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652章 大结局

二郎定亲,那是好几年后的事情了。

沈秀从来不会为太远的事忧心,她宁愿把精力放在新开办的绣庄上。

她很早以前就有一个梦想,成为这天下顶尖的刺绣大师。

年轻的时候要忙着挣钱,没那么多时间提高绣技。后来卫宴一步步升上来,她要打理家务,要照顾二郎三郎,也没有那么多时间放在刺绣上。

如今卫宴稳定了下来,将来不出意外,他们是要在京城定居了。二郎三郎也长大了,不需要自己花费那么多精力了,沈秀便把精力都放在了刺绣上。

绣庄已经招收了十几个贫寒人家的女儿,这些学徒当然不用沈秀亲自来教,她从霓裳绣坊那边请来了两个绣娘。

有时候沈秀做绣活累了,也会去绣庄转一转。

在永安帝登基的第二年春天,正好是官员们回京述职的时候。

石桥胡同这边也迎来了几个客人。

唐煜带着妻子和儿女们上门的时候,沈秀正在绣一片花瓣,当冯妈妈说姑爷和大姑奶奶来时,沈秀还有些反应不过来。

卫宴在泸州做同知的时候,唐煜就考取了进士,后来一直在地方上任职,所以这么几年,沈秀一直不知道大丫他们几个的近况。

如今大丫来了,沈秀才知道,二丫早几年就嫁了出去,夫家虽然不是什么书香世家,但是家底很殷实。

至于栓子,他的婚事是由卫平夫妇做主的,娶了槐安县一个大户人家的女儿。

栓子的天资并不出众,在考取秀才后,落了两次榜才考上举人。

在参加过一次会试后,他也认清了事实,知道以自己的实力根本比不过那些才华横溢的人。

如今他靠着举人的地位,在槐安县过得也挺好。

锦城距离槐安县虽然很远,但卫宴每年都会打发人回槐安县,因此沈秀知道卫父和杨氏两老的身子骨还好,就是不知道栓子也回了槐安县。

大丫道:“其实他能考上举人,我爹已经很高兴了。毕竟不是哪个人都像二叔一样聪慧,栓子也说他很知足了。”

其实栓子回去也好,他是卫宴带大的,有他在槐安县坐镇,也就不怕卫家人惹出什么祸事拖卫宴的后腿。

聊完家里这些人的事,天色已经不早了,可卫宴还没有回来。

沈秀便让人去催。

大丫道:“来京城之前,我就听相公说,二叔如今深受皇上器重,看来相公说的一点没错。”

沈秀道:“你是家里人,我也不瞒你。皇上做敦王的时候,是你二叔亲自教导的。器重不器重,倒不好说,不过有些事情,他确实会问你二叔的意思。”

大丫心中一动,想说什么又不知怎么开口。

沈秀看出了她的想法,主动问道:“姑爷这次来京,不知道想谋个什么样的职位?”

大丫抬头看向沈秀,就见沈秀含笑道:“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又不是外人,有话你就直接说。”

有了沈秀的话,大丫也就开口道:“相公想留在京城,若是能在六部谋个职位就最好了。”

沈秀道:“这倒是不难。等你二叔回来,我会跟他提一提。”

唐煜在地方上这几年,也是做出了实绩的。

对于他想留在京城这件事,卫宴也是赞同的。

没几天,唐煜的任命书就下来了,由原来的从五品升为了正五品的郎中,而且所去的还是礼部。

唐煜对此很满意,礼部尽管没有油水,但是有卫宴做上司,总好过去其他部里做苦力。

沈秀私下里还跟大丫解释过:“其实吏部尚书倒是想卖你二叔一个人情,把姑爷调到吏部做郎中。不过你二叔婉拒了。”

“你二叔这个人,你也知道,不愿意让人说他以权谋私,所以只能委屈姑爷了。”

大丫道:“相公不觉得委屈,能留在京城已经很好了。礼部是没油水,但是家里也不差那些银子。而且将来相公若做得好,还能再往上升呢!”

沈秀道:“你这么想就对了。只要姑爷努力上进,有你二叔这个人脉,他将来肯定能再升的。”

她只是怕唐煜不满意这个结果,现在发现他们小两口很想得开,也松了口气。

沈秀如今的烦恼就是这些了。

除掉儿女亲事,她自己的绣庄,亲戚间的来往,她很少有烦忧的事情了。

而五年后,当卫宴成为了最年轻的首辅后,沈秀的烦恼也还是这些。

卫宴成为首辅后,生活也还是和从前差不多。只不过她出去赴宴的时候,更受人尊敬,家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而已。

对于这些荣华富贵,沈秀看得越来越淡了。她现在依旧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自己的刺绣上。

十年后,沈秀的努力也终于有了回报,她所绣的一幅双面绣打败了当世所有的绣娘,而她自己也成为了天下最有名的刺绣大师。

为了这个称号,沈秀努力了几十年。如今得到了世人的肯定,她终于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将来即便她不在了,可她留下的绣品却会流芳百世。

这不正是一个绣娘毕生所追求的东西吗?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