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18章 给汪直恢复名誉

刚开始的时候,陈林对王启年是不怎么看得上眼的。他才不相信,青莲社里面,会有什么真正的读书人。这年头,读书人都清高,就算无法考取功名,只要愿意放下身段,出路也是很多的。比如说,给人做幕僚,教书什么的,断断不会沦落到参加反贼的地步。

哪怕是到了明末,社会大变革,民不聊生的阶段,读书人依然轻易不会依附反贼的。即使是李自成、张献忠等人的实力如日中天,动辄就号称百万大军,愿意攀附的读书人也不多,更不要说是久久不能成事的白莲社了。

不料,这个王启年还真是有点出乎陈林的法眼。这个家伙,毛笔字居然写得相当的不错。平心而论,陈林感觉他的字是要比自己的还好。而一篇八股文,也是做的四平八稳。没有太出色的地方,也没有明显的缺陷。

这样的文章,要说被选中,别人估计也没有什么异议。要说没有被选中,估计作者本身也没有大的说服力。它的质量,就介于选中和不选中之间。不管是出现什么样的情况,都是正常的。

“你曾经读过书?”陈林问道。

“曾经在国子监读过几年。”王启年谦虚的说道。

“国子监?”陈林忍不住悚然动容,感觉自己和自己的小伙伴都完全惊呆了。

这个王启年,居然是在国子监读过书的?真是难以置信啊!大明朝的国子监,就相当于后世的国立xx大学,仅此一家,别无分号。绝对的一等一的最高学府。但凡是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学生,最终都肯定可以考取功名,进入官场的。

可以这么说,国子监绝对是那些权贵子弟进入官场的最佳捷径。后世的严世藩,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进入官场的。虽然说,通过国子监入仕,名声没有正常科举那么好听,也算是比较难得的了,谁也不会多说什么。

问题是,王启年既然曾经在国子监念过书,又怎么会落入青莲部的手中?难道他也是被迫的?

又或者是,他要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又或者是学昔日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掌控青莲部,乃至是整个白莲社,然后一举将其推翻?一举将其彻底的消灭掉?

陈林忍不住又是同情又是警惕的说道:“你是怎么加入青莲部的?”

王启年的神色,终于是有些伤感了,语调低沉的说道:“家父原来是兵部尚书王越”

陈林的嘴巴,顿时就张得比鸭蛋还大。不,严格来说,是比两个鸭蛋还大。良久良久,他才缓过神来,深沉的说道:“原来你汪直居然”

他只是含糊不清的说了几个字,夏灵萱却是完全听懂了。

也难怪陈林会如此的惊讶,实在是这个王启年的来历,的确是有些匪夷所思。

谁能想得到,他的父亲,居然是赫赫有名的兵部尚书王越呢?

提到王越,就不能不提到另外一个人:汪直。

没错,就是曾经的西厂提督汪直;

提到汪直,就不能不提到西厂,一个强悍而恐怖的存在。

在大明朝的众多特务机关当中,最强悍、最恐怖的不是锦衣卫,不是东厂,而是西厂。

虽然西厂设立的时间很短,中间还曾经几度废黜。但是,它的名字,它的权力,绝对是凌驾于东厂和锦衣卫之上的。它就是血色恐怖的代名词。搞到最后,连东厂和锦衣卫都承受不了西厂的威压,不得不联合文官集团,将其彻底的打压下去。

汪直原来是广西大藤峡叛乱中瑶族人的后代,成化三年的时候,以幼童的身份被送入宫中,成为一名小太监。因为嘴巴甜,头脑灵活,得到了服侍万贵妃的机会,从此飞黄腾达。

要说汪直的提升,到了什么样的变态的程度呢?他仅仅是十五六岁的时候,就被提拔为西厂厂公了。那时候的他,就和现在的陈林差不多。

想到这里,陈林就忍不住暗暗的感慨。当真是人比人,气死人了。自己觉得自己在这个年纪已经了不起了,应该是无人能及了。但是,和汪公公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啊!

汪直担任西厂督公,最喜欢四处伸手,猎取功劳,作为自己赢得皇帝欢心的条件。他有几个非常重要的助力。其中一个,就是王启年的父亲,兵部尚书王越。

王越和汪直曾经密切合作,多次的打败过蒙古人。但是,他也因为和汪直的关系太深,以致被认为是汪直一党。当汪直失势以后,他也就跟着失势了。最后,郁郁而终。

“惭愧,惭愧啊!”王启年神情间明显有些孤苦之色。

“所以,你就投奔了白莲社了?你试图为自己的父亲报仇?”陈林漫不经意的说道。

王启年缓缓的说道:“是的。我不但要为父亲报仇雪恨,还要为汪公公伸张正义,主持公道公子爷,你怎么啦?”

