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00章 北上伐袁

建安七年(公元202年)九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渡过黄河,攻打驻守在黎阳的袁绍长子袁谭。而袁谭见曹军势大,恐自己不敌,便一边严守抵御曹操,一边派出亲信,前往邺城向其弟袁尚求救。

话说袁绍膝下有三子,由长至幼分别为:袁谭、袁熙、袁尚。袁尚虽为幼子,但因袁绍偏爱其生母刘氏,又因袁尚相貌俊美,便想立他为自己的继承人,不过,他并未明确表露其心意。

为了给袁尚扫平障碍,袁绍还刻意将袁谭过继给了自己已经死去多年的哥哥,借此让袁谭离开邺城,担任青州都督。虽然没有明说,但此番作为,麾下众人都已明白了袁绍的意思。

袁绍生前,沮授更是曾劝阻他:“一万个人追逐一只野兔,一个人捉到后,其他人即便贪心,也会全部停下来,这是因为野兔的所有权已经确定。袁谭身为长子,应当是继承人,您却把他排斥在外,这无疑埋下了祸乱的种子。”

对于沮授的建议,袁绍并未采纳,反倒说:“我想让儿子们各自主持一州的事物,以考察他们的能力。”为此,他又派次子袁熙到幽州担任刺史,还捎带着提携了一下自己的外甥高干,封他为并州刺史。

自始至终,袁绍麾下的谋士就分为两派。以辛评、郭图为首的几人,支持袁谭,而逢纪、审配等人,则支持袁尚。真正效忠于袁绍本人的,其实也就沮授和田丰二人。只可惜,沮授说话,袁绍不听,田丰更是因为官渡之战的惨败,被恼羞成怒的袁绍赐死狱中。

袁绍死后,逢纪、审配等人,因害怕袁谭继承袁绍之位后,一向与他们不和的辛评等人,借机迫害自己一方。便联合起来,假托袁绍遗命,拥戴袁尚作为了继承人。袁谭自青州回去奔丧,却不能继位,便自号车骑将军,屯兵黎阳。

由于袁谭兵少,便向袁尚索要军队,但袁尚只给了他很少的兵力,还派逢纪跟随他,明显是为了监督他的举动。袁尚此举,让袁谭很是恼怒,却还是耐着性子,以抵御曹操为由,继续向他索要军队。

审配等人商议过后,怕袁谭实力强大之后,会危及袁尚的地位,便没有答应。几次索要无果,袁谭一怒之下,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将袁尚安排在自己身边的逢纪给杀了。自此,兄弟二人之间,渐生嫌隙。

如今曹操大军北上,尽管袁谭极力抵抗,却依旧难挽败局。而得到袁谭求助后的袁尚,一方面害怕袁谭被灭后,自己也难以抵御曹操的攻势。却又怕袁谭得到军队后,不再归还,便让审配留守邺城,自己亲自率领大军前来救援袁谭。

虽然曹操尽出精锐,与袁氏兄弟的数次交战中,接连告捷。但在袁尚与袁谭合兵共同抵御之下,一时还是难以彻底攻克黎阳。而且,两军对峙期间,袁尚为了牵制曹操的攻势。便委派河东郡守郭援,与并州刺史高干、匈奴南单于,一起进攻河东郡。

同时,袁尚还派出使节,前去关中游说马腾等关中诸侯,意图联合起来,围攻曹操。而马腾等人商议之后,都暗中答应了袁尚的请求。于是便整顿军队,开始谋划,具体如何响应袁尚,讨伐曹操。

郭援率军进攻河东郡,所经之县城,无不投降或被攻破。唯独经过绛县时,遭到了强烈反抗。负责守卫绛县的,是曹操麾下一个不出名的官员贾逵。但贾逵在当地,却是负有盛名。

尽管贾逵拼死抵抗,但终归势单力薄,在郭援与南单于的合力围攻下,很快便抵挡不住,即将面临破城之灾。这时,绛县的百姓为了避免破城后被屠杀,只得选择开城投降,承认郭媛为新主人。

