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974章 先有国、后有家

第九百七十四章先有国、后有家

李隆浩一头雾水,不知道这和自己有什么关系。

“我的人都身在局中!”杨凌认真道:“我们找不到任何线索,所以现在需要一个局外人来找线索。

皇上在和赞悉若详谈,后天就会签署国书。

这两天敌人肯定还会出手,破坏吐蕃和大魏的合作。

李大人,你能否找出凶手?”

李隆浩很想说,我找你妹!你都找不出来凶手,我能?

可杨凌是大魏燕王、右相,李隆浩只是一个小小的五品员外郎。

他能说不吗?

明摆着是领导信任你,准备提拔你。

杨凌没等李隆浩开口,又道:“我和你没有谈过世家以后的发展,我觉得世家既然能够推你出来,就肯定认可了你的能力。

你们一直觉得,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

那是否听过本王的【国祚不超三百年】这句话?”

“听过!”李隆浩还召集手下的幕僚仔细分析过这句话。

为什么国祚不会超过三百年,土地兼并,赋税过重,官逼民反。

“而这一切始作俑者,都是门阀世家!”杨凌是一个明白人,他知道自己有生之年很难消灭门阀世家。

底蕴太足了。

也只有黄巢那个疯子把五姓七望的人全部扔进黄河里。

可那是乱世,如今是太平盛世。

那样做的话会让天下大乱。

“的确。”李隆浩是个聪明人,他也分析过,如果不打压门阀世家的话,土地兼并会越来越厉害,到时候大魏等待的就是官逼民反。

“可不单单是门阀世家,还有皇室、勋贵。”李隆浩又道:“大魏立国不到百年,但是皇室宗亲已经有数百人,他们都是蛀虫。

历代皇上都打压勋贵,减少封爵,也是为了减轻朝堂的负担。”

“对。”杨凌知道和聪明人说话很简单,“你可否想过,如果有一天大魏到处官逼民反,那些造反的人,第一个杀的是什么人?

你就敢肯定,到时候造反的人,还会听从门阀世家的安排吗?”

之前王朝更替都是在门阀世家的指导下,农民起义军根本不值一提。

就像隋末的十八路反王,去看看就几个老百姓出身的?

也就窦建德和瓦岗军罢了。

到后面瓦岗军还被李密接手了。

很多都是隋朝的将军,就连瓦岗军也有朝廷的人,比如罗成。

“贪官污吏、世家地主。”李隆浩低声道。

“现在农民起义造不成大影响,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那个情况。”杨凌如今需要说服五姓七望来帮助自己。

“收起那些没有用的优越感。”杨凌笑道:“我一介贫民,不一样做到了现在的位置?

你就敢说以后不会有第二个杨凌吗?”

“可我们……”李隆浩不服。

杨凌笑道:“李隆浩,我是诚心诚意和你谈。寒门子弟喜欢说你们不就是蒙祖荫吗?

可人家是几代人奋斗出来的,蒙祖荫怎么了?

我给很多人讲过屠龙少年终成恶龙的故事。

对这些事情也是一样的,寒门成为豪门之后不会比现在的豪门做的更好。”

“王爷,我有些迷糊。”李隆浩一头雾水,“那您为什么要打压门阀?”

“因为如果所有的权利都掌控在你们手上,你们不会比皇室做的更好。”杨凌冷笑道:“你们是否想过,你们之所以有千年门阀是因为中原之前几百年都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现在中原统一了,疆土更大了。

你们想要再次重现之前的辉煌很难了。”

不单单这个世界,就连之前也是如此。

五姓七望辉煌来自于南北十六朝,巅峰是隋唐时期,可唐末就废了。

五代十国时期就没啥用了,到了宋朝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五姓七望的存在了。

李隆浩细想之下满头大汗,杨凌说的是对的。

因为乱,所以五姓七望能够左右谁来当皇帝。

如今天下太平,五姓七望再想闹事,那就惨了。

偏偏之前五姓七望一直在作死。

“科举,给寒门弟子一个希望。我在燕州建立学院,在岭南建立学院,优秀的学子免除学费。

就是为了给朝堂注入新鲜的血液,他们不一定做的更好,但最起码不会更坏了。”

杨凌露出了自信的笑容,“李大人,你懂我的意思了吗?只要门阀不再威胁皇权,我就停下打压。”

李隆浩懂了杨凌的意思,屠龙少年终成恶龙,再扶持新的世家,以后会是第二个五姓七望。

所以杨凌就是要把世家门阀打压在一个程度上。

之前的恩怨到此为止了,以后门阀老老实实做人,不要试图影响朝廷的决定,配合朝廷的政策。

否则国祚不超三百年,随着大魏毁灭的还有可能是门阀世家。

“下官会全力配合燕王找到真凶!”李隆浩接纳了杨凌的橄榄枝。

“嗯,我会告诉许七安、李大牛的,你们自己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视觉盲区。”杨凌吩咐道,“只要门阀世家牢记【先有国、后有家】,就永远不会垮!”

先有国、后有家?

李隆浩恍然大悟,之前五姓七望一直试图掌控朝廷,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朝廷肯定要打压。

只要五姓七望符合朝廷的利益,朝廷打压五姓七望干嘛?打压完了,再来一批人不一定会做的更好的。

李隆浩走了。

陈相从屋内走了出来,他一直在屋内。

一开始陈翔好奇杨凌找李隆浩干嘛,现在懂了。

“燕王,老夫佩服!”陈相自认为做不到杨凌这样豁达,如今这个机会是趁机清洗异己的时候。

可杨凌没哟,反而拉拢门阀世家。

“大魏更好,我们才会更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杨凌郑重道,“陈相,您是长辈,还请您掌舵,这一次和吐蕃和谈成功,南边会稳定。

到时候我们就可以全心全力对付匈奴了。”

“老夫一定配合燕王。”陈相拱手道,“燕王没有私心,老夫佩服。”

“陈知府应该回京城了。”杨凌意味深长道。

陈嵩在东瀛担任知府是为了履历漂亮,最终是要回京城的。

陈相知道杨凌是投之以李、报之以桃。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