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百九十一章 大结局

“凡人永远都不可能超越自己的心?”一个好像瓷娃娃一般可爱的小孩子嘟起了自己的嘴巴。他的眼神之中从满了不可思议的神色!

“雅丽,你说这是真的吗?一个神为什么会对一个凡人说出来这样的话?”最后这个小孩子把自己的目光落到了一个清秀可爱的小姑凉身躯上。

小姑凉有一对雪亮的大眼睛,扎这一根马尾辫。专心的听着讲课。

他们是同桌,也是姐弟。今天老师来了兴趣,讲起了历史!

“王老师不是说过了么,这是神话,神话的历史,当然不一样啦!”

小男孩还是不满意,最后举起了自己的手。

讲台上的老师停下自己的话,然后示意他站起来,并且微笑的道,“小启光,你有什么问题吗?”

小男孩也不害怕,直接就大声的说道,“王老师,我想请问,为什么凡人不能够超越自己的心。既然如此,那个天神又怎么会说这一切。按照当时的情况,那个时候的历史,是一个混乱的历史,宇宙万族都是尔虞我诈,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我觉得,这个天神应该没有理由放过王辉吧?”

“这就是正义的力量!”

“正义的力量?”

“是的,没错,这就是正义。在王辉的心中,这个天神看到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正义。正义,不是善良,也不是怜悯。这是一种超越自然的力量。”

“这个天神是为了净化邪恶而生的。所以他被称之为不灭战神。”

“正义将会赐予他力量。”

“我不同意,老师,当正义的力量到达极致的时候,正义也就是不正义。”

“所以,不能够超越自己的心,那么永远都不明白什么才是正义!”

对于整个宇宙,时间是没有意义的,空间是没有意义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真正有意义的,是我们的心。正因为我们的心,有了意义,所以宇宙才有了意义。“

”老师,你的话好深奥。“

当我们的心变得完美的时候,那么整个多元宇宙,也将会完美!最终会超脱。

超脱!

全书完!

谢谢大家对于本书的支持。最后送给大家一篇文章,我想肯定对大家有用处。是一篇演讲稿。恩,写这本书,都没有写出来什么对大家有用的东西,真是对不起。对不起大家。我在这里深深的忏悔。在书中,打打杀杀太多了,我其实不希望写这么多这些东西的。所以以后,我一定会改,改正我在这本书中出现的错误。

其实这本书就是一场梦,梦幻空花,我更希望每个人都快快乐乐,一生幸福平安。

所以最后一篇演讲稿,关于婚礼的演讲稿。大家读读,呵呵,总有一些知识,是我们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下面的知识我想就是。送给大家,祝愿每一个人都平安快乐。不要看太多小说啦,对我们人生并没有什么好处的。嘿嘿!

还有就是送大家一句话,关于读书的,好像是宋朝的张横渠说的吧,大家去查查。关于读书的意义。我们为什么要读书,大家想过没有。我想张横渠说出了我们的心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努力吧,我亲爱的朋友,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为了整个人类的和平美满而努力,为了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而努力!未来,什么是未来,我就是未来!

《婚礼的真正意义》

本文作者:李越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讲师,海口孝廉国学启蒙中心主任。多年来从事传统文化的教学工作,多次为政府机关、大专院校、部队、武警官兵、企业等进行礼仪培训。应海南省司法厅之邀赴海口全面组织和配合传统文化在监狱系统推展的工作。本篇文章为李越老师2011年讲于马来西亚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三对新人集体婚礼之现场。

尊敬领导,尊敬的三对新人的父母亲大人及家人,尊敬的三对新人,尊敬的嘉宾、朋友们,大家好!

今天是我们中心三对新人大喜的日子,整个会场充满了隆重、而又喜庆的气氛。借这个机会,我非常荣幸能够和大家共同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婚礼。经典当中有三本礼学经典,其中一部叫《礼记》。《礼记》当中有一篇文章叫《昏义》,它在一开始就把整个婚礼真正的目的、内涵、意义讲了出来。“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在我们古代,黄帝之后就有一个规定,什么规定呢?同姓不婚,相同的姓氏不能够成婚。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非常重视优生学、遗传学。我们都知道,同族或者是同姓,血缘关系比较近的成婚,会造成后代子孙的智力、体力的低劣,甚至数代之后可能会出现短寿、早夭的现象。所以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非常护念我们这些后代子孙,希望我们这个民族的血统在整个承传的过程当中,保持它的优良,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承传,发扬光大。所以古时候是娶妻不娶同姓,同姓百世不婚。我们有时候一见面说,“你也姓李啊,那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说的就是血统的问题。“合二姓之好”,这个“好”当美讲。“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夫妻成家,一定是我们人生最美好的一件事。《诗经》当中也讲,“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这个美和好,不是说夫妻两个只讲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成家之后好好去经营他们这个小安乐窝,去享受二人世界,在我们古代的婚姻观念当中,没有这一层意思。“上以事宗庙”,也就是夫妻一旦成家,要祭祀祖先,要时时缅怀祖先的恩德。“下以继后世”,就是要将祖先遗留下来的优良的家道、家风、家规、家业,世世代代传承下去,光大门楣、光宗耀祖,不给我们的祖先丢脸。所以,我们不仅仅是要养育儿女、教育儿女,更重要的是将祖先的文化绵延不绝地传承下去。