陈林拍了拍自己的胸口上的茶水,将茶杯放开,言不由衷的说道:“没事,没事,不小心将茶水倾泻了。对了,你刚才说什么?你要给谁伸张正义?给谁主持公道?”

王启年神情木然的说道:“是汪直汪公公啊!”

陈林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呢,夏灵萱已经怒声骂道:“混蛋!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大概是由于过度的愤怒,夏灵萱差点就要举起巴掌来,狠狠的给王启年一巴掌。总算是临到动手的时候,她又死死的忍住了。否则,她一巴掌下去,以她的力道,王启年绝对是要吃不了兜着走啊。

给汪直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只怕满朝的文武百官都不会答应了,更不要说东厂和锦衣卫了。

头上有两座大山压着,满朝的文武百官,已经是苦不堪言了。如果西厂重开的话,又要多一座大山,还是最凌厉最恐怖的那一座,恐怕大明朝的全部官员,都要睡不着觉啊!

而对于东厂和锦衣卫来说,肯定不愿意看到西厂重开啊!

谁愿意自己的脑袋上,还顶着这么一座大山,随时都会来找自己的晦气呢?做什么事都要小心翼翼的;

特别是东厂,和西厂完全就是死对头啊!东厂和西厂的督公,都是太监出身,要说争权夺利,两者完全是在一条起跑线上的。并不像锦衣卫那样,有先天上的不足,是不可能和东厂相比的。

汪直担任西厂督公的时候,东厂提督太监叫做尚铭,和汪直完全就是死对头。中间,尚铭几次都被汪直整的很惨,差点儿无法翻身。但是,笑到最后的却是尚铭。西厂被废黜了,东厂依然风生水起。

“你要给汪直恢复名誉?”陈林也是感觉啼笑皆非。

要给王越恢复名誉,甚至是官复原职,不是不可能的。但是,汪直这完全是两回事。

作为兵部尚书,王越其实是做了很多有利于国家民族的大事的。特别是在对抗鞑靼人方面,卓有成就。在他担任兵部尚书期间,鞑靼骑兵多次袭扰大同、宣府等地,都被他带兵击退了。

如果不是受到汪直的牵连,王越完全就是有功之臣啊,可以名垂青史的。

但是,汪直就不一样了。陈林几乎找不到给汪直翻案的任何理由。他带领的西厂,做过什么好事吗?

王启年似乎是有些神经质的,完全感受不到周围的人对他的敌意,继续自顾自的说道:“其实,大同府的战事,完全不是汪公公的责任啊!如果他还在大同府的话,鞑靼骑兵根本打不进来的”

陈林神色怪异的说道:“照你的说法,汪公公反而是有功于朝廷,有功于社稷了?”

王启年连连点头,毫不讳言的说道:“当然啊!汪公公统帅的西厂,为朝廷,为社稷,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的”

陈林朝夏灵萱打了一个眼色,让她将王启年打晕过去再说。现在不是听故事的时候。

夏灵萱当即一伸手,一巴掌打在王启年的后面,将他打晕过去了。

“玉成老弟,要不要将他扔下去喂鱼?”马双木问道。

“不要。暂时留着他的性命。我还有用。”陈林言简意赅的说道。

王启年的身上,有太多的故事,也有太多的秘密,他是有相当的兴趣想要了解的。

因为,在汪直的身上,几乎凝聚了成化年间的所有国家大事。很多事情,汪直自己都是当事人,是亲身参与的。

西厂被裁撤以后,汪直就一度消失了。他到底藏身在哪里,在做什么,好像都没有人知道。仿佛,他已经死了。但是,在历史的记载中,却又有那么一段,说是弘治十几年,弘治皇帝一度想要将汪直召回来,重开西厂。结果遭受到群臣的强烈抵制,只好作罢。

这说明什么呢?这说明汪直并没有死。他被罢职的时候,差不多是二十岁左右。到现在,估计也就是二十五六岁,正是青春年华的时候。如果他不甘寂寞的话,他一定是躲在了暗处,暗暗的等待东山再起的机会,又或者是在筹划某些事情。;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