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60 第六十章

萧哲与郭圣通本就是修真之人,向来随性恣意,心动便要行动。二人既然说要挂印而去,那么诸事安排妥当之后,便立刻抽身而出,行动之快,让风闻二人离开的朝中重臣们愕然不已。

大家本都以为这是从哪儿传来的不靠谱的小道消息,还在心中暗暗取笑,哪想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果然没看到大司马夫妇的身影,而从皇帝口中得知的消息,却与昨日自家小厮打探来的消息一般无二。再听到皇帝赏真定王封地千户,黄金万两,封真定王嫡长子刘藩为世子,次子刘相为河东王,赏封地八百户,封冠京侯之弟郭况为博阳侯,加封太子少傅的一系列旨意时,不觉愕然。

自然也能看出皇帝刘秀对真定一脉荣宠有加,绝不会因为萧哲夫妇辞官而去有所消减。反而随着两人的急流勇退,荣宠倍升。别的不说,单从皇帝这一番旨意来看,真定一脉的百年荣华,指日可待。

这一下子,不少对萧哲夫妇率然离去的行径还抱有惋惜态度的朝臣们,也忍不住羡慕起来。皇帝的这一系列旨意,那可都是实打实的好处,那是别人想羡慕也羡慕不来的。

不过仔细想想这一脉光耀的代价也是萧哲夫妇辞去高官重位才换来的,也就去了七分羡慕之意了。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如萧哲夫妇一般能看淡荣华,他们能奋斗到今天的成绩,那可都是自己拿命挣来的。光宗耀祖绵延家荣虽然重要,可这种重任还是由自己担着才好。谁也舍不得做第二个萧哲,将手中权力拱手相让。

且如今萧哲与郭圣通两人双双离开,那么空余出来的大司马的位置和十万将帅统兵之权也是叫人眼红的。后者因打着真定一脉的烙印太强,且皇帝态度如此明显,大家自然不会强求着要分一杯羹,可是前者大司马的位置——那可是九卿之上,三公之首啊!

岂能叫人不动心?

不提朝堂上众臣工各自心思,暗潮涌动。且说萧哲两人在家张罗着行李,准备远行。两人虽是修真之人,不太看重外物,可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的时候,谁也不会坚持要风餐露宿。何况两人此番离开,还是要带着襁褓中的幼儿。婴儿年幼,可经不起外头风霜恶寒,所以两人自然要周全准备,怎么享受怎么来。

年过不惑的郭主站在一旁看着一双璧人极其淡定的张罗行李,她内心对于郭圣通的辞官行动还是很赞同的。毕竟在她而言,女孩儿就该相夫教子,安于妇道,岂能同那些个男人混在一块儿,既是辛苦也太不像话。

可是她没想到萧哲竟也随着郭圣通胡来,好好一个大司马的位置,说不要竟也不要了。如今两人竟还要效仿先人,挂印而去,逍遥江湖……

郭主无可奈何的摇了摇头,忍不住开口劝道:“你们真的下定了决心,一定要辞官吗?不需要再考虑一下了?”

郭圣通回头,看着脸上担忧不已的郭主,摇头笑道:“只舍了我们二人的官职,就能保真定一脉百年安荣,其实这是件十分划算的事情。母亲又何必如此。”

郭主长叹一声,看了萧哲一眼,隐晦的说道:“我是怕你们将来会后悔罢了。”

萧哲莞尔一笑,开口接道:“母亲请放心,我自是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绝不会迁怒于旁人。”

郭主点了点头,开口说道:“你自己明白,那就最好不过了。”

正说话间,陡然听到外头有人通传,说大司徒邓禹等多位重臣公侯联袂来访,现已被家下人迎到正堂等候。

萧哲与郭圣通相视一笑,开口说道:“消息倒也灵通,这就来了。”

说着,暂且放下手中事物,闲庭信步的前往正堂。

邓禹等诸位与萧哲夫妇相交甚好的朝臣登门拜访之时,就听官家说这对夫妻正在房中收拾行李准备离开。邓禹同诸位好友相视一笑,摇头说道:“不愧是大司马与军神,这做事果然是雷厉风行,没有半点犹犹豫豫。”

刘植则莞尔一笑,颇不赞同的说道:“只是也太过洒脱了些,也不同我们这些好友寒暄絮叨絮叨,真当罚酒三杯才是。”

一句话未落,就听堂外有人接口笑道:“是谁说要罚酒三杯啊?”