君子敬重婚礼与天下大治的关系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老夫子和鲁哀公有一段对话,能让我们更加深刻地体认婚姻真正的价值。

鲁哀公问孔老夫子:“请问大礼如何?君子谈起礼的时候,显得特别地敬重,这是为什么?您能不能告诉我一下?”孔老夫子说:“我一个平民百姓,怎么可以跟您谈礼?”“您就给我说一下,我很想了解。”孔老夫子就说了:“听说关乎人民生存的事,礼最大。”为什么礼最大呢?因为没有礼,就没有办法沟通天地神灵。祭祀,都要有祭祀的礼仪,才能够表达我们内心真正对祖先、天地的那份诚意。没有礼,就无法辨别君臣、上下、长幼的地位;没有礼,就没有办法区别男女、父子、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所以,假如没有礼,人类的五伦关系就不存在了,伦常不在了,这个世界就乱了,我们的文化不可能承传下去。讲到这里,夫子说:“所以,作为一个君王,就要教导人民这些礼,不仅让他们了解、学习,而且让他们所有的行为都要遵礼而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一年四季都会举办许多大型的礼仪活动。比方说年轻人到了十八岁,要行成人礼,叫“冠礼”;结婚,要举办婚礼;祭祀有祭礼;还有乡饮酒礼、乡射礼……每一个礼,起到的都是教化的作用,这些礼能够如期举办,人民的心境、思想和行为,时时都能够归到正途,所以天下就会和顺,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亲,就会和睦。所以君

子谈到礼的时候,就非常地敬重。鲁哀公又问道:“立人之道,什么最大?”他这么一问,夫子变得很惊讶,说:“哎呀!君王,您能够问这样的问题,真是我们百姓的福分。既然您问到这个问题,我告诉您,立人之道,政事为大。”鲁哀公说:“什么叫政事?我还是不清楚,您能不能跟我讲得更明确一点?”“政者正也。”也就是说,一个君王行的是正道,百姓就会去效法,就会去追随。假如君王所行的、所做的都不在道上,百姓又如何效法呢?鲁哀公又问道:“治理国政到底要怎么治理?”这个时候,孔老夫子马上一语道破了治理国政的重要内涵,他说:“首重三纲。”哪三纲?“夫妇有别,夫为妻纲;父子有亲,父为子纲;君臣有严,君为臣纲。”这个“纲”是什么意思?纲是纲纪、纲领的意思,也就是说,为人夫,为人父,都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他们的行为,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正确的,这个家庭才能够兴旺、和睦。作为一个领导者,他做得对、走得正,这个团体也会很有希望。所以这个纲领,就是要起表率的作用。就好像我们这个衣服,把领子一提,衣服就顺了。鲁哀公听完,说:“原来是这样。虽然我没有做到,但是我非常希望知道,怎么样才能够把这三件事情落实。”孔老夫子也非常高兴地说:“治理国政,以爱为大。爱,要以礼为大。”“治理国政,以爱为大”,就是我们时时存着一颗仁爱之心,以民为胞,处处都能够实施我们的仁政,去关怀爱护百姓。可是这个爱,假如没有礼的话,就不能实行。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爱人,假如没有礼,不是过就是不及。假如我们的爱太过了,就会溺爱,这种爱是情感的爱,不是理智的爱;不及的时候,就会生怨,就好像夫子讲的,“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所以爱,没有理智,不是真情,是我们的好恶,感情的爱,这种爱不能够长久。所以,“爱,要以礼为大。”那礼以什么为大呢?“礼以敬为大”。我们有礼,但是内心没有敬,那不是礼,我们只是在行礼的外壳。比方说我们跟人家鞠躬,躬鞠下去了,我们的内心可能还在傲慢,并没有生起对人的恭敬,这不是礼。比方我们跟人家握手,虽然有这个握手礼,可是我们的眼睛连看都没有看别人一眼,对别人也不敬。我们跟人家微笑打招呼,但是我们的内心可能还在掂量他的身份、地位,看看要不要跟他来往,或者要不要跟他多说一两句话,这都不是礼。我记得有一次去一个餐厅吃饭,一进去,所有的服务人员都特别地有礼貌:“欢迎光临,请进。”我觉得不错,结果我再一看,每一个人都没有看你,脸上也没有表情。我当时就觉得怪怪的,内心很不舒服。当你吃完饭离开的时候,餐厅每个角落的服务员都会说:“请慢走,欢迎下次光临。”像不像鹦鹉学舌?他们都有了这些礼貌的行为,但是有没有发自内心地去尊重和恭敬人呢?他连看都没有看你,他是在例行公事,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那一份诚敬。所以《孝经》当中就讲道,“礼者,敬而已矣。”礼的本质就是一个敬字。“敬之至矣,大昏为大。”何以将它展现出来呢?大婚。大婚怎么体现的呢?孔老夫子又讲了,“冕而亲迎”。这个“冕”就是盛服的意思,就是在结婚这天,新郎官要盛服去迎娶新娘。这在古时候叫“摄盛”。民国初年,

