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401章 两淮盐税的黑幕

“你要知道,朝廷太仓银的收入,有三成以上,都是来自两淮盐税。内帑的收入,更是如此。内帑没有收入,皇帝陛下当然是要生气的。以前,两淮盐税曾经年收入三百五十万两纹银以上。后来降低到二百二十万两。现在,已经连一百五十万两都不到了。继续这样下去,估计连一百万两都保不住。有些人的胆子太大了,吃相太难看了。”杨一清愤愤的说道。

“内帑的银子应该没有谁敢截留吧?”陈林半信半疑的说道,“那可是皇上的私房钱。”

他是真的不太相信,有人居然敢动皇帝的小金库。那是真的不要命了。动太仓银已经是大事,是要杀头抄家的,动皇帝的小金库就算是有一百万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真的以为大明朝的皇帝是摆设啊!

“内帑的收入也在逐年减少。”杨一清简短的说道。

陈林就明白了。敢情皇帝老子是真的生气了,是真的要砍几个人的脑袋了。

如果那些胆大包天的家伙,贪墨的只是太仓银的银子,皇帝或许还不会那么生气。但是,他们居然动内帑了。

内帑是什么?就是皇帝自己的小金库啊!那是真真正正的皇帝的私房钱,是可以不经过内阁和六部的批准,就可以直接动用的。宫内的采办,衣食住行,后宫嫔妃、太监宫女的日常采用,还有皇宫的修缮等,基本上都是从内帑里面出钱的。

如果太仓银没有钱,或许不会影响到皇帝的私生活。但是,如果是内帑没有钱,皇帝就连新衣服都做不成了。

说的更准确一点,就是整个紫禁城的运转,基本上都是从内帑里面支出各项费用的。如果内帑没有钱了,皇帝这个一家之主,就只有穿破衣服,吃粗粮米饭了。你说,皇帝能忍受吗?能不愤怒吗?

偏偏这个内帑,一直都被群臣们诟病,皇帝也难以和群臣抗争。

如果皇帝是因为内帑的钱少了,不堪使用了,才决定对扬州盐商动手,怎么都有点闹剧的感觉。

但是,事实上,皇帝的确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决定敲打敲打扬州盐商,还有都转运盐使司衙门的。太仓银的收入,自然有内阁和六部去操心,皇帝只需要关心自己的小金库就可以了。

偏偏这样的事情,还不能宣之于口,不能大张旗鼓的进行。

于是,杨一清这个秘密钦差,就领受到了这样的任务:敲打扬州盐商,增加内帑收入。

以杨一清的性格,是不可能跟陈林明说的。这里面的关节,自然是只有陈林自己领会了。能领会到,能揣摩圣意,说明你合格。领会不到,那对不起,说明你不合格。自己做错了事,惹来皇上的不快,自然就只有乖乖的挨板子了。

陈林内心对此一门儿清,却是装作茫然的说道:“奇怪,不是有三司会审吗?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干什么去了?”

杨一清淡淡的说道:“扬州盐商的能量很强,朝野上下,都是他们的人;

。你如果想要通过三司会审完成任务,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以前曾经有人这样尝试过。结果,一点效果都没有。自己最后反而是死的不明不白的。”

陈林皱眉说道:“如此说来,这个任务的完成难度极高?”

杨一清坦然说道:“反正我是调查了几年,一点头绪都没有,反而是差点送命了。”

陈林试探着说道:“难道比调查传国玉玺还要危险?”

杨一清缓缓的说道:“我的任务并不是调查传国玉玺,只是适逢其会罢了。”

陈林好奇的问道:“那你那次急匆匆的前往天柱山是要做什么?”

杨一清说道:“那是我得知天柱山里面,有白莲社的党羽在聚众闹事,才急忙赶去的。”

陈林就忍不住感觉有些遗憾。他本来还想询问一下传国玉玺的事情呢,没想到,这件事居然和杨一清无关。当真是郁闷啊,有关宁王府的造反线索,算是彻底的断掉了。难道说,这个秘密稽查员,居然还有好几个?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任务?

杨一清仿佛感觉到陈林的情绪,就缓缓的说道:“玉成,你要记住,你是皇帝派遣出来的。皇帝既然可以派遣你,自然也可以派遣其他人。到底有多少人是和你同身份的,我也不清楚。估计只有皇帝本人才清楚。”

陈林皱眉问道:“那有没有其他人在秘密的调查扬州盐商?”

