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413章 激将法

第四百一十三章激将法

杨凌默默竖起大拇指,“不愧是你,就是如此的壕横!这么大一块镜子要卖十两银子,如果一人高的镜子价值万两白银啊!”

“是吗?”李南栀站起来搂住杨凌的脖子,手慢慢下去,“我不值万两白银吗?”

对于杨凌来说,当然值了。

“南栀,”杨凌为难道:“现在不能出这么大的镜子,那样会有很大的麻烦的。你这里摆了,我家里摆不摆?

那么给皇上吗?到时候价值没有办法说啊!关键是量产高了意义也不大,能够……”

“干倒范阳卢氏就行?”李南栀吻了杨凌一下,“你个混蛋,有多长时间不来看我了?你就那么怕李安澜,不怕我?不都姓李?

你家里有好几个美人,我这里也有啊,兮兮,武静儿,哪个不美?”

单单是李南栀一个人,杨凌就恨不得把自己揉碎了。

其实,有时候并不是1+1>2!

李南栀太美了,武静儿、兮兮在她面前会黯然失色,你的眼中根本容不下沙子的。

“美啊!”杨凌揉了揉头,“我真的忙啊!”

李南栀冷哼一声:“我不管,逢四逢九,你必须来我这里睡。”

五天来一天?杨凌感觉大度的李安澜肯定会同意吧!

“冤家,给我留下!”李南栀如同一只小母豹!

……

杨凌没有走,留在了李南栀这里。

他终于发现了一件事,有时候人多不一定威力大,就李南栀一个人,就让他第二天早上扶墙而出。

一百个制作精美的木盒,由万通商行的工匠制作而成,每一个盒子里面装着一面镜子。

“十两银子一个?”黄明指着镜子,“太便宜了吧!一个铜镜可是要十几两、几十两银子啊!”

铜镜贵,是因为铜镜都是人工打磨,耗时耗力。

可玻璃镜的工艺太简单不过了,黄明觉得卖十两银子简直是在侮辱铜镜。

反正也不是卖给普通百姓,铜镜普通百姓也买不起啊。

所以十两、二十两的区别真的不大。

“没事,咱们就卖十两,回头尺寸大点咱们的价格就翻一倍,一定要咬死工艺问题,根本做不大。”杨凌可不想引起人怀疑。

工艺可以更新换代,颜色可以更加透彻,可以越来越大,价格可以随便调整。

生产镜子的工坊外面驻扎了五百燕北军,谁敢靠近直接杀无赦。

几天后,一百面镜子送到了皇宫。

魏皇看着镜子爱不释手,连自己脸上的坑坑都看得清清楚楚,“杨希直的脑子里究竟装的是什么?这东西都能造出来?”

胡金南小心翼翼道:“陛下,可需要让杨凌把秘方献出来?”

“朕要秘方干嘛?他每年给朕的银子足够内库用度了,不能寒了人的心。所以镜子的制作手法就留在杨凌手里吧!”魏皇表现出来前所未有的大度。

“而且,你说他为什么这个时候丢出来镜子?”魏皇把镜子放在桌子上,“每个宫里送一面镜子过去,其余留下来作为赏赐功臣。”

胡金南哪里猜不到杨凌这个时候拿出来镜子,是为了反击范阳卢氏。

杨凌的獠牙越来越很锋利了!

……

杨凌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大度的君主。

也可以说,魏皇是觉得杨凌能够掌控,而五姓七望已经成为了獠牙。

让杨凌献出秘方,挣的钱也到不了魏皇的口袋里,一旦到了工部很快就会泄露出去,成为五姓七望敛财的工具。

所以,魏皇宁愿让杨凌吃独食。

杨凌正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才敢造玻璃出来。

很快,玻璃镜出现在了醉墨戏院,这里聚集了京城的名媛、贵妇人。

看到玻璃镜,还仅仅十两银子,要不是每个人限购一把,她们一个人就能把玻璃镜包圆了。

有了玻璃镜,谁还用铜镜?

模模糊糊的什么都看不清楚。

一开始范阳卢氏并没有警觉,因为玻璃镜传播的范围太小了,数量也少,根本影响不到铜镜的销量。

据说是杨凌烧琉璃的时候偶然所得。

没有人信,都知道这是放屁。

仅仅发酵了十天,女性圈子里都知道了镜子的存在!

接着,万通商行的车队到了京城,整整一千块镜子!

而此时,镜子的价格已经被炒上去了!

一百两!

可万通商行就是限购,只卖给女性,每个人登记只能买一次,十两银子。

一千块镜子一扫而光。

来登记的贵妇、名媛、小姐那叫一个多,厚厚一个大本子都是。

三天后,又一批玻璃镜来到京城,五千块!

随着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产量也越来越高,杨凌是舍弃了其他地区的销售主攻京城!

五千块镜子,一天时间一扫而光,依旧满足不了京城的需求。

到现在,杨凌的镜子工艺再次得到了提升,但杨凌却藏而不出。

他要等待下一个合适的时机。

燕州出产玻璃镜的消息已经通过京城的商人传遍了整个大魏。

就连西域商人、草原商人、吐蕃商人都知道了!

人们纷纷赶来燕州,他们要从杨凌手中拿到货。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醉墨戏院傻乎乎的卖十两银子一块,是为了拉拢客户,她们还有很多捆绑销售的商品。

他们不需要,哪怕十两银子从杨凌手中拿货,他们也能卖到几倍、十倍的价格。

杨凌凭借一面镜子,给燕州拉来了无数的商人,各国各地都有。

一时间,燕州风起云涌。

而卢斌寒忙碌了差不多一个月,才谈成了将近三百个家庭,愿意把孩子送到燕云学院读书。

卢斌寒那叫一个心累。

到最后,卢斌寒已经斗气了,他不能输,不能让杨凌看扁了。

殊不知,他已经中了杨凌的激将法。

而此时,燕云学院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了,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不论是燕州王家找来的老师,还是卢斌寒从范阳卢家找来的老师都到位了。

卢斌寒每天带着这些老师孜孜不倦的走街串巷,给老百姓普及读书的重要性。

就连杨凌都佩服卢斌寒的毅力!

但是也太一根筋了吧?自己可是第二天就换了思维!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