结婚都是穿红袍,男子戴玉带,头上还戴乌纱帽,这个穿着打扮,完全超越他的身份,甚至我们还会给他封一个“新郎官”。在结婚这一天,为什么要盛装亲迎?夫子讲,“君子兴敬为亲”,夫妻之间以敬为亲,我们常常说相敬如宾。“舍敬是遗亲矣”,人与人之间一旦失去这个敬,那个亲也是假的,彼此的爱也是情欲的爱,不是真正道义、恩义、情义。所以,不爱则不能相亲,不敬则不能归正,你如果不敬的话,婚姻不正;婚姻不正,家庭也不可能兴旺发达。夫子接下来又告诉我们,“爱发于仁,敬发于义,以仁

广义,以义行仁。”也就是说,真正对人的爱还是来自于处处替别人着想,蔡老师在讲夫妇之道的时候讲,结婚前都是替对方考虑,往往这个大印一盖下去,从此以后就变成你应该为我做什么。我们看到夫妻常常产生摩擦、冲突,都是什么情况?“饭也是我做的,衣服也是我洗的,你为我做了哪些事?”是不是就在那里计较、争吵?那份处处替人着想的心不能保持。所以,很多的家庭经营两三年,甚至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不到半年、一年,婚姻就瓦解。婚姻的确如老师说的,是道义的结合,敬建立在道义之上,是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恭敬。

鲁哀公问:“盛装去迎娶新娘,是不是太过分了?”我们来了解一下鲁哀公的心声,他为什么会觉得过分?我是一国之君,万民之上,结婚这一天,亲自去把太太迎娶回来,

会不会降低我的身份?夫子这个时候脸色变了,“您怎么可以这么说!怎么会觉得过分呢?您要知道合二姓之好,生出的子女是要做天地、宗庙、社稷的主人,这是关乎整个民族繁衍、生存、发展的千秋大事。”鲁哀公突然觉得有点不好意思,“寡人固陋。不固陋的话,怎么能够听到您现在的这一番话。”夫子继续讲道:“天地不合,万物不生。大昏,万世之嗣也。”夫妇是要繁衍后代子孙,要把祖先的事业延续下去。“夫妇之道,合于阴阳;阴阳之道,合乎天地。天生地养,天施地成,而万物化生。”夫妇这一伦能够和睦相处,彼此承担起家族的责任,自然而然,人类社会就会健康正常地发展。“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明;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夫子为什么这么讲?天子和皇后结合,他们就如同日月,人民得到照耀;如同父母,人民得到关怀和爱护。

我们讲夫妇有别,天子和皇后有不同的本分、职责。天子是治理朝廷,“治直言之礼”,能够谦卑恭敬,广纳雅言,听取臣子的谏言,能够听取百姓的心声,他是一个良君。作

为皇后,她要治理后宫,尤其要倡导女教,母仪天下。所以君王和皇后,他们的风范是要垂示后代子孙,君王夫妇这一伦一正,天下的百姓都会效法,整个国家不就很顺畅了吗?所以,《中庸》讲,“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君子之道是从哪里开始呢?是从夫妇的相处,是从一个家庭开始的。我们在经典当中也有听到,“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君子夫妇这一伦正了之后,夫妇相处和睦,彼此尽本分承担起一份责任之后,百姓就会归顺。所以君子不用出家,德教已经加于百姓了。一个团体也是如此,领导者的家庭和睦,整个团体也会绵延不绝。一个企业家现在很有实力,也很有钱,可是假如他的家庭是不和睦的,其实已经埋下了隐患,因为这违背了天道,不符合自然的法则。

“昔三代明王之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敢不敬与?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三代明王”指的是夏商周,夏禹、商汤、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他们都是一代明君。这些明君执政,“必敬其妻子也有道。妻也者,亲之主也”,什么意思?妻子,是祭祀祖先,孝顺父母、相夫教子最重要的人,你能不敬重她吗?我们常说古代女子没有地位,女子很悲哀,所以才要革命,要男女平等。可是《哀公问》这篇经典中,连这些圣君明王都很敬重妻子,他敬重是因为看到这份责任、使命。你看这个心量眼界是不一样的。假如我们今天只是把心量和眼光盯在我们自己的需求上,自私自利,可能我们没有办法去理解这段话。“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儿子,是我们祖先的后代,他要承传祖先的家业、文化,你怎么能够不敬重他、不培养他、不爱护他?所以这些言语,提起的都是一份责任和理智。假如我们不去读经典,可能真的没有办法了解古人对婚姻的这样一份责任、心境。

讲到这里,我们看到一个君王要敬他的妻子、儿子。当然,作为一个君王,他是无所不敬,他还要敬爱自己的身体。为什么?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父母如根,我们如树枝,假如我们伤到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伤到了亲人,这样就是大不孝。《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孝经》也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所以,时时刻刻我们都要行孝道,都把父母装在我们的心中,不要糟蹋自己的健康,吃饭要适量,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起居都要有节,这是时时尽孝、行孝。君王能够做到这三点,推而广之,敬其身,就会去敬百姓之身;敬其妻,就会去敬百姓之妻;敬其子,就会去敬百姓之子。这就是我们说的“凡是人,皆须爱”,就是“泛爱众”,就是我们所谓的“治理国政,以爱为大”。夫子从头到尾告诉了我们,如何去将我们心中的这份爱广施于大众、广施于他人,也告诉我们这个爱的先后次第。假如这三点君王都做到了,真的就是天下和睦,万民归顺。这是通过夫子和鲁哀公的一段对话,了解君子为什么会如此敬重婚礼的原因所在。