不过,他们也提出一点要求,就是不能杀县长贾逵。郭援也听闻过贾逵的名号,正好想收他为己用,便答应了百姓的要求。进城之后,郭援便派人将贾逵给抓了过来,意图招降他。

然后,贾逵见了郭援后,不仅不跪拜,反而义正严辞地斥责他为贼寇。郭援恼羞成怒,便下令将贾逵处死。百姓得知此消息后,都拥上城墙,威胁郭援,如果他背叛约定,杀死贾逵,他们都跟着一起死。

百姓的此番举动,就连郭援左右之人,也深为贾逵的气节所感动,纷纷为他求情。郭援虽气不过,但也无可奈何,只得先赦免了贾逵的死罪。不过,其心里还是在记恨贾逵,暗自琢磨,以后再找机会杀了他。

拿下绛县之后,郭援率军继续进攻曹操领地,而贾逵,则被他派人囚于了壶关。贾逵手脚均被枷锁缚住,困在一个土窑中,窑口被车轮盖住,还有郭援安排的守卫看着,根本不可能逃出去。

一日,贾逵对关押他的守卫说:“这里难道没有一个有骨气的人出手相助,难道要让义士死于这土窑里不成?”当时有个姓祝的看守,听完贾逵这番话,敬佩他身处危厄之中,却依旧能坚守节操。

于是,当晚他便偷偷将贾逵给放了出来,并帮他解开了身上的枷锁,让他逃走。贾逵大为感激,问其姓名,那守卫坚持不肯相告。在贾逵的再三询问下,那守卫只说了一句:“人间自有公道在,你快走吧!”

贾逵闻言,也就不再多问,再次拜谢过那守卫之后,便趁着夜色逃走了。直到郭援被打败后,贾逵才知道,救他的人,名叫祝公道。只是后来,此人因连坐罪名,要被斩首,贾逵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救下他,只得亲自为他服丧。

河东郡在郭援的进攻下,几乎全面失守,而南匈奴单于,则在平阳作乱。曹操只得派镇守关中的钟繇去抵御,但由于郭援正领军与南单于汇合,敌军数量众多,钟繇麾下众将,都有放弃退守中原的打算。

钟繇却一边派出张既去游说马腾、韩遂等人,一边鼓舞部下将士道:“袁氏正是强盛的时候,郭援大军的到来,关中诸将虽暗中与之勾结,但还没有全部反叛的原因,不过是顾及我的威势名声罢了。假如我们放弃,向他们示弱,这里所有的百姓,都将成为我们的仇敌,即便我们想回去,难道就能做得到吗?”

“这可是尚未开战就先行败退啊!并且,敌军虽势大,但郭援此人,刚愎自用,定然也会轻视我军。如果他们渡河扎营,我们便趁他们还未到对岸时击之,定可大获全胜。”诸将听完,这才又重新燃起了斗志。

而张既来到马腾处,对其说明利害关系后,最终劝的马腾不但没有与袁尚联合,还派出长子马超,率领一万精骑,援助钟繇来夹击郭援。得知马超率兵来援,钟繇当即也下令,在汾河沿岸设下伏兵。

等郭援率军到了之后,果然冒然渡河,帐下众人虽极力劝阻,但郭援根本不听。还未到河中央,钟繇所设伏兵尽出,开始阻击敌军。而马超的西凉军也在其后截杀,马超手下悍将庞德,更是亲手将郭援斩于马下。

战后,庞德不知此人便是郭援,只当他是个普通将军,便携其首级去领赏。当钟繇看到郭援的首级后,竟掩面而泣,众人不解,问之何因。听钟繇说完,众人才知道,这郭援,竟是他的亲外甥。

