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九节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还有一天就要过年了,赵构和秦桧觉得春天不宜杀人,决定提前开斩。当天夜里,岳飞、岳云父子和部将张宪一同被被害,死于被自己用生命来捍卫的帝国政权。

岳飞逝世以后,据说连三尺儿童都知道秦桧是罪魁祸首,没人责怪躲在幕后的赵构。岳飞和张宪的家眷随即被发配边疆。沿途预先得到消息的百姓默默地站在道路两旁,无言哀悼被拦腰折断的民族脊梁。也许就是从这一刻开始,很多人开始厌弃南宋。后来蒙古人在打过长江之后没有遭到太多抵抗,他们应该感谢赵构和秦桧的帮忙。

绍兴三十二年,赵构把皇位让给宋孝宗赵昚,默许宋孝宗给岳飞平反。淳熙五年岳飞赐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宋孝宗后来对岳飞的子孙承认,“卿家纪律、用兵之法,张、韩远不及。卿家冤枉,朕悉知之,天下共知其冤。”岳飞的遭遇连敌人也都为他叫屈,认为宋高宗赵构是自毁长城。

宋高宗在世的时候,一直不准公开悼念岳飞。百姓只能把岳飞的画像挂在家里偷偷祭拜。岳飞去世一年之后,在他驻扎过的武昌军营内,有个读过点书的士兵写诗悼念自己的统帅:

“自古忠臣帝主疑,全忠全义不全尸。

武昌门外千株柳,不见杨花扑面飞。”

无数游人来到军营参观岳家军驻地,看到这首诗都感泣不止。

有这样一件小事,也许更可以说明岳飞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陆游可以称得上是南宋的一代词宗,岳飞遇害那年,陆游才刚刚十七岁,他和几个游侠少年决定去杭州刺杀秦桧为岳飞报仇。当他们经过杭州郊外官军哨卡的时候,守卡军官查出了他们藏在马车上的武器和告示。这些告示是准备在刺杀成功之后对其他奸臣发出警告。然而让守卡军官疑惑不解的是,陆游等人在密谋败漏之后,并没有落荒而逃。

军官问:“你们怎么不跑?”

陆游说:“我们为什么要跑?”

“你们预谋刺杀大宋丞相,这可是非常严重的罪行。到时再给你们加一条叛国通敌的罪状,你们很可能家破人亡。”

陆游忿然道:“叛国通敌的确有其人,但是不是我们,而是秦桧这个老贼。老贼杀害岳少保,我们替天行道何罪之有?我倒是很想知道,抓住我们你就可以升官发财,可你为什么希望我们逃跑?”

军官低声说:“我们也同情岳少保,如果我们把你们抓起来献给秦桧,随时就有可能被同僚下黑手,所以你们逃跑对我们大家都好。”

南宋朝廷听说有人要刺杀秦桧,出动大批禁军进行搜捕。好在禁军普遍同情岳飞讨厌秦桧,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陆游等人顺利坐船逃回山阴。

多年以后,宋高宗赵构自己透露了他的真实心迹——

北宋词人柳永在做余杭令期间,写下了一首歌咏西湖的名作《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这首词很快传遍天下。南宋初年金国海陵王完颜亮看到了这首词后,“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带领六十万大军奔袭杭州,因为轻敌冒进,在采石矶遭到临危受命的虞允文的痛击。完颜亮移师扬州打算从瓜州渡江,在兵变中被部将杀死。南宋诗人谢驿就认为柳永的《望海潮》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辛弃疾是和苏轼齐名的宋代豪放派诗词代表人物,文比李杜,武赛霸王,曾于百万军中生擒叛将,过关斩将回到南宋。这件事当时轰动朝野,“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大家都以为辛弃疾注定拜将封侯,在抗金前线冲锋陷阵,不料朝廷却任命他为江阴签判。这是一个通常留给新科进士的低级文官。

宋孝宗继位后,受采石大捷的鼓舞,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兵马,在隆兴元年四月挥师北伐。朝野一致认为,以辛弃疾的武功才略,肯定是北伐先锋的不二人选。已经做了太上皇的赵构召见宋孝宗。赵构问:“大阿哥,你知道我当年为什么杀岳飞吗?”

孝宗道:“因为秦桧挑拨离间?”

赵构摇头道:“绍兴十二年我只有三十五岁,你觉得我已经老糊涂了吗?做皇帝最重要的才能不是励精图治,选贤任能,而是高瞻远瞩,防患于未然。李世民号称千古一帝,可他死后江山立刻被武则天窃取。杨行密和柴荣英雄盖世,可惜都是为他人做嫁衣。我当时要是不杀岳飞,这个国家现在可能已经和我们老赵家毫无关系。”

孝宗反问道:“岳飞当时已经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赵构道:“那倒没有,不过‘岳家军’三字使人不得不防。”

孝宗道:“父皇的意思是要我防范张浚、虞允文?”

赵构道:“他们都是书呆子,掀不起什么大浪,你要提防的是辛弃疾。我听说你准备让他做北伐先锋?”

孝宗道:“正是,因为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赵构道:“辛弃疾文武双全,如果他带兵收复北方,你将会进退两难。你如果不杀他,将来他手握重兵,你觉得满朝文武有谁可以和他抗衡?你如果杀他,我们父子一再自毁长城,天下军民肯定忍无可忍。何况辛弃疾吸取岳飞的教训,到时你可能根本没有机会靠近。”

宋孝宗权衡再三,决定把辛弃疾继续留在江阴,并且终其一生,不敢重用……

回到当年的磁州,当时的岳飞也和宗泽一样,力请赵构留下来,不要自蹈死地。

这时的赵构肯定想到了很多,几个月来,他看到了那么多让他瞠目结舌的事实:

先是自己的父亲,在大敌当前之际弃国都而逃,让儿子冒生命危险留守京城,自己却筹划等儿子兵败之后,在江南复辟;

当将军们向自己的父亲说及肃王在金营做人质,所以不敢追击金兵的时候,自己的父亲竟直接斥责他们,说不该顾及自己的儿子死活。

父亲和长兄明明刻毒猜忌,相互防范,而父亲回京时,他们两人还要演一出父慈子孝,抱头痛哭的假戏给天下人看;

自己的长兄为了自保,把同胞手足一个接一个地往金营里送去当人质,却还不忘了下诏书时写上几句痛心疾首的词句……

赵构虽然什么也没说,但他的心里把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他想了想,决定听宗泽和岳飞的,暂时留在磁州。就是这样的一想一留,给宋室留下了硕果仅存的一粒种子,开启了南宋一百多年的天下。同时,也熬死了当年气吞万里,不可一世的大金王朝。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