古代婚礼的“六礼”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古代婚礼的礼仪程序。“婚”字原本是黄昏的“昏”,包括我们刚才说到的《昏义》,为什么用个“昏”?“昏”是黄昏时刻,古代娶妻都是在黄昏,太阳落山的时候。《三礼目录》告诉我们,“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取其阴来阳往之意。”什么意思?为什么要昏时娶妻?那个时候刚好是阴阳交合之时,“阴来阳往”表这个男女,一阴一阳,符合自然法则、规律。“新娘则因之而去”,这个时候娶亲,夫唱妇随,妻子就跟着走了,所以叫“姻”。“婚姻”就是这样来的。整个婚礼有“六礼”,六道程序。首先是“纳采”。纳采就是正式提亲,比方说我家的家长看上了你家的女子,就派一个使者或者媒人去提亲,“我们看上你家的女子了,不知道

我们提亲,你们会不会同意?”那我们到人家家里去提亲,初次见面,中国人很重视人情,总不能空着手去。提亲的时候一定要拿礼物,拿什么礼物?大雁。婚姻整个六礼当中,五礼都是给女方家送大雁。为什么要送大雁?“取其顺阴阳往来”,就是取这个大雁有阴阳往来之意,而且大雁是随阳之鸟,秋天它会飞到南方,永远朝着向阳的地方,有春天的地方。到了春天,它又折回北方。所以送大雁,表的什么内涵?妻子当顺从丈夫,夫唱妇随。

再来,取大雁飞行时的有序之意。婚娶要长幼有序,大雁是不是长幼有序?它们飞的时候成行,止的时候成列,很有序。我们做人也应该有这样的美德。我们的后人又赋予其新的内涵,大雁还有一个美德,忠贞不渝。如果有一方先夭折了,剩下的这个孤雁从此以后不会再去找新的伙伴,所以表的是这样一个忠贞不渝的态度,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去效法这样的美德,人怎么可以不如鸟呢?所以古人都用这些动物来提醒我们,很含蓄、很温柔地提醒我们,千万要守住夫妇这一伦、这一道,天长地久,不要随便分手。

提亲的时候,一般都会在女方家的宗庙,其实就是让祖先时时参与这件事情。女方家说,“我家女儿恐怕配不上你家的公子。”他们都会很谦虚,人家提出来之后也很欢喜,答应了。接下来,礼的第二道程序就是“问名”。问名就是用一张红纸把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都记录下来,然后放在祖先的牌位底下,放上三天。三天之内举家平安,代表祖先已经认可这桩婚事了。同时也会把男女的名字、生辰八字进行占卜。占卜若是吉利,就会去“纳吉”,把这个吉祥的事情告诉女方家里。可是这么一讲之后,大家心里犯嘀咕了,“哎呀,这样做会不会太迷了?”设计这个礼的目的我们要了解,最重要的是加强当事人对婚姻的信心,以及凸显婚姻的光明正大、谨慎隆重。也就是说,婚姻不仅仅是你们两个同意,也不仅仅是你的父母家人为你做主,草率结合就可以了,而是有祖先、家族所有人的参与,经历了每一道程序的深思熟虑这样一个过程。有了这样的礼和过程,会让夫妻双方对家族的这份责任得到深化。

可是大家说了,那万一占卜不吉利,这桩婚事不就黄了吗?那不是抱憾终身吗?那不是不能成人之美吗?在古代,占卜是怎么做的呢?古代是十天为一旬,一个月就有三旬,而每一旬可以占卜三次,所以一个月可以占卜九次。在座的朋友,您现在有没有信心,占卜九次有一次“吉”?占卜九次,一定会有吉与不吉的概率,但只要有一次吉就行了。假如一次都没有呢?不用担心,还可以往后推,但是这样的事一般不太可能发生。所以,占卜只是形式不是目的,当事人体验了这样一步一步的谨慎过程,今后他对婚姻的态度才不会草率、不会随便,这是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接下来就要“纳征”,这是第四道程序,只有纳征的时候不送大雁。纳征,我们现在叫订婚,即往女方家送聘礼。大家就说了,古代也要拿彩礼,是不是也是借这个机会,从男方那边索取一些财物?古人不会这么想。每一个身份等级,纳的这个彩礼,古人叫“纳币”,是不一样的。天子要纳什么,诸侯要纳什么,士大夫要纳什么,平民百姓要纳什么,这在《周礼》上都是有规定的。纳礼的目的,不是为了借女儿嫁出去发一笔财,假如我们从这样的存心去思考的话,相信这桩婚姻不会圆满,因为我们的心已经错了。所以纳征,“征”是什么意思?是成功的意思。这桩婚事,双方的家族都已经完全认可,通过纳征、送彩礼,把这件事情定下来了。最重要的目的是表达我们这份诚意,已经订婚了,不会再改变了。接下来才能够进行下一道的程序。今天很多年轻人结婚,他们的父母想法不一样。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结婚的当天,新娘也娶过来了,在酒席上,双方的父母就产生了冲突,就为了这个彩礼够不够的问题。我们想想看,婚礼是喜事,因为我们在那里计较钱财的问题,整个气氛变了。这一吵,新娘子向着娘家,新郎向着自己家,本应是亲如一家的,结果变成对立冲突,最后新娘子跑了,这一家人全部都走了,这桩婚事就没有成功。

