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63章 禁书

怎么说呢?陈林的文章,就是读书人的平均水平,或者稍微偏上一点。这样的文章,如果是被主考官录取了,别人肯定不会说什么。但是,如果主考官没有录取,别人肯定也不会觉得惋惜的。

换言之,就是是否录取,完全在于主考官的一念之间。估计是以名落孙山的机会比较大。

陈林的文章,最大的问题,就是遣词造句,都显得普通、规矩、平凡,没有什么惊人之语,没有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毕竟,科举考试,文章如果不够出色的话,是很容易被淘汰掉的。主考官要过目那么多的文章,很多文章都是大概的浏览一下,不会特别仔细的阅读的。因此,惊人之语,眼前一亮,就显得很重要了。

“爹,那个要求太高了啊!”陈林无奈的说道。

对于什么惊人之语,他倒是多得很,随便写几句都可以吓死人。

多了足足五百年的学识,想要在文章里面夹几句惊人之语,你还不是比喝水还容易的事情?

问题是,这些惊人之语,都不太合朱熹的注释,还有严重偏离的迹象,他要是写了,就等于是自己搬石头砸自己脚,适得其反了。

现在的他,必须是努力的防止这些惊人之语的出现。他宁愿自己的文章规规矩矩,平平凡凡的,也不要出现什么大逆不道的惊人之语。到时候,不但不能榜上有名,甚至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四大名著里面,曾经被列为的哪一本?《金瓶梅》?错!是《西游记》!

大明朝的读书人,对于金瓶梅里面的描写,一点都不抗拒。因为,他们中的很多人,日常生活就是这样的。

试问有几个官员是没有三妻四妾的?试问有几个官员是能够洁身自好的?好像陈守范、刘鼎新这样的官员,除了妻子之外,完全不近其他女色的,不是没有,只是很少。他们绝对不是官场的主流。

包括刘鼎新、陈守范敬仰的王恕、白昂等人,都是有多个妻妾的,有的还有通房丫头。

甚至,在浙江、福建等地的官场,以及上层人家,最近还流行养娈童的风气。他们大概是在女人的身上已经寻找不到乐趣,变态到要养娈童了。这种的风气,将会逐渐的蔓延到了整个江南,一直到大明朝灭亡。

西游记为什么会被列为?是因为里面有皇帝轮流做,今年到我家的惊人之语。这可是犯天条的!

如果陈林在文章里面,不小心的写出这样的语句来,估计不但自己的脑袋要落地,就是陈守范和其他家人的脑袋都全部要落地啊!

就算是对臣子最宽大的弘治皇帝,估计都不会允许出现这样的惊人之语吧?还指望做官?

“也是。暂时先不要求那么高。”陈守范点点头,赞同的说道。

他是考场过来人,对其中的诀窍还是知道一些的。考秀才,并不需要太出色的文章。

大明朝对于秀才的录用,其实没有什么定规,不限定只能录取多少多少人,只要不超出大致的范围就可以了。

考秀才,切忌将文章做的太出色。一方面,是怕出现什么出格的词语,适得其反。另外一方面,是容易引来有心人的打压。枪打出头鸟,你越是出色,就越是有可能得罪人。因为,你有可能阻挡了别人的道路。

从秀才到举人,从举人到进士,名额不断的减少,竞争越来越激烈,别人当然不愿意看到你太出色了;

如果你的后台不够强硬,背景不够深厚,不能够确保你避免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命运,还是规规矩矩的,只要榜上有名即可,不需要名列前茅的。

而在陈林看来,只要自己的文章,没有太大的弊端,及格线以上,他就有办法让自己取得功名。县试是知县和教谕主持的,估计通过难度不大。而府试是由知府主持的,难度稍微大一点。院试是由提督学政主持的,难度更大一点。

但是,不管难度多大,只要自己的文章稍微过得去,其他都不在话下。

“爹爹,我要去九江府。”陈林直言不讳的说道。

“做什么?”陈守范立刻警惕起来。

他马上就想到了祁青思和白筱霜那两个特殊的女人。

如果没有她们两个,陈守范多半就答应了。陈林去九江府,肯定是去帮刘鼎新啊!

