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27章 虞氏(上)

“妾无事,多谢公子。”我向他行了个礼,谢道。

虞衍,字文长,是海盐虞家的次子。

天下无论多么偏僻的小城,也总会有那么一两个大姓,在海盐县,虞氏就是第一大姓。

兼第一地头蛇。

海盐经商之风浓郁,凡大族必有经商产业,虞氏亦不例外。海盐靠河傍海,虞氏以江洋漕运起家,据说早年还干过些不干不净的事,但早已洗白上岸。到前朝崩坏之时,虞氏已是海盐最大的船商,且城中半数的米面布匹生意都归虞氏所有。

吴郡受战火连累甚少,虞氏经累世积聚,渐成一方巨富。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虞氏积累巨资之后,致力成为豪族。

其道有三。

一乃置地买田。光在海盐一地,虞氏就有良田数百顷,而扬州别处各郡亦也有产业,说法不一。

二乃攀附。扬州的陆氏、吴氏、徐氏等,皆势力跨郡的名门,虞氏与这些家族大力结交,或以生意往来,或是结为姻亲,关系颇密。

三乃入仕。与别的豪族一样,此乃新贵们上升的重中之重。为此,虞氏颇为舍得,花费财力培养子弟读书,依靠各路关系,察举出仕。其中最出息的,是虞衍的叔父虞征,官至扬州郡承,别人说起海盐出身的大人物,总要先说到他。

故而虞氏本家虽然还在经商,但势力颇大。别的不说,但说海盐县,人人都知道,侯钜能当上县长,与虞氏的提携脱不开干系。故而侯钜虽然是一县之长,但在海盐县城中,真正呼风唤雨的,却是虞氏。

不过虞氏虽然恨不得一觉醒来就成为有头有脸的簪缨世家,但终究数辈从下,名下有大批产业,不可丢弃。故而虞氏子弟,大多仍是经商。而在虞善的两个儿子之中,长子出仕做了官,家中的产业便交由虞衍照管。虞衍虽是年轻,却在少年时就跟随虞善经营漕运,如今已经算得是虞府的半个东家。

虞氏虽然家大业大,几乎能包下整个海盐县城,但也有不做的生意。比如客舍,又累人又薄利,虞氏向来不插手。故而我和虞衍,本是井水不犯河水,不过海盐县城不大,做生意的人便算同行,总会遇到。

我来到海盐那年的中秋,虞氏大宴宾客,连外地的主顾都请了来,声势浩大。那时,我才接手万安馆三个月,花了钱将里外修整完毕。由于前面那败家子将万安馆的名声糟蹋得太多,万安馆生意冷清。故而我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很是振奋,打听清了虞府招待宾客的主事之人是虞衍,亲自去了一趟江边的漕运码头,将虞衍拦住。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