我们想想看,产生了这样的问题,对当事人来讲,这一生留下多么深刻的伤害,这种印记可能这一生都会影响他。做父母的如果不能深明大义,不明理,计较钱财,都是把女儿当成了什么?商品。借这个机会去捞取钱财,这是以利相交,不是真正道义的结合。之后他们哪怕成为一家,因为彼此父母之间钱财的问题,夫妇俩在中间好不好做人?可能也常常会发生冲突。我们是要祝福他们未来的人生幸福,可是当我们的出发点错的时候,他们未来的人生会有幸福吗?会有和睦的家庭吗?

《朱子治家格言》当中有这么一段话,“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毋计厚奁”,就是不要去计较嫁妆。所以我们人生的快乐不是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夫妻一结合,不仅是一家,还是一体。我们彼此都能够去理解、去关怀、去体恤,两个家族真的都会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和睦。这一道程序过后,接下来是“请期”。“请期”就是选一个黄道吉日。这个时候,男方又派使者到女方家里,还是提着大雁。男方一定会对女方的家长说,“你看你们是不是选一个日子,看什么时候成婚比较好?”女方家都会很客气地说,“不要了,整个过程都是你们主导,我们遵从就好了,你们来选日子。”这个时候,男方会说,“我们已经选了两个日子,你们看这两个日子哪个合适?”古人很谦退,我们不能大丈夫,“通知一下你们家,结婚的日子已经选好了,是找人算的。”人家说,“不合适。”“不合适也得合适,这我儿子结婚。”喜事好事,最后不要把它办成了很不快乐的事情。

所以男方很尊重女方,一定是请教。女方一直推辞,再把两个日子拿出来。为什么要选两个日子?古人做事的每一道程序都很周详,他要考虑女方家里的重要人物,比方父亲有没有出远门,选定的日子会不会赶不回来,或者女方家有没有凶丧之事。同时,还要看男女双方的健康状况,等等。女方看了日子,“这个日子我们也非常满意,可以。”往往这个日子选好之后,男方如果更慎重的话,还要去宗庙向祖宗禀告。

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叫“亲迎”。古时候叫亲迎,后来不知道为什么变成“迎亲”,这两个字给倒过来了。“亲迎”就是男人亲自去迎娶他的新娘。儿子出门前,父亲一定要给他敬杯酒,这叫“行醮子礼”。“醮”是什么意思?按一般常规,都是晚辈给长辈敬酒,父亲最大,在家里最有尊严、最有威仪,他怎么会给儿子敬酒?

可是在这一天不同,父亲敬儿子这杯酒,其实是给儿子一份使命和责任,交付任务给他。所以这个“醮”就是父亲敬了酒,儿子不必回酒,父亲派你去接你的新娘回来,他是交付这样的重任给你,敬儿子这杯酒,来表达他这样的一份心境。父亲也有一番话嘱托,“儿子,你去迎娶你的新娘吧,从此以后,你要教导她如何恭敬行事,同时你自己的言语行为也要合乎情理。”听了这一番嘱托,儿子说,“父亲大人,恐怕我做不好,但是我会努力,我一定不忘记父亲给予我的谆谆教诲。”

从古到今,我们都知道,一定是新郎到新娘家迎娶,几千年来,这个仪式都没有改变。有没有新娘那一天自己跑去的?或者新郎家里很有权威、很有气势地打来电话说,“到那一天,你们自己把新娘送来就好了,我们就免去这道程序。”有没有?都没有。这已经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礼仪了。那为什么要这样?我们有没有看到,六礼的整个过程,都是男子主动,都是男子派人到女方家,这就符合阴阳动静的道理。男属阳刚,女属阴柔,阳刚所以主于动、主于攻、主于外,阴柔所以主于静、主于守、主于内。这就是男女的不同,先天的不同,它与阴阳之道相合。再来,新郎官到了女方家,新娘的父亲母亲要亲自把新娘的双手放到新郎官的手上,这代表新娘父母的一份嘱托,“从今以后,我的女儿就交给你了,你要为她一生的幸福去考量、着想。”父母有交付之意,就是把女儿终身的幸福托付给了这一个男士。新郎官也会当着岳父岳母的面,表达他内心的感恩之情,“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生了这样一个好女儿,把她教育得这么有修养。”感恩之后也要表个态,“从今以后,我不仅对您的女儿负责任,我还要对你们、整个家族担负起这一份责任,请你们一定放心。”您看,是不是就安了父母的这份心,也给婚姻生活一份信心,彼此也更加懂得互相体贴、关怀、成就。这是第二道含义。