庞德更是向他跪地谢罪,钟繇赶忙扶起他道:“郭援虽是我的外甥,但也是国贼,你杀他,何罪之有?”众人闻言,尽皆敬佩其为人。而钟繇也对众人承诺,将会书信与曹操,为他们表功。

郭援被杀,袁军大败,南匈奴单于见大势已去,便自动投降。而高干也迫于形势,率领本部人马,投降了曹操,河东危机就此解除。而眼下,时间已经来到了年底,天气也愈加寒冷。

曹操原本打算回师许都,来年再战,但郭嘉却建议他,应趁此机会,一举拿下黎阳。曹操犹豫了一下,便听从了郭嘉的建议,一边派人给荀彧写信催加粮草,一边亲自上阵,进攻黎阳。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二月,经过两个多月的鏖战,尽管袁谭与袁尚据城死命抵抗,但在曹操不惜余力的猛攻之下,终于坚守不住,败退逃回了邺城,打算凭借邺城坚固的城墙来抵御曹操。

曹操在黎阳休整了几日,便留下部将贾信驻守黎阳,安顿百姓。自己则率领大军,继续向邺城进发。四月,曹操大军来到邺城,见周边麦田已基本成熟,便下令将所有粮食尽数收割,纳为己用。袁氏兄弟虽心有不甘,却不敢出来与之对战,只得任由曹操大肆敛其周边粮草。

这日,曹操将麾下众将,都聚于自己帐内,商议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袁氏兄弟的严防死守。众将都提议,应乘胜追击,派兵强攻,一举拿下邺城。曹操听完,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此次出征,唯一带来的两位谋士:程昱和郭嘉。

见曹操的目光扫向自己,程昱俯首一拜,道:“主公,属下也赞同,应趁着将士们士气高昂,一举攻下邺城,只是这邺城异常坚固,若派兵强攻,恐会伤亡巨大,只是属下愚钝,还未想好破城之计。”

曹操闻言,微微点了点头,又将目光投向了郭嘉。只是,此时的郭嘉,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低着头看着地面发呆,完全没注意到,此刻曹操正盯着自己。眼见他没反应,程昱赶忙侧身叫了他一声:“奉孝。”

听到曹操叫自己的名字,郭嘉猛然回过神来,一抬头,正好碰上曹操那有些疑惑的眼神。当下一拱手,道:“主公赎罪,属下方才失神了。”曹操闻言,却是一笑,道:“无妨,我欲趁势拿下邺城,只是这邺城固若金汤,恐难以攻下,不知奉孝可有良策?”

郭嘉闻言,低头沉思了片刻,很快便又抬头说道:“主公,属下建议,立刻退兵。”郭嘉此言一出,众武将立时不干了,纷纷开始议论起来,多数都是在指责郭嘉。而程昱虽没说什么,却也是不禁皱起了眉头,脸上有些许不解之意。

曹操同样满脸疑惑地看着郭嘉,随后一挥手,制止了众将的议论,盯着郭嘉问道:“先前奉孝力主北进,我军大获全胜,此刻我军士气高昂,不趁此一举攻克邺城,为何却要劝我退兵?”

面对众人的质疑,郭嘉一脸淡然道:“此时非彼时,袁氏兄弟速来不和,如今为了抵御主公,才被迫联合起来而已。若是主公此刻退兵,然后做出南攻刘表的假象,相信他兄弟二人,很快便又要反目。到时,主公只需坐收渔翁之利便可。”

虽然众人都感觉,郭嘉所说的有些道理,但还是觉得,若此时退兵,短时间内,恐再无机会拿下邺城了。便纷纷劝说曹操不要退兵,曹操此刻也有些犹豫,低着头沉思了半天不说话。

见曹操有些为难,郭嘉便再次开口道:“主公,试想一下,就算我军此番攻下邺城,又能如何?只会逼的他们兄弟二人更加齐心,甚至会联合袁熙共同抵御主公,到那时,想要统一河北,绝非易事。主公是觉得一个邺城重要,还是早日拿下整个河北重要呢?”

