之身.

少林弟子解劝无果.慌忙找到方丈.回禀山门之外发生的事情.主持闻之.善念顿生.离座出外查看.

主持看着衣衫褴褛的两个年轻人.感觉其有些佛缘.便慈善的言道:“施主.还是回去吧.你们尘缘未了.还是回家赡养父母去吧.”

只听那个年纪稍长一些的年轻人言道:“师傅.我们远路而來.还是收留我们吧.父母已经老去.临终之时告诉我们哥俩.说是前世作孽太多.只有皈依佛道才能得到善终.父母之命不可违背.望大师成全.”言罢.磕头.长跪不起.

主持看到两个年轻人如此孝顺.心中不忍.毕竟两个二十來岁的年轻人是兄弟.这样做好像不妥.实在让人为难.可是.这两个年轻人的诚意又不好推辞.该如何是好呢.主持略加思索.对二人言道:“这样也好.你们先在此小住几日.待我们商量好如何安置你们再做定论.你们也可在此熟悉下佛门的清规.”

这个主持有碍于武林的混乱亦是不敢收留外人.可是佛教毕竟是慈悲为怀.哪有见人不救之理.君子有容人之美.君子有成仁之美.匹夫不可夺其志.况且是两个孝顺之人了.怎能让其对世间充满怀疑呢.如若拒绝了这两个还推崇孝道的孩子.其父母在九泉之下又怎会心安呢..他们对佛教又该如何去想呢.

仁德固然是好的.可是.妇人之仁.有时害的却不只是自己.这样的事情.又有谁能看的清和看得透呢..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