再来,古代女子的教育非常规范、严格,女子从来不出门,成婚这一天才跟着新郎官出门。所以在这一天她要出门了,多么刚强的女性内心都会恐慌不安,因为她就要离开生养她的父母,离开她最亲的兄弟姐妹,离开十几年来生活在一起的亲人。所以这个时候,有新郎官亲自去迎亲,一天都在新郎官的身边,新郎官可以细心地去照顾、关怀她,让她这一天的心绪都能够平静下来。这是第三道含义。所以古人设计礼,那份慈爱、那份人情的体恤都能够考虑到。所以“亲迎”实在说,合情合理。

父母对女儿一生幸福的叮咛、教诲

新娘即将被新郎官接走的时候,会有一个叮咛。这个叮咛就是女方的父母再给新娘的一番教导,“女儿,你要做人家的媳妇了,你到了夫家,从早到晚,都不能违背你先生的意愿,都不能违背婆婆的心思,你要懂得孝顺你的公婆,你一定要勤勉、节俭,要承担家务,不可以懈怠、不可以懒惰,切记切记!”母亲讲完这番话,甚至还要给她送一个小礼物,一个丝巾或者其他的小礼物。为什么?让她天天看到这个小礼物。一旦她干活干累了,不高兴了,发生一点口角,要耍情绪、耍脾气了,看到母亲的这个小礼物,就想到母亲的教诲,不敢忘记。所以通过这样一幕,我们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父母是多么地爱怜子女,为了我们人生的幸福,真是左叮咛、右叮咛。

可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是不是这样?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我妈跟我说,你嫁到人家家去,要多留几个心眼。你别那么傻,我告诉你,你一定要悄悄地存私房钱,你那个存折就拿回来,妈妈给你放着。你放到家里会被对方发现的。”“你别傻,我告诉你,那个活儿,你看到公公婆婆在,你就赶快干,不在的时候,就让你老公干。”甚至还说,“我跟你讲,要是谁敢欺负你,你根本不要怕,你就给我回家来,爸爸妈妈给你撑腰,就把他们晾在那里,看他们怎么办。”我们想想看,女儿要出嫁,父母是给予她这些叮咛,是在诅咒儿女,还是在祝福?请问,女儿嫁到这个家庭会幸福吗?因为她的内心装的都是家人给予她的怎么样跟对方去对立,怎么样去耍心眼,等等,所以那份真诚失掉了。今天的离婚率越来越高,夫妻之间的冲突,家族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厉害,都是源于我们迷失了,我们失去了圣贤的教育,我们对这些道理不明白,不知道怎样才能够真正带给儿女幸福生活,我们不知道幸福真正的内涵是什么。

女儿在出嫁的时候,听到父母一番叮咛。实际上女儿在没有出嫁以前,乃至她整个成长的过程,父母都给予她女德的教育,点点滴滴都在培养她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媳妇。

培养她待人处事、应对进退接物的能力,培养她做家务的能力,方方面面的能力都要培养。从我们老一辈身上,我相信我们都能感受得到。我母亲的妇功那真的是做得很好,我们这些女儿没有一个学到。七个孩子,纳鞋底、做鞋子、做棉裤棉衣、缝被子,所有这些活儿母亲都会干,我们从没有在街上买过什么衣服。我们的长辈都为我们表演出来,只是我们那时候真的不懂得去学习,也不善学,但是这些印象很深刻。从小对女子进行妇顺的教育、妇道的教育,这样才能确保她婚后生活的幸福。

《礼记·昏义》当中有这么句话,“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你嫁到别人家,放在首位的是要敬奉公公婆婆,要顺公公婆婆。不是两个人躲到小房间,在那里你侬我侬,只要我们两个人好,跟你父母没关系,跟你的兄弟姐妹也没关系。能好得了吗?今天很多的家庭不幸福,源自于婆媳的关系不和睦。一个是妻子、一个是母亲,先生在中间,他怎么来处理这个关系?

每天就在那里灭火,身心疲惫。我们想想看,这个先生会不会长寿?可能都会早夭。真是如此。

首先是“顺于舅姑”,接下来是“和于室人”,要跟家族所有的人,跟妯娌、小叔子、小姑子都能和睦相处。你看,跟小姑子不和睦,春节坐在那里吃饭,你坐上来,她就跑掉,她坐上来,你就跑掉,你看那个家庭气氛多么不愉快。“而后当于夫”,她是承担一个家族的一份责任,最后才会去考虑跟先生的情趣相投、志同道合及其他。我们讲到这里也了解了,女子的教育太重要,治国平天下的大事,女人家承担一大半。娘是什么?是世界的源头。“源头不浊,水流自清。”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推动摇篮的手,是推动世界的手”,您看女性的教育多么重要。王凤仪先生在民国初年兴办女义校,专门培养女德,尤其是女性的柔顺。

凤仪先生就讲道,“媳妇要性如水”,做儿媳妇的,要像水一样,水利万物而不争,而且水在最低处,随方就圆。所以,女性要学水的精神,时时刻刻都顺于舅姑,随顺自己的先生,这个家庭就会和睦。要是你强,我比你还强,这个家就翻天了,儿女可能都会受到非常大的伤害。

