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72章 服侍

“我是你的妻子,若是这个时候我还装作什么都不知道,只记住,后宫不可干政这句话,这也不是做人儿媳妇的道理。”

“是啊,这件事,虽是国事也是家事。”孟澜沉吟着,看向小荷面上全是笑容,既是家事,小荷这个做儿媳妇的,当然也就能和孟澜商量了。

“你也晓得既是国事也是家事。国事呢,就按国事的方法处理,家事呢,就等王爷进京来再说。”小荷的话让孟澜笑了:“是啊,国事家事,我有什么不能查处的?”

说着孟澜就喊磨墨,小荷已经拿起墨给孟澜磨起来:“我已经很久没有给大哥磨墨了,今儿就试试!”

内侍已经走进,见小荷在为孟澜磨墨,急忙摊开纸,等小荷磨的墨浓,孟澜已经提起笔,在纸上飞快地写起来:安王身为宗室亲王,不肯听旨,还纵容下属要捉打天使,其心不可免,着驰驿来京!孟澜交给一边等候着的内侍,命他们送去外面,这次就不是说什么口谕,而是直接明发诏书。

内侍接过草诏,行礼后退下。小荷才握住孟澜的手:“这几天你又没有好好地吃饭,今儿啊,我就瞧着你吃饭。”说着小荷就命人传膳,孟澜急忙阻止:“我还不饿!”

“可我饿了。”小荷如此理直气壮,孟澜也就笑了:“既然如此,那我们就一起吃。”

说话时候,膳食已经传上来,小荷给孟澜打一碗汤:“今儿啊,我就好好地服侍你。”

“这不是有许多服侍的人?”孟澜指着屋里站着的人,小荷勾唇微笑:“这不一样,我今儿呢,是妻子服侍丈夫,不过……”

“不过呢,也只有这么几回了,以后啊,若不是我格外郁闷,你也不会服侍我,是不是?”孟澜接着小荷的话说下去,小荷不由噗嗤一声笑出来,她笑的眉眼弯弯,孟澜也在心里笑了,有什么好担心的,国事家事,既能混在一起,也能分开。

小内侍把小荷传膳的消息送回到昭阳宫,王大嫂听完这个消息才长舒一口气:“既然如此,那我就回去了!”

“我就说您不要操心,我们娘娘的脾气我最清楚,陛下的脾气我也很清楚。”陈嬷嬷欢欢喜喜地说着,王大嫂也点头:“您说的是,哎呀,这么些年要不是您,我家女儿哪能过的这么自在?”陈嬷嬷想起当年的事情,也笑的眼睛都弯了,这个称赞,陈嬷嬷当得起。

王大嫂放心出宫去了,诏书已经送到了臣子们面前,宰相看着天子传来的旨意,对群臣点了点头:“既然陛下是这个意思,那就按照陛下的意思,草诏,然后着人立即前去宣召。”

这就和孟澜命人去传口谕不一样了,如果安王连这道旨意都不放在眼里,那情形,就真的很危险了,群臣们互看一眼,眼中都有一样的思绪,就不晓得这道诏书到了安王面前,安王会怎么处置?

这道诏书在第三天就送到了安王手上,这时候按照安王的行进速度,还有走六天才能到京城。安王等到来使宣读完诏书,脸色已经变黑了:“陛下什么意思?”

“您是宗室王爷,陛下上次派来的是内侍,要说起来,宗室亲王对内侍,也算是主人,因此您责打,陛下也只能忍了,可是还有一说,这内侍奉陛下诏命而来,又不能只算奴婢,陛下所以才请王爷驰驿进京,听候处置!”前来宣召的是官员,自然就和内侍不同,安王面对官员,还真不能说打就打,他的脸色变得更糟糕了:“请?他是命我驰驿进京吧?我是做爹的人,他一个儿子,数次让我低调进京,这算是什么道理?”

官员是晓得安王的意思的,但现在看来,安王这位本生父,在孟澜心中的地位并没有那么高,当然官员没有说出口,只是对安王道:“下官奉旨宣召,若王爷不肯,那下官也只有这样回京复命!”

“你回京吧,我倒要慢慢走。”安王气呼呼地说了一句,就高声叫来人:“来人,告诉他们,以后每走二十里就打一次尖儿,每走五十里就给我歇下过夜!”

这地方离京城还有六百来里,按照一般的行进速度,六天能到京城,驰驿到京的话,三天就能到了。而安王这架势,是要把这六百里地,足足走出十二天来!官员看着安王这个架势,自然不会再劝,告退离去。

等官员走了,王妃才从屋里出来,劝着一脸气呼呼地安王:“王爷,陛下这诏书?”

