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217 天命灾星

瑞郡王叫姬誉来,其实是有事相商。

“姬先生,出大事儿了!”

姬誉一进议事厅,就看到瑞郡王坐在上首的座椅上,一手支颐,面色阴郁,愁眉不展。

而景安垂手侍立站在下首,瞧见姬誉,便急忙上来说明情况。

姬誉问道,“发生了何事?”

“五天前,同安县地动了!据说死伤无数!”

姬誉一听,不由得眉头微紧。

同安县这个小县城离京城至少有上千里,算不得繁华,但却在大玄朝十分知名,原因无它。

因为同安县是本朝铁矿最为丰富的地区。

整个大玄朝的武器盾甲器具等等,需要用到的铁矿石都是自那里运输而来。

这一地动,同安县的铁矿石出产势必受到影响,如果情势严重的话。在未来几年,大玄朝的军队估计都会势必受损。

嗯,这还不是最让人担忧的。

如果灾情严重的话,同安县的,数十座铁矿都倒闭。

那么赖以为生的近万名矿工以及家属都会流离失所衣食无着。

要知道,就是寻常的庄稼汉变成了流民,也会对长治久安构成隐患。

更何况是那些常年都聚在一道干重体力活的那些矿工了!

所以即使一个小县的地震,放到朝堂上也是十万火急的大事。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瑞郡王不过是担着个王爷的爵位,并无实权。并非几位皇子。有参政议政之权力。为何会这般烦恼?

即使瑞郡王在民间有那么一个侠王的称号。

姬誉也不觉得,瑞郡王是因为忧国忧民,能愁这样?

没看那一张脸,黑的都快赶上当时被逼着娶石锦书了么?

姬誉把视线从瑞郡王面上收回来,与景安对了个眼色。

压低声音问道,“这件事难道与王爷扯上了什么关系不成?”

静安低声答道,“可不是有关系呢?”

“刘御史上了一本奏章,说是今年属于多事之秋。天灾不断。想来是皇族中人,德行不修,这才有天降大祸示警。他请万岁爷下罪己诏,同时约束皇族众人。”

姬誉听了心中微微冷笑。

明明是天灾,却总有人把它往上引,等到真有了,却又是相反。

“那皇上的意思是,要下罪己诏吗?”

景安微微一撇嘴道。

“那怎么可能?”

后头的言外之意没有说出来,姬誉也能明白。

本朝皇帝高冕,即位几十年。虽然说不上政治清明,国泰民安。但也算是,风调雨顺平平安安了这些年。

他自然在心中对自己的评价甚高,怎么可能真的听了一个小御史的话,就会给自己脸上抹黑?

姬誉疑惑道,“那怎生又和王爷”

高冕下不下罪已诏,跟侄儿高哲有什么相关?

景安愤然道,“偏偏这个时候,钦天监的人又来多事,说什么半月前就有彗星袭月。恐怕那时就已预示着如今之灾。”

然后不知宫里哪个多事之人,居然把彗星袭月和王爷联系到了一起。说的那日子倒也巧,正好是王爷进宫给太后请安的时候。

于是王爷就莫名其妙成了带来灾祸的罪魁祸首。

原来如此。

姬誉也不禁皱了眉头。

子不语怪力乱神。读书人往往是不信这些神鬼之言的,又不是神婆神汉?

难怪王爷会气成这个样子呢。本来被说成是天煞孤星已经很郁闷了,现在,一个县城发生了地震也跟他联系在一起!

“哼,本王现下不是天煞孤星,倒成了祸国灾星了!”

他们这边说着话,那头瑞郡王已经忍不住气,一拍桌子就爆出了怒吼。

姬誉景安对望一眼,都很是无奈。

姬誉问道,“王爷暂且息怒,此事听起来,也不过是些风言风语而已,那圣上是怎么说的?”

瑞郡王没好气儿的道,“皇上倒是斥责了钦天监的人。不过我猜,皇叔心里未必没有疑虑。二皇兄说,实在不行就让我先回武安府避避。”

眼下大灾消息刚刚传来,皇上还能淡定处之,若是后续处理不佳,酿成更大的乱子,也许皇帝就真对瑞郡王有些想法,也未可知。

就是明知如此,瑞郡王可不是憋着一肚子冤枉没处撒去。

姬誉凝眉深思。

原本以为三皇子倒了台,至少要风平浪静上三到五个月。

谁知道这才没有半个月,就又出了新的麻烦。

姬誉又问,“那位刘御史又是谁的人?”

“那刘御史本是贫寒农家子,十三年前中的进士,被分到边远小县去做了个县令,连任六年。治下颇为清明,据说临走时还收了不少万民伞德政牌的。”

景安身为王府总管,自然对朝中宫内人等的底细,早就摸得清楚,此时便细细讲来。

“后来他一路升迁,进了御史台。也是以大胆建言,不惧权贵著称。上本参过不少勋爵高官,王爷外戚。京城里好多人都把他恨得牙痒痒的,可偏偏这个人,官声清正,廉洁自好,无论是公事还是私事,几乎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去年三皇子还想拉拢刘御史,却也没成功。正是因为这样,万岁爷才颇为信任他。”

姬誉听得点点头。

这人并不是直接把矛头对准瑞郡王,而是请皇帝下罪己昭。

这样么就不知究竟是有意为之还是巧合了。

姬誉又问,那宫中向皇上谏言的人又是哪个?可知道吗?