所以在古代,尤其是士人、士大夫、诸侯,他们的女儿出嫁前,要进行三个月女德的教育。培训的内容就是“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和妇功。我们来看看,古人对“妇德”都有哪些标准。“第一贞操,第二孝顺,第三温和,第四恭敬,第五慈惠,第六勤俭,第七明义。”“妇言”是哪些内容?“妇女诫多言,言必庄重诚恳,不邪言,不巧言,不谗言,不疾言,不戏言,不妄言。”再往下看,“妇容”。“妇女宜修饰仪容,端庄温和,不作骄态,不作媚态,不作忧态,不作狠态,不作狂态。”还有“妇功”,“妇功者,织布、织帛、织锦、绣花、制衣冠履带……烹饪、制酒、制酱……”当然,我们现在不需要织布了,都有成品可以去买。我们学的是这份精神,我们在家里怎么样把饭菜做得更可口、更营养,家里收拾得更整洁,让自己的先生、儿女一回到家,感觉真的是整洁温馨的一个温温暖暖的家,这是我们女子的责任。

最近有一个企业家告诉我,他要办一个女德学校,另外有一个校长告诉我,他也要办一个女德学校,我听了都非常赞同。现在有很多人,都希望赶快把女德学校办起来。当然了,我们中心,还有很多公益团体,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当中把这些女德的教育融入我们的课程当中,融入我们整个的教学活动当中。

我们今天了解了女子的四德,也期许我们在座的父母,假如您家里是女儿的话,我们从现在起就要开始给她规范,进行良好的教育。因为女儿是未来的母亲,她要相夫教子,她要承担家庭的这份传宗接代的责任。孔老夫子、孟老夫子,都是谁培养的?都是母亲。

再来,除了这些女功之外,女子在闲暇的时间还要弹琴,还要会琴棋书画。这跟《弟子规》的教诲是相应的,“有余力,则学文”。

每一道礼,表的都是责任

新郎接上新娘之后,过去是马车,新郎官要自己坐在马车上,把车启动,启动以后轮转三圈之后他又下来,交给其他的人,他又坐上另外一辆马车,赶到前面去迎接新娘。也就是说,新婚大礼的那一天,夫妻成为一体,走到一起成为一家的时候,是先生亲自启动了迎娶新娘的这辆马车。先生真正承担起一家之主的这样一份责任和使命。

把新娘迎娶回家之后,第一件事情是做什么?他们会第一次共进晚餐,这个叫“同牢而食,合卺(jǐn而饮”。夫妻各自都有一份饭菜,同时又放了三份饭菜,有侍者把这些饭菜夹到他们的碗中,夫妻同吃一碗饭,表示从今以后就成了一家人。当然,通过这样一个礼节,最重要的,因为他们彼此都没有来往过,没有打过交道,让他们夫妻之间变得亲密起来,不会觉得很陌生。

这个时候是不是要吃得很饱呢?它是一个礼仪,不是为了吃饭而吃饭。吃一口饭、吃一口菜,浇点酱,只吃三口而已,叫“三饭告饱”。吃完之后,还会喝一点酒,目的是为了漱口,同时安食气,这是古人的一种养生方法。喝酒的时候会拿一个葫芦,把这个葫芦剖成两半,盛上甜酒。葫芦瓜里面的肉是苦的,而酒是甜的,表的就是从此以后要同甘共苦。夫妇从今天起地位相等,尊卑相同,祸福相共,命运相结,从今以后,夫要领妻成道,妻要助夫成德,共同担当起家族的责任。

所以古时候结婚,不是女方一到了男方家里就见公婆,先是举行这样的仪式,喝交杯酒。第二天清早,儿媳妇就要沐浴更衣,穿得很整齐,去拜见自己的公婆。见公婆一定要提礼物,公婆坐在主位上,接了礼物之后,抚摸一下,表示已收下了儿媳妇的礼物。这个时候,公婆还要给儿媳妇敬一杯甜酒,表示我们完全认可了你。拜见公婆之后,这桩婚事才算是圆满。

接下来,儿媳妇就开始去备一些吃的,再来敬献公婆,这个也叫“成妇礼”。也就是从今以后,婆婆把家庭的重任就托付给了儿媳妇,从此以后,“婆婆性如灰”,她就不管了,

里里外外就交给媳妇去打点了,你就是我们家的主人了。儿媳妇弄点吃的给公婆,表示从今以后也改口了,“爸爸妈妈,我就要开始行我做儿媳妇的本分,开始侍奉、照顾、孝顺你们了。”所以每一道礼,都在表夫妻双方的责任。

今天来到现场的,有已婚者、有未婚者,可能还有不婚者。可能有人就想,“我现在才知道,可是我已经结婚了,能不能补办?还要不要重新来过?”不用了,有没有走过这样的过程和形式不重要,重在我们提起对婚姻正确的态度,能更好地把我们的婚姻生活经营得更圆满,心量和眼界能够更广阔,不仅仅为儿女、为祖先考虑,还考虑到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绵延。