“他是翅膀硬了,忘了从哪里出身的了?我偏要慢慢走,看他到时候要不要把我下狱!”安王跺脚高声说着,王妃心中先是一喜,接着就盘算着,不管怎么着,就是要让孟澜对安王毫无办法,那时候才好处置。

于是王妃也点头:“王爷这一路劳累,后面的路,慢慢走也好,妾这就让人给王爷准备可口饭菜。”安王听着王妃的话,心这才平静下来,等进了京,见到儿子,可要先训他一顿。

官员是日夜兼程赶回京城,孟澜一听回报在那计算了下,脸色就黑了:“他这一次拖延,还真拖延的恰好。”

这一拖延,安王到京城的日子,恰好就是大行皇帝出殡的第二天,到时候帝后会带上文武百官和内外命妇,前去离京城两百余里的皇陵送葬,前后差不多要十来天的工夫。安王若是驰驿进京,还能赶上给大行皇帝出殡,到时候也算是藩王入京送葬,而现在,他明白赶不上了,这架势,是要和孟澜要名分了。

安王闹来闹去,不就为的这个名分?孟澜遣退官员,长叹一声,为何偏偏是自己的父亲,给自己出最大的难题,从自己出生到现在,他就没有对自己好过,而现在迫不及待跑来争名分的人,还是他!原本以为都是他听从了王妃的挑唆才会忽视自己,现在想来,只怕是他本就忽视自己,王妃才会一再挑唆!

自己的父亲,曾经希望他为自己主持公道,谁知,全都不能。小福子听到孟澜的叹息,他是晓得孟澜心中的念头的,上前轻声说:“大哥,眼看又到晚膳时候了,娘娘说,要大哥好好吃饭。”

孟澜刚想说自己没胃口,听到小福子这句,娘娘说的,不由抬头看着小福子:“我这会儿才发现,你对娘娘说的话,比对我说的话记得还要牢。”

“大哥您难道忘了,奴婢从来都如此。”小福子顺杆就爬,孟澜站起身:“好了,我晓得你要说什么,我们先去昭阳宫吧。”

孟澜原本该住含章宫的,但含章宫因为大行皇帝还没出殡,许多遗物还留在那里,总要等到出殡之后,才能重新整理含章宫,好让孟澜住进来,因此这段时日,孟澜要不就住在昭阳宫,要不就住在书房里面,宫人们都说,照这个样子,以后含章宫只怕就要虚设,天子的一应起居,都要在昭阳宫内了。

孟澜回到昭阳宫的时候,小荷刚刚在秋月和秋扇的服侍下用晚膳,看见孟澜走进来,小荷就招呼他:“快些过来,这是太后那边的小厨房做的饭菜,我尝了尝,的确比御膳房做的要好。”

小荷当然是能设置小厨房的,但由于小荷入宫的日子浅,光昭阳宫内服侍的内侍宫女她都还没理清头绪呢,更何况还要找出做饭不错的人设个小厨房?所以这些日子他们都是用的御膳房的厨子。

御膳房的厨子自然不敢怠慢帝后,但御膳房太远了,为了保温,都用了底下有热水的食盒送膳食,这样倒是能让菜肴保证热度,但一些新炒的菜就没那么好吃。只有一些汤和点心还算不错。

孟澜坐下尝了尝:“太后这边的小厨房,菜的确不错,说起来,我都有不少日子,没有吃过新炒的菜了。”

“我已经和李嬷嬷说好了,等我们出殡回来,就在昭阳宫设小厨房,秋月还说,当初她在昭阳宫服侍的时候,也悄悄地去小厨房打过下手呢,还会做几个小菜,只可惜昭阳宫的小厨房,太后搬去慈宁宫的时候,全都带走了。”

秋月已经在一边含笑道:“这小厨房的人,伺候老娘娘都超过十年了,别说老娘娘喜欢吃什么口味的菜,就算是各宫的妃嫔喜欢吃什么样的菜,他们都很清楚。老娘娘带去慈宁宫,就算想请个客,也不用格外叮嘱。”

原来如此,小荷看着这些菜肴:“我还说呢,为什么老娘娘小厨房送来的菜,都很合我的口味。”

“在宫里服侍,最要紧的,就是要猜着些,主人们喜欢什么东西。”秋月又给小荷布了一筷子菜,小荷这会儿没有去动那菜,只是看着孟澜开始叹气,孟澜惊讶地看着她:“你怎么了?这样看着我?”

“你看,秋月方才说,在宫里服侍,要紧的是要猜,主人们喜欢什么东西?你瞧,我在你身边服侍十来年了,还不晓得你喜欢的,是什么呢?”小荷故意这样说,孟澜眼珠一转,对小荷点头:“对,你这会儿才知道,可知是个笨丫头,可惜啊可惜,我……”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