众人定神看去,正是萧哲夫妇联袂而来。

众人不觉起身,相互见礼过后,归于原座打趣道:“大司马夫妇当真洒脱,这泼天的富贵权势说不要也就不要了,可两位既然要远行,缘何不与众兄弟见过一番,请过辞别酒,再离开也不迟啊?大司马夫妇如此,可是未把我们兄弟放在心上?”

另一位也忍不住开口埋怨道:“就是就是。要不是今儿早朝上陛下说了一嘴,我们还没把这事情当真。若是因此错失了大司马夫妇的离别酒,实乃我等之过了。”

郭圣通闻言一笑,摇头说道:“我等乃是沙场上过了性命的兄弟,何必在意这区区虚礼乎?何况我二人也不是一去就不回了。不过是带着儿子陪着萧哲往沛县走一遭,兴许再游游我大汉山水,不过三年五载,也就回来了。再者诸位都有要务缠身,不比我和萧哲是清闲散人,既然如此,又何必劳师动众,做小儿女形状。反倒添了两分离别之苦。”

一句话说的大家又唏嘘起来。确实自陛下登基之后,大家已经很少有这种聚在一起谈笑契阔的机会了。正所谓功名利禄费思量,纵然能有机会聚在一起,谈的也并非家国天下,反倒是一些曾经不屑于谈的东西了。

郭圣通转身吩咐总管叫厨房备了上等吃食,美酒过来。

众人在一起喝到了二更时分,方才尽兴而归。

次日一早,萧哲夫妇也并未惊动旁人,只等着城门一开,便驾着马车带着幼儿悄然离开。

萧哲两人自以为悄无声息,却不知得到消息的刘秀负手立于宫墙之上,只等着大司马府的马车过了城门,再也看不见了,方才悄然回转。

跟在刘秀身后的大太监见状,无声的叹了口气。他知道随着大司马夫妇的离开,朝堂必然要经历一层风浪才能罢休。

且不提朝堂之上如何风起云涌,只说萧哲夫妇一路游山玩水,到了沛县的时候,已经是三个月之后,花明柳绿,繁花盛开的盛夏时节。

驻在沛县的萧氏一族早在朝廷公布了新的大司马人选的时候,就已经得知了萧哲夫妇辞官而去的消息。自然也晓得了萧哲夫妇此番游历,是要到萧氏祠堂拜过了先祖的。这样的消息让萧氏一族颇为动容。

虽然萧哲的辞官让萧氏觉得略有些美中不足,可萧哲如今名动天下的名气和郭圣通真定一脉的背景,都让萧氏一族明白,哪怕没有了高官厚禄,可萧哲夫妇在陛下心中的荣宠,以及在朝堂军方的影响却是不会变的。

如今萧哲肯回归族里,这也让许多族老看到了希望。甚至在萧哲夫妇没回来之前,就已经算计好了种种利益,想着该如何在两人身上挖掘令萧氏一族重新崛起的契机。

然而萧氏族老们却没有想到,这一番盘算最终不过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萧哲夫妇虽然来到了沛县,但却根本没有见萧氏一族,他们的马车只在驿站休息了一晚,并且明言不接待任何客人。第二天便启程离开了沛县。至于所谓的拜见祖宗……

萧哲夫妇只是趁着夜深人静的时候带着儿子悄悄去了萧氏祠堂,跪拜过祖宗过后,写了一篇文章并一块随身玉佩放在案上,然后就此悄然离开,再无音讯。

萧氏一族空等了一场,眼睁睁看着萧哲夫妇的马车在真定王府侍卫的护卫之下离开沛县。而祠堂里的文章,也是负责洒扫祠堂的下人在几天后才发现的。信中萧哲明确表明,身体发肤虽然受之父母,但他从小无父无母,被师傅养大,早已是道门中人。

既是如此,那么萧哲与萧氏一族的缘分已断。不过考虑到因果缘由,萧哲还是愿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帮助萧氏一族。所以他留下了一方玉佩,告诉萧氏一族,若遇到难关的时候可带着玉佩前往真定王府,真定王府会看在萧哲的情分上,出手相助。

不过心中也明确指出这样的机会只有三次,希望萧氏一族慎之对待……

不提萧氏一族看到信后如何惆怅枉然,只说萧哲夫妇这番离开,却是龙游大海,恣意非常。不提两人一路游山玩水如何自在。且因当初接了刘秀的密旨,答应皇帝于各地游历之时顺便探访当地官员政绩民生一事。

