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205章 诗词第一

第二百零五章诗词第一

刚才念的是词,没有人关心词名。

如今被胡季常点破,所有人心中一凛:大夏可是大魏的敌人,狼子野心,若是能够收复失地……

“这词挺好!文人怎么了?我大魏立国时,有多少文人领军打仗?”

“就是,我觉得这首词很好,必须是第一名。”

考官怎么了?

他们也要紧跟时事,和魏皇撕逼是一回事;维持自己清高人设的同时,还要符合魏皇正确的决定。

比如大夏!

大夏趁大魏一统中原的时候,啃了中原一大块,到现在还时不时在边境骚扰大魏。

中原人是看不起大夏的。

论人口、论实力、论经济,大魏样样碾压大夏。

可偏偏被草原蛮族牵制,怕被蛮族抄了后路。

打草原,大魏庙堂上下都不同意,劳民伤财;

打大夏,大魏上上下下都恨不得捐钱、捐人,可惜也就是想想。

但不妨碍嘴强王者啊!

像这种鼓舞西军士气的诗词歌赋,必须捧!

这就是格局,这就是眼界。

看了《破阵子》,再看其他的诗词顿时感觉味同嚼蜡。

难受。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不论是《竹石》,还是《破阵子》都是上等作品。

………

乡试第二次放榜要快很多,工作量少很多。

来看榜的考生少了很多,言语之间时不时听到某个考生自怨自艾:

“我审错题了!”

“我写错了!”

没有人同情弱者。

薛建文意气风发,因为他扣住题了!

这就是世家的很好,家里有大儒、有官员,能够根据时事、出题人的习惯,已经往年的题目,来推算题目。

然后提前写好诗词准备—————有可能是枪手,也有可能是自己写的,但绝对没有对外人说过。

薛建文是自己写的,然后由家中前辈帮忙修改。

他觉得一定能拿到第一名!

一时输赢算什么?

看到考官贴红纸,这次要快很多,1500人,只录取600,淘汰率依旧很高。

到最后的600,能够拿到举人称号的只有300人!

5000考生,最后留下300,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残酷。

考官不是先贴第一名,而是先贴最后一张。

薛建文看都懒得看,我肯定是前三。

和薛建文一样紧张的还有段昭明,他写的只能说是中上,通过不难,但是想要出彩很难。

“又是杨希直?”

段昭明第一眼就看到了杨凌的名字,赫然是第一名。

“怎么又是他?”

薛建文感觉胸口被人狠狠打了一拳,差点喷出一口老血。

我精心准备了几个月的诗词,竟然不是第一名?等等,我竟然是第四名!

薛建文一阵恍惚,差点晕倒。???.

还好薛立扶住了薛建文。

“杨凌不是人啊!”

“兄台说的对,杨凌不是人,经考拿了第一名,诗词还拿第一名。”

“哼,他本来就不是人呢,想想《鹊桥仙》、《明月几时有》、《满江红》……”

众人哗然,这才想起杨凌之前已经名声鹊起了。

看着那醒目的名字,考生们表情复杂,说不出来是什么心情,嫉妒?羡慕?恨?

……

杨凌没去看榜。

看不看没有任何意义。

郑板桥、辛弃疾要是拿不了一个第一名,那就说明这个官场太黑暗。

就连其他人的反应都没有那么强,毕竟经考都能拿第一名,干出不是人干的事。

诗词歌赋本来就是杨凌的强项,再拿个第一名有什么稀奇的?

而且《竹石》、《破阵子》已经流传了出来,都是读书人,读完之后还不知道自己和杨凌的差距吗?

薛建文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天没有出门。

连输两场,杨凌的名字注定名扬大魏,成为所有读书人的偶像,而我更像是一个小丑!

哎!

……

第三场考试,只剩下了600名考生,动静也小了很多。

杨凌在兰北竹的陪同下来到考场,验明身份,然后坐在自己的位置。

经过两次的折磨,他发现自己有些适应酸爽的屎尿味道了。

衙役发下试卷。

第三场,策论,根据时事做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但凡当过官的人都知道,这些读书人写出来的大多眼高手低,就连改卷的考官都晓得。

都是这么过来的。

入官场前,十分嚣张,能说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豪言壮语。

真入了官场就会发现一大堆问题,生不如死。

我还是安心的升官发财吧!

这还是好的,最重要的是三观尽毁,发现自己之前想的都是错的,不过是穷酸的幻想而已。

大魏虽然不考八股文,但是也有严格的答题格式。

对杨凌来说提出解决方案不难,难的是用文言语来歌功颂德。

第一道题,如何控制疫情。

身为县令也好,郡守也好,辖区内难免会发生疫情,身为官员可以不懂医术,但是必须懂得如何控制疫情。

这个简单……隔离、消毒、治病、储备一些常用的药材,对百姓讲解医疗尝试。

比如后世百试不爽的多喝热水?

保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检查被污染的水源……

杨凌先打了一个草稿,然后才落笔。

第二道题,如何防止水患。

杨凌想了想,无非就是疏通河道、植树造林、修建水库、迁徙河道内的村庄。

也答上了。

第三道题,如何提高治安。

呃,提高教育意识,普及义务教育,然后让百姓吃饱饭,加强法治管理?

对杨凌来说,把这三道题写成锦绣文章很难,但是要是论实用,写的井井有条,简直可以当做教科书了。

金牛县就是在杨凌的治理下,变成了美丽县城。

无非就是把自己之前一年做的事情,整理出来。

但是缺陷也是有的,袁文恭、魏师道都清楚杨凌的缺陷,他不会写那些歌功颂德的文章。

哪怕经过一年的时间锻炼,杨凌依旧有很多不足。

依旧是整整齐齐的方块字,没有一点涂改,杨凌交卷,走出贡院。

提前交卷的考生依旧有很多,“哈哈,今年的三道题我押中了防疫!”

“才一道有什么好嘚瑟的?我押中了两道。”

杨凌突然感觉,快乐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中不中解元,本来就无所谓。

我当初只是想当一个简单快乐的富家翁啊。

一辆熟悉的马车停在前方,杨凌心中一热,小姨来接我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