没有结婚的人,参加这样一次传统的婚礼,就会时时给自己一份提醒,将来要结婚的时候也能够效法,也能够对这个社会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这个婚礼的过程,实际上最重要的是摄受其心,生起戒慎恐惧、郑重其事的一份态度。夫妻之间通过这样的仪式,在往后婚姻经营的道路当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或者发生了什么样的不愉快,都能不忘初心。蔡老师讲,很多人在那里吵架,要去离婚的时候,人家问,“为什么要离婚?”想了一下,“为什么离婚的?”想不起来了,可能就是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到法庭。假如我们经历了这样一个慎重的过程,当我们发生一些冲突,“来,把我们结婚的那一段光碟放一下。”两个人坐那儿,把这个光碟看完之后,有没有事了?没事了。永远不忘成婚的这份初心。婚姻是道义、恩义、情义的结合,绝不是为了两个人的私情,这样的婚姻没有办法长久。

我们再来分析今天整个婚姻的状况,“我是不是要离婚?”有这种想法的人,多不多?真的,假如没有学圣贤教育,有这种想法的人太多了。蔡老师有讲到夫妇关系的经营问题,讲完之后,私下里我们就去了解,一些朋友说要是不学圣贤教育,他早就离婚了。没有学圣贤教育的时候常常就想,我要换一个老公,我要换一个妻子。只要不高兴了就会这么去想,所以都是建立在我的需要、我的感受的基础上。这样的认知非常地自私和狭隘,没有真正替对方考虑,没有替对方的父母考虑,更没有替自己的儿女考虑,更谈不上替祖先考虑,替国家社会、民族考虑。通过学习圣贤的教育,他们说,真的是圣贤教育挽救了我。甚至很多的家庭破裂之后,因为学圣贤教诲,懂得了反求诸己,知道了婚姻是一份责任,而不是情欲、情感的相交。所以,我们通过不断地学习,通过不断地参加这样的活动,都会给予我们一个提醒。我们每个人都是需要被提醒的,假如我们常常被提醒,时时内心就会提起正念,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偏颇,礼就是起到这样的作用。

今天离婚率越来越高,下一代受到的伤害越来越大,整个社会局面混乱,其实多是出自家庭,夫妇之道没有了。没有夫妇之道,我们民族的繁衍、发展都已经不健康了,都扭曲了,我们的文化何以保持下去呢?

所以在经典当中讲到这么一段话,“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矣。”“夫妇之道苦”,所谓的苦,女不忠了,男没有义了。跟别人私奔了,被人离弃了,等等,夫妻的经营、夫妻的相处在水深火热当中。有一个男子喝醉了,躺在他的小区,保安说,“你怎么不回家,你别躺在这儿,会着凉的。”他说,“我哪有家。”“那栋别墅不是你的家吗?”“那只是一栋房子,那哪里是家呀。”这样一个小故事,给我们非常大的启发。什么是家?有温暖的地方、有感恩的地方、有付出的地方、有关怀的地方才是家。所以,我们不忘初心,夫妻之间永远把恩义、情义、道义放在心中,家庭一定会经营得天长地久,一定会圆满。我们这次举行这场婚礼,我们也希望能够带动社会的风气,包括我们今天的婚宴,都是素食。我们希望能够倡导健康、环保、节俭的婚姻,在这个新婚的日子,我们不应该因为我们的快乐去伤害其他的生灵,把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其他生命的痛苦之上。我们也希望未来举办婚礼,也能够倡导素食。我相信,我们能够这样去做的时候,一定为我们的子孙积下了很厚的福德,“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最后,有一个长者对婚姻做了一番这样的总结。

婚姻者,人类传种之大事,民族繁衍之根源,伦理道德之权舆,社会组织之基础也……其他生物无婚姻制度与礼节,唯人类有婚姻制度与礼节。故人类之生存繁衍有道德文明……男女结婚一事,非仅关二人性欲感情之需要,实为人种延续,民族存亡,文化盛衰,社会隆污之所系。

婚姻正,则人类绵延不绝,民族生命不断,文化发达,社会繁荣;婚姻不正,则社会之伦理乱;伦理乱,则文化衰;文化衰,则民族弱;民族弱,则人种亡。其关系之重大,较物质生活之衣食住行,尤有过之。

的确,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份责任和使命,我们的眼光都要看得更加长远,看到千年万年之后,我们的民族、我们的文化是否能够继续绵延。这个责任不在于今天的新郎新娘,而在于我们中华民族每一个华夏子孙,我们都来做这个“传灯”。

最后,让我们共同来唱这首《传灯》,点燃我们自己,照亮千秋万代。

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从遥远的青山流向大海。

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把漫长的黑夜渐渐点亮。

为了大地和草原,太阳和月亮。

为了生命和血缘,生命和血缘。

每一条河是一则神话,每一盏灯是一脉香火。

每一条河都要流下去,每一盏灯要燃烧自己。

我们在这样的一份责任和使命当中,结束了我们对婚礼内涵、意义的了解。好,再次感恩,感谢大家。也祝愿在座的亲朋好友,家庭能够经营得幸福美满。谢谢大家!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