萧哲夫妇倒也不会仗着皇帝钦赐的权利插手太多,但闲来无事一封密奏送于京都,让刘秀明白一下现在的民生天下,百姓疾苦也是举手之劳。

也正因如此,刘秀虽居于深宫,却对天下疾苦心如明镜。甚至无需各地官员探子上奏禀明,刘秀居于宫中就能知道何地发生了灾害,即时调拨朝中资源去赈灾。或者何地出了贪官污吏,逼得百姓民不聊生。也即刻能派遣钦差大臣查证明白,惩戒贪官酷吏,令任贤能……

如此几年下来,百姓多纪念陛下恩泽,皇帝英明贤德之名远播天下。萧哲夫妇之名却日渐于微。

可是天下百姓不知萧哲二人,可在刘秀心中,却能明白自己能有今日之仁爱明君之名,多赖于何处。只因萧哲夫妇神龙见首不见尾,刘秀感念之情也只能放在真定一脉身上。每每皇恩厚重,恩赏倍加,就连二十出头的郭况,也被刘秀提拔为羽林中郎将,统帅皇帝亲兵三万,兼领京畿十万兵马……

如此隆宠之下,真定一脉自然也懂得自己一身尊荣归于何处,自然也更是安分守己,低调谦逊,安于富贵。

尤其在建武七年,皇帝刘秀雷厉风行的处置了企图犯上作乱的大司马樊崇,诛灭樊崇三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收回了旁落的二十万军权,并将原赤眉军打散分流于各地军中之后,中央集权一时达到鼎盛。

听说樊崇三族被押向午门候斩当日,百姓夹道观看,拍手称快。不过这也难怪,这些年樊崇矜功自伐,仗着当年重兵相投,且有打入长安之功,在朝堂之上每多骄矜,言语不逊,直呼圣上为妹夫云云。甚至三番两次纠结朝臣逼迫皇帝立雅贵妃所出之皇长子为太子,其夫人也是出入宫廷如自家庭院,视宫规宫禁于无物……本人都如此骄横霸道,至于其族人卖官鬻爵,包揽诉讼,欺压百姓,鱼肉乡里之事,更是数不胜数。

皇帝爱惜羽毛且生性仁厚,不欲行打杀功臣之事,叫百姓误会功高震主。且慑于樊崇手中二十万大军,每多宽宥,不予计较。岂料樊崇竟然变本加厉,甚至行出犯上作乱之事。皇帝忍无可忍之下,自然雷厉风行,将樊崇一党一网打尽,并在平叛之后大肆封赏有功之臣……其中就包括始终忠君护主的真定一脉,邓禹,刘植,冯异,马腾等诸位臣工。

之后按照朝廷律法斩杀樊崇三族,朝野上下也只会说皇帝仁厚,没有行诛九族之严酷之举。

至于樊氏一族被斩首当日,雅贵妃带着大皇子跪于未央宫前请求陛下收回成命,宽宥樊氏一族,恳请无果后又破口大骂皇帝是假仁假义,是故意纵着樊氏一族骄横霸道,鱼肉乡里,好行清算……要不是有哥哥樊崇带着将士打天下,又何来刘秀今日之坐拥天下云云……

也不过是被皇后阴氏一句失心疯带过……将雅贵妃褫夺封号打入冷宫,将大皇子封为定王软禁京中王府之后,此事再无半点波澜。

半年后,皇帝刘秀下旨,亲封皇后阴氏所出二皇子刘阳为太子,改名刘庄。

经此一事,朝中重臣一时风声鹤唳,各世家勋贵愈加低调谦逊,唯皇命是从。

风雨飘摇,历经战火多年的大汉皇权,终于再次归于皇帝手中。

自此天下安定,风调雨顺,休养生息。

而远在大漠,观赏长河落日的萧哲夫妇,从路过的商队口中得知此等汉朝风云,也不过是莞尔一笑,权当听了一个故事。

至于当年风云际会,统帅千军万马的前尘往事,早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被遗忘在风中。

远处,眉目俊朗,唇红齿白,穿着一身轻裘的儿子骑着白马踏风而来,他摇着手中的红绸,冲着萧哲二人笑着喊道:“爹,娘,刚刚的赛马我又得了第一……”

作者有话要说:本书从2013年初开始写起,因为灵感和瓶颈的关系,拖拖拉拉这么久终于完结了。蟹蟹能一直坚持到现在的筒子们,其实某八很对不起泥萌,但泥萌却依然坚持到现在,陪伴我,鼓励我

蟹蟹泥萌(づ ̄3 ̄づ╭?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