但是,有了她们两个,他就不放心了。万一这个家伙,没有去帮助刘鼎新,而是去跟那两个姑娘荒淫无耻的话,岂不是乱来?自己的儿子小小的年纪,断断是不能这样纵容的。

“我估计刘伯伯在九江府的工作不好开展。”陈林委婉的说道。

“你刘伯伯的能力我很清楚,暂时不需要你来操心。”陈守范板着脸说道,转身就走了。

他根本不给陈林讨价还价的机会。做老爹的感觉自己的嘴巴,远远没有自己的儿子能说。万一一会儿又被他给打动了,变换了主意,让他有机会到九江府去鬼混,岂不是害了他?

“爹,你等等啊!”果然,看到老爹拔腿就跑,陈林急忙追上来。

“不能去九江府!”陈守范板着脸,硬邦邦的说道。

“不去就不去,我去宿松县一趟总可以了吧。”陈林无可奈何的说道。

“哪里也不许去。”陈守范当然不会轻易上儿子的当。

他敢肯定,自己要是松口了,自己的儿子,马上就要跑去九江府花天酒地去了。

去宿松县?宿松县有什么好去的?现在的宿松县,着实是不欢迎他们的,尤其是在刘鼎新走了以后,更是如此。

别看陈守范自己是身兼了宿松县县丞的职务,按理说,应该是在宿松县县城里面当班的。但是,陈守范就是不愿意。他宁愿对县丞的本职工作不闻不问,不理不睬的,也不愿意去宿松县。

为什么?因为那边没有自己人!

不管是知县也好,主簿也好,典吏也好,他都不熟。

更不要说,那些传奉官出身的官员,和他陈守范之间,更是有着深刻的矛盾了。

与其在宿松县的县城里面觉得憋屈,还不如在千岭乡巡检司大展拳脚呢;

。在这里,他可是真正的一言九鼎啊!

“好,我哪里都不去。不过,爹,你要找人帮我买一点东西。”陈林识趣的将话题错开。

“买什么?我派人去帮你买。”陈守范果然转换了口风,不再硬邦邦的了。

只要自己的儿子不到处乱跑,买点什么东西还不简单?

陈林急忙将改造火枪需要的工具,都全部写出来,交给自己的老爹。

随着给他改造的火枪数量越来越多,他的改造技能是越来越熟练了,各种工具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操作各种工具,本来就是熟能生巧的。做的越多,越是熟练。在不断的改造中,陈林还顺便改善了各种工具。对于木制机床的架构、性能、作用等也有了一定的改良。这些工具不能做是很好,也可以基本满足需要的。

最大的关键,就是小批量的手工生产,而不是大批量的流水线制造。前者陈林能够做到,后者就做不到了。

制造一百支米尼枪和制造一万支米尼枪的概念,是完全不同的。陈林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能力,小批量的改造米尼枪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如果需要改造的米尼枪的数量太多,那就没有办法做到了。

陈守范的办事效率还是很高的。第二天早上,就将陈林需要的各种原材料送来了。

陈林自然是将各种的原材料,都放到亥字库里面,找了一个角落,将木制机床架构起来,随即对火枪进行改造。

缴获自宁王府的这批火枪,质量的确是不错,比夏灵萱弄到的那些火枪质量还要好一点。由此推断,这次宁王府派遣出来的,绝对是高手中的高手,精锐中的精锐。只可惜,他们很不幸的遇到了杨一清。

杨一清如果是其他人也就罢了,偏偏他是大明朝中期的一个超级牛人,能够扳倒刘瑾的。

连刘瑾都能扳倒的人,会害怕宁王府?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最终的结果,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宁王府的精锐,还不如杨一清的亲兵队厉害呢!面对面的肉搏,宁王府的精锐,居然不是杨一清的亲兵队的对手。

锦衣卫千户万喜不敢真的对杨一清动手,说不定也是忌讳到这一点。如果死人太多就无法掩盖了。

如果不是王阳明将宁王府的叛乱镇压下去了,说不定杨一清也做好了准备了。他要是来了,宁王府说不定会惨败的更加的难看。

在真实的历史上,就是由于王阳明的动作太快,三下五除二的就将宁王的叛乱给扑灭了,结果正德皇帝无聊得很,下令又将宁王放回去,要玩捉放曹的游戏,荒唐得很。

当然,这些都是假设。而历史,是没有如果的。

连续用了好些天的时间,陈林才终于是将四十八支的火枪全部改造完毕。

从技术上来说,他这次改造出来的膛线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综合性能比以前的威武铳都要好。;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