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百二十章 魂归何处

广成子忽然见到一旁一个不可小视的女子出现在自己面前.心中也感惊讶.从这个女子的口中得知.这并非是个简单的红尘之人.而是精通江湖事故的女子.广成子惊讶之余.不免爽朗的答道:“姑娘言重了.我这问道宫中却有玄机.不过这玄机皆在天心之内.世人难以知晓.你可晓得吗..”

吴玉刚站在一旁听到杨无双的插话.心中颇感振奋.这也是其头一次体会到什么是爱.在这样的危急之中.这个世间女子却是如此忘我的帮助自己这个被称作师弟的未婚夫.这却也是值得称道的世间真情.这种感情是已经超越了生死的.这样的情感是很难用红尘之中的那些凡俗的语言表达的.

世间的真爱并非沒有.可是这來自双方自心的.沒有任何掺杂的情感确实少见.虽说二人是通过门派争斗相识.可是这也并沒有丝毫渐弱二人的情感.因为这江湖之中.争斗不可避免.可是上天安排二人通过争斗相识.却也是天意弄人.因为这些都是出于自发中的天意.而并非人为的安排.

吴玉刚正在思考之中.忽听杨无双愤然言道:“你这道人说话却也无礼.我虽然知道天心为何.可是更懂得人心的叵测.你这妖道在我们即将取得胜利之时.却不知你从何处冒出來.想必沒安好心.定是來解救你这满门的弟子的.你到怎讲..”

杨无双伶牙俐齿.问的广成子一时难以回答.虽说广成子是一代金仙.也是当着满门弟子的面.可是.毕竟山门的法宝翻天印被对方收去.而自己这道法却只是个分身的道法.沒有那么高的法力.怎能战胜对手呢.况且都是金仙之道.不能撕破脸.只得想此方式已化仇怨.

广成子这修道多年的老道却也涵养深厚.并非常人能够比的了得.只有化干戈为玉帛.才能够了去门派恩怨.这广成子不愧是鸿钧老祖的门人.对于世间之事早就明确在心.而且颇有建树.否则也就不会有上古的黄帝与其问道.

要说这广成子却也是有些來历的.世人皆传其是太上老君的化身.这也是有待考察的.因为太上老君已经超脱于室外.如若沒有毁天灭地的劫难.又怎会來世间修炼渡劫呢..不过这广成子却是得了老君的真传.太上老君本是做了传世名著《道德经》的.可是这道德经语言玄妙难懂.并非一般人能够理解的透彻的.

虽然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有《道德经》流传于世.可是真正能够理解并有所建树的.还是这个十二金仙之首的广成子.这正像八仙之中的吕洞宾.其虽说修炼的是钟离权的正阳道法.可是却自己在这个道法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更为颈部的纯阳道法.而这广成子创造的确是能深刻理解.并且能够深入浅出的解释道德经的《道戒经》.

正是因为世间有《道戒经》的存在.所以就有了黄帝向广成子问道之事.因此世间才会有黄帝以來.世间始有君臣父子.尊卑以别.贵贱有殊.这样的说法.

说起老君的道德经却也是客观.这老子于现实中看到了天道的存在.所以便与人讲明了.可是这道却是很难说清之物.世间之人皆被yuwang迷惑了双眼.又怎能明确这道的存在呢.也正是因为如此.这广成子便创造出了以戒为主旨的《道戒经》.这“戒”字倒也清晰明快.一个“戒”字便划清了道与yuwang的分别和界线.这也是广成子的过人之处.

广成子听到杨无双的问话.也从心中佩服这个名明传世间的女子.这女子伶牙俐齿.倒也一矢重地.不禁笑道:“姑娘说的却也是有些道理.我虽说是來解救满门弟子的.可是也曾解救过天下苍生.你可知道这问道宫的事情吗..”广成子说起话來倒也是不在隐瞒.

听得广成子这样的说法.吴玉刚和杨无双不禁倒吸了口凉气.这老道倒也是涵养过人.虽说自己紧追不放.不过这也让其表现出了真心的意思.自己虽然有些过火.不过也是事出有因.如若崆峒不曾挑战太极门.也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责任皆在于仙师的教育疏漏.而并非太极的无礼.

这问道宫传说是黄帝向其问道之处.据说黄帝战胜蚩尤之后.虽然地位得到了巩固.可是民间却百废待兴.那样的远古时代.是靠天吃饭的.黄帝虽然战胜.可是蚩尤的得力助手风伯雨师却很难被黄帝御使.这风伯雨师本也是靠农业來维持生计的国家的根本.因为土地是需要灌溉才会有所收获的.

黄帝即位之初.国内五谷难生.人们生活苦不堪言.黄帝看在眼中急在心里.可是能有什么办法解决这样的事情呢.谋臣皆言是得罪了天神所致.只有得到天神的庇佑.国家才会兴盛不衰.可是怎样才能得到仙神的庇佑呢.广闻之中得知.汝州崆峒山中有异人.可以通天彻地.通晓三界之事.定能帮助黄帝建功立业.

黄帝闻之.前往求道.广成子毕竟是个仙体.早已知晓所來之人的用意.对其言道:“候鸟不落.五谷不生.有何道可言呢..”黄帝闻之.闭门三月静思其理.三月之后.黄帝跪拜广成子.

广成子见其虔诚.便对其言道:“修道的最高境界是心境平和清静无为.也就是心如荒漠.无有所闻.这样才能凝神静修.肉体才能清净.心神才会清爽.这样才能得以长生.加强内心的修养.才不会被红尘的俗世干扰.这样才能不会败坏心性.得我道者可为君王.失我道者则为凡夫俗子.道可以把你引向无穷之门.带你踏上无极的原野.这样才能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

黄帝得了广成子的真传.便静修己身.由我及外.创造了华夏千年的文明.吴玉刚思索已毕.猛然回言道:“这问道宫却也是我华夏文明的开始.我怎可不去呢.待我去你这问道宫中一座.你看如何..”

杨无双闻得吴玉刚所言心中大惊失色.这广成子虽说与黄帝传道.可那毕竟是一国之君.而我们却是來此寻仇的.怎能同日而语呢.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