这半年来,大概瑞郡王推波助澜的大事太多。

想来有意无意地惹来不少仇恨值。特别是还和二皇子有意争位的其他人。

肯定已经把瑞郡王恨到了骨子里。

景安回答道。“听说是从太后宫里传出来的闲言闲语。无意间被万岁爷听到的。”

太后?

姬誉眉头皱的更紧。

要知道,太后可是王爷的亲祖母。

因为瑞王爷和王妃早逝,所以太后在众多亲孙子里最疼的还是瑞王爷。

她怎么可能让人传出,瑞王爷是那个带来不祥之兆的灾星的话呢!

瑞郡王一直沉默不语,此时却忽然抬手,使劲一拍桌面。

“子宁!你一定要帮本王想个法子,老子可不想被当成灾星赶回武安城去!”

虽然从小到大,被人视为天煞孤星的滋味儿并不好受。但是以瑞郡王那天马行空又嚣张的个性,从来也没因为这个名头吃过什么亏,早年在宫里,只要三皇子敢动嘴笑话他没爹没妈,身带不祥,他就敢动拳头把他揍得两眼乌青。

得宠的三皇子还这样,旁的人更没有敢招惹他的了。

而若是这一回应了他们的念头,真的被撵回武安城了,那日后是不是每一次来京城?都要担惊受怕哪里再发生点儿什么灾害?

更何况之后的皇位之争里,若没有瑞郡王的臂助。二皇子想要登上皇位,怕是没那么容易。若是二皇子不能当上至尊。那么身为二皇子一党的瑞郡王,想来也落不到什么好结果。

还有瑞王夫妇之死的真相明明已经有了线索,只差着一环便能揭开

姬誉在地上踱了几步。

缓缓而道,“王爷且容在下思量一番。”

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

姬誉顶着二人的灼灼目光,苦苦思索。

办法倒是想出了几个,但却都不是万全之策。

比如说,瑞郡王可以向皇上毛遂自荐,担任赈灾的特使到同安县去负责赈灾。

这一系列的麻烦,都是由地动大灾而起,假如他能把这个麻烦解决得好,那身上的不利传闻可不就迎刃而解?

但棘手的是现下也不知道那里的情形究竟如何?

若是去了能把事态平稳倒好,若是反而激化了矛盾,那岂不是火上浇油?令瑞郡王处境更加困难?

说来说去,也没什么更好的法子。

瑞郡王有些颓废地垮了肩膀。

“罢了,实在不行,我也只好回武安做个太平王爷混吃等死了。”

说罢无力地摆了摆手,让二人都出去。

姬誉朝瑞郡王微微折腰,拱手为礼。

“王爷且放宽心,或许事态并未到王爷所担忧的那般,在下回去在仔细琢磨一番。”

二人鱼贯而出。

姬誉回头而望,但见空落落的大厅之内,瑞郡王微垂着头坐在上首。

虽然看不清表情,但光看坐姿,也能察觉到瑞郡王此时的孤寂寥落。

姬誉心中有些沉甸甸的回到了暂住的院落。

罗姝娘已经准备好了香喷喷,热腾腾的饭菜,等着他一道用。

见姬誉有些闷闷的,罗姝娘也没有先问。

张罗着让姬誉吃饭。

这四道菜里,倒有两道是罗姝娘做的,姬誉一尝就能尝得出来。

本来因心情影响的胃口,也因此而提了起来,反是吃了个肚圆。

二人用罢了饭,罗姝娘又去沏了一壶热茶来。

要倒的时候,反被姬誉给接了手。

“姝娘坐着,我来!”

二人一手一杯捧着,在榻上坐了,罗姝娘才问起。

“王爷那儿,是有什么事儿吗?”

虽然瑞郡王贵为王爷之尊,但是姬家一直多得他的照顾。

那些官司案子也是因为他和二皇子在背后推波助澜才能顺利的审下去。

罗姝娘自然是从心里希望这个靠山不要倒下的。

姬誉简单地把事情说了一遍。

“这神鬼之事,最难分辩。若是皇上心里信了,旁人说什么都无用,若是别的事罢,还能寻个证据来反驳。”

罗姝娘听了,也不禁替瑞郡王犯愁。

原先顶着一个天煞孤星的名声,娶不上好的媳妇儿也就算了。

如今还要升级为祸国灾星,连京城都呆不得了。

那若是什么时候再有哪里有灾,说不定连武安城也呆不下去了呢?

前世,罗姝娘便是因为寡妇三嫁而遭人诟病,名头响彻京城。

以至于后来都带累了两个女儿婚姻艰难。

没想到,这一世瑞郡王虽然因为他们夫妻二人逃过了生关死劫。却逃不过一个,灾星背运的名头,真正是言语杀人!

罗姝娘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都怪那个老和尚空远!当年他就不应该多嘴多舌,说什么孤星之命,凭白地坏了瑞郡王的名声,一点不符出家人的慈悲为怀!”

虽然上次去莲台寺,那空远大师表现得好似对自己一家人颇为另眼相待。可不知怎地,罗姝娘却是对那老和尚有些敬而远之的情绪。

姬誉听了这话,不由一愣。

“空远大师?”

ps:多谢绿蓝蓝,快乐紫妍,lanyalin,香菇姑姑送来的小粉红。。。

一下子收到了四张,好开心哦。。。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