杨一清说道:“这个肯定没有!同样的任务,皇上都是只派一个人负责的!”

陈林这才稍稍的放心。这样还好。万一还有其他人也在秘密的调查扬州盐商,那就要引起混乱了。

从杨一清的言语当中,陈林非常清晰的感觉到,对于扬州盐商的调查,必须是秘密秘密再秘密的,只要有一丝丝的风吹草动,自己就有可能遭殃。扬州盐商手中有的是钱。只要有钱,自然就有人愿意卖命。

根据当今的物价情况,只需要有人出五百两银子,就有人愿意出手要自己的小命了。

换言之,就是扬州盐商只需要秘密的掏出十万两银子,就能请上百个杀手来对付自己,难怪连杨一清都吃不消。

不是说那些杀手非常的难对付,也不是说他们的杀伤力太强,而是他们的数量太多,根本就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要中招。因此,你一旦是暴露了秘密调查的目的,等待你的,基本上就是死路一条了。

甚至,这个秘密任务,连东厂或者锦衣卫的人都不能动用。因为,他们同样是不可靠的。

要说扬州盐商在东厂或者锦衣卫里面,没有自己的人,是绝对不可能的。要知道,厂卫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白花花的银子了。

如果哪个扬州盐商在东厂、西厂或者锦衣卫里面,没有自己的保护伞,他们早就被连根拔起了。厂卫的各个大佬,对于银子的追求,那是到了登峰造极,肆无忌惮的地步的。

“杨大哥,你都是自己亲力亲为的进行调查的?”陈林问道;

“是的,我没有借用其他的任何力量。否则,我现在肯定是见不到你了。”杨一清坦白的说道。

“好吧,看来我要注意了。”陈林是越来越郁闷了,言语间不免有些沮丧。

前面的两个任务,其实都还好完成。自己都不需要做什么,就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唯独最后这个

在任何一个朝代,食盐都是专卖的,不允许个人经营。任何个人都必须是取得盐引,才可以贩卖食盐。否则,就是要掉脑袋的大罪,是要抄家灭族的。明朝也是如此。扬州盐商的畸形,就是食盐专卖形成的,这是制度上的原因。

用后世的话来说,想要彻底的根除扬州盐商的隐患,就必须是改变这个制度,放开食盐的民间买卖。

问题是,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不管是皇帝,还是朝中的大臣,都不可能答应。因为,一旦放开了,太仓银和内帑的收入,都要少掉三成以上。特别是内帑,估计要少掉一半以上。试想,皇帝和众多重臣,怎么可能答应?

皇帝要秘密的调查敲打扬州盐商,就是要增加内帑的收入,怎么可能允许内帑的收入变得更少?

要是自己真的建议放开盐业的专卖,估计皇帝会暴跳如雷的。到时候,不但是自己要倒霉,包括杨一清都要倒霉。

没办法,谁叫自己是杨一清推荐的呢?他推荐这么不靠谱的人来接替他的差事,皇帝不打他的板子还打谁的板子?到时候,他非但是去不了西北边境掌管军事,还得乖乖的被召唤回来,找个莫须有的罪名下狱待罪,最后死得不明不白的。

至于自己还有自己的老爹,当然就是“永不叙用”的光荣待遇了。

“你当然要注意。”杨一清也坦白的说道。

“如果我完成了任务,那有什么好处?”陈林忍不住有得寸进尺了。

“当然有好处。你完成的任务越多,越是出色,在皇帝心目中的分量就越重,以后的仕途就越是光明。”杨一清说道。

“就好像你这样,能够交付差事,成功的掌管军权?”陈林自言自语的说道,乐观的估计自己以后的仕途。如果自己真的将扬州盐商搞定了,让弘治皇帝的私房钱不断上涨的话,让太仓银不断丰满的话,估计要谋夺一个重要的职位,应该不太难吧。

“你年纪还小,要是出任正式的官职,未免阻力太大,也难以晋升,又无法参加科举,白白的断送前程。但是,接替我的差事,那就完全不同了。这个差事是皇帝秘密委任的,和吏部无关,正好适合你。”杨一清说道。

“我知道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我总是感觉权力不够。”陈林又将话题拉回到先斩后奏的议题上面来了。

“你就死心吧。皇上是不可能给你这么大的权力的。否则,一旦被你用来胡作非为的话,会引发严重的祸端的。你目前能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一切能力,将任务完成好。然后,将差事交付给下一个接替者,自己跳出来正式做官。”杨一清说道。;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