听完郭嘉这番话,曹操眼中精光一闪,猛然抬头看向了郭嘉。见郭嘉一脸自信地望着自己,便深吸了一口气,随即沉声道:“传我命令,立刻退兵回许都。”众人闻言,虽心有不甘,但见曹操主意已决,便也不再说什么,纷纷抱拳应命。

从曹操营帐内出来,程昱忽然叫住了郭嘉,问道:“奉孝,方才主公与我等议事之时,因何会失神?”郭嘉闻言,不由自嘲地笑道:“没事,就是忽然有些想家了。”“想家?”对于郭嘉此言,程昱一时有些无语。

正要再说什么,忽然一个侍卫走到二人面前,对着郭嘉一抱拳道:“郭大人,主公叫你回营帐一趟。”郭嘉对其一点头道:“知道了,马上过去。”随后又对程昱一拱手,道:“程大人,郭某先去了,告辞。”

再次来到曹操营帐内,曹操正在喝茶。见他进来,便笑呵呵地说道:“奉孝快坐,喝口茶。”郭嘉对曹操一拱手道:“多谢主公。”曹操见状,笑道:“此时就你我二人,奉孝不必拘礼。”

郭嘉微微一笑,便坐到了一旁的席位上,一个侍从立刻给他过来倒水。“不知主公叫属下前来,有何吩咐?”郭嘉并未着急喝茶,而是有些疑惑地问道。曹操闻言,却是呵呵一笑,道:“并非什么正事,只是想赠与奉孝一件礼物。”

听曹操说要送自己礼物,郭嘉一时有些迷茫了,不禁疑惑地问道:“不知主公为何要送属下礼物。”曹操没着急解释,而是招手唤来亲卫,从怀里取出一个玉质佩饰,让其转交到郭嘉手中。

郭嘉赶忙起身,双手接过佩饰一看,见是一玉质貔貅,便满脸疑惑地望着曹操。“此次出征,已有半年之多,早先听文若说,奉孝所纳妾室,在你随我出征之前,就已经怀胎三个月之多,想来早已生产,奉孝此次回去,可就要做父亲了。”曹操笑着说道。

“这配饰乃我心爱之物,就送与奉孝做贺礼了。”听完曹操这番话,郭嘉忽然有些不好意思了,脸色有些微红,道:“既是主公心爱之物,属下怎能收下,还请主公收回。”曹操却是大手一挥,道:“奉孝客气了,我既已送你,岂有收回之理。”

郭嘉见状,只得再次拜谢道:“那属下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曹操闻言一笑,继续道:“此番回去之后,你不必每日去我府上,有事我自会派人去唤你,没事你就在家好好陪陪夫人和孩子吧!”

听闻曹操此言,郭嘉感动不已,赶忙起身拜谢。见他如此客气,曹操忽然感叹一声道:“奉孝,你还年轻,日后不但需要你助我平定天下,日后我的孩子们,也需要你的辅佐啊!”

曹操这番突然的感慨,让郭嘉一时有些惊愕。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起身对曹操一拱手,郑重地说道:“主公请放心,嘉定会竭尽全力,报效主公知遇之恩。”曹操微笑着点点头,却又感慨道:“我已年近半百,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完成这统一大业。”

“主公英明神武,麾下兵多将广,若是拿下河北之后,属下相信,不出十年,定可完成统一大业。”郭嘉自信满满地说道,见郭嘉如此笃定,曹操也瞬间豪情万丈,不由朗声道:“好,那就辛苦奉孝,助我早日完成心中宏愿,我以茶代酒,敬奉孝一杯。”

郭嘉也端起茶杯,回敬起了曹操。然而,郭嘉并不知道,他在此与曹操豪情壮语,踌躇满志地畅想未来。远在许都的郭府,此刻却是乱成了一锅粥。风雅鬼才俏佳妻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