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四章 蜀国求和

虽然距离中秋佳节还有一月的时间,可各国的使臣团已陆陆续续抵达了京都。连日来,高伯禹按照礼节宴请各国使臣团,忙的晕头转向。倒是高仲熙因为还在禁足期间,倒是乐得清闲,他自从杜府回宫后,除了闭门养伤外,每日还会让小德子送信或小物件给杜绮儿。

这日,高伯禹忙里偷闲,他只带着昌升一人来到了无逸殿,正在打扫院子的太监丫鬟见高伯禹驾临,纷纷跪倒在地,异口同声的说:“奴婢(奴才)叩见皇上。”

紫英闻声出来相迎,跪地问安道:“奴婢紫英恭请皇上圣安。”

高伯禹四下环顾,未见高仲熙出来迎接,不觉有些纳闷,问道:“紫英,晋王现在何处?”

“殿下刚进过午膳,这会应该在书房。”紫英低着头,如实的回答道。

高伯禹嘴角挂着一丝笑意,淡然的说:“昌升,看来还是青雀会躲清闲啊!清茶一盏,泼墨挥笔,何等的清闲,连朕都开始羡慕他了。”

“小爷,生性洒脱,喜好如此,此番陛下将王爷禁足于无逸殿,倒是有些遂了王爷的心愿。”

“昌升,你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哈哈,走,我们到书房里去瞧瞧。”

来到书房门口,高伯禹所见到的场景跟自己想象中的完全是两码事,只见得高仲熙合衣躺在卧榻之上,昏昏欲睡间,手里的书籍掉落在地,看着那张有些苍白的脸,高仲熙受伤的事,杜世成私下跟他回禀过。

高伯禹见高仲熙气色这般不好,不禁勾起了他的慈父之心,他令昌升在外等候,脱下龙袍,小心翼翼的盖在高仲熙的身上。他捡起掉落在地上的书籍,只见封页上写着‘六韬’二字。

《六韬》乃是一本黄老道家的典籍,《太公》中的兵法部分。书中的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可谓是兵家思想精华的集合体。

高伯禹打开书籍,只见书中空白的地方,密密麻麻的写着许多小字,高伯禹认得这是高仲熙独有的‘晋王体’,他出于好奇,仔细阅看了那一行行的小字,原来这些都是高仲熙对《六韬》所写的批注,有些地方他添加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高伯禹见高仲熙睡的安详,不忍打扰,他席地而坐靠着凭几,将《六韬》的每一篇内容及批注的内容仔细的阅看了起来。当高伯禹读到《赏罚》一篇时,不觉眼前一亮,里头许多想法很是新颖,字里行间透着‘仁义’二字。

“咳咳咳”卧榻上传来一阵咳嗽声。

高仲熙迷迷糊糊的睁开眼,见身上多了件衣衫,以为是紫英她们替自己盖的,可定睛一看竟然是一件龙袍,龙袍加身可不是闹着玩,罪同欺君,可是要杀头的,像赵匡胤那样想造反的就另当别论了,高仲熙的大脑顿时变得很清醒,慌忙起身,因他反应过激导致胸口一阵巨痛。

“青雀,怎么了?”方才的咳嗽声引起了高伯禹的注意,又见高仲熙突然坐了起来,不知发生了何事,赶忙上前问道。

“父皇,您什么时候来的?”高仲熙见高伯禹一人在场,知不是有人刻意陷害,心方才稍稍安定了些。

“来了一会,见你睡的沉,朕就没有叫醒你!”高伯禹与高仲熙并肩坐在卧榻上,将一块锦帕递给了高仲熙,笑着问道:“青雀,你最近在看《六韬》?”

高仲熙拿着锦帕擦拭着额间的汗水,笑着点头:“恩,此书中的内容包罗了国务、大礼、收土、文伐、选将、林战、突战、练士、交战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书里所写的战略论和战术论孩儿最是喜欢,字字珠玑,孩儿每每读完都会觉得受益匪浅。”

“这本书朕也看过,确实不错,不过,朕更喜欢你在书中所写的批注。”高伯禹将《六韬》合上,笑着说:“青雀,此书可否借朕一阅?”

“父皇若是喜欢,拿去便是。”高仲熙将《六韬》的六卷书整理了起来,大方的给了高伯禹,他知高伯禹此番前来不单单是为了借书,暗自揣测道:“父皇,您到无逸殿绝不只是为了问孩儿借书这么简单?您应该是为了蜀国求和一事而来吧?”

“恩,蜀国求和一事,朕想听听你的想法。”

“父皇,朝中大臣是如何看待此事的?”高仲熙反问道。

“太子、宜王、宁王、齐王、刘遂远、徐耀祖,还有你未来岳父杜世成都劝朕接受蜀国的乞和,不过,你宁王叔不肯再将雪羽远嫁蜀国,担心她会在那儿受委屈。”高伯禹毫无保留的将朝中各方的意见一股脑的告诉了高仲熙。

“父皇,蜀国前来乞和,可以有什么表示?”蜀国人祸害凉州百姓,高仲熙岂会这么轻易的就放过他们,他嘴角往上一翘,露出了邪恶的笑意,冷冷的问道。

“表示?”高伯禹疑惑的看着高仲熙,有些不太明白他话中的意思。

高仲熙拱手作揖道:“父皇,此番周蜀大战,我大周战胜了他们蜀国,他们害怕了,恐惧了,想跟我大周和好了,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有求于我大周。我们若不趁机从蜀国人身上榨点油水出来,怎对得起在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高仲熙这番话让高伯禹觉得有趣,他正襟危坐,兴奋的问道:“青雀,你再具体说说。”

“父皇,凉州一战是由蜀国人挑起的,他们攻占我凉州,害得玄骑禁羽军千里奔袭,救凉州子民与水火之中。蜀国人作为此场战役的罪魁祸首,理应支付我军所耗费的钱马粮草。”

高仲熙见高伯禹点了点,便继续往下说道:“父皇,数千名为镇守凉州而阵亡的士卒,他们的死可以说是蜀国人一手所造成的,朝廷支付给他们家眷的赡养费是不是该向蜀国人讨要回来。另外蜀国攻破了我凉州城,导致城墙被毁,百姓的房屋被焚,修缮那些东西朝廷也需要花费不少的银两,父皇,您不觉得蜀国人该拿些银两出来补偿一下吗?”

高仲熙将清末列强对付慈禧的那一套都用在了蜀国人的身上,怎么样赔款,怎么样割地,他如竹筒倒豆子将自己知晓的东西一下子都说了出来:“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如今留陈是我大周的郡城,蜀国人几年前占领去的覃安等几个小县城是不是该归还”

高仲熙原本还以为高仲熙只不过是想讹诈蜀国人一些银两,心中还暗笑他孩子气,但当他听到高仲熙将说要将覃安几个小县城收回来的时候,整个人随之动容,心里兴奋不已。

“此话有理,青雀,难为你想的这般周全。”高伯禹笑着说:“青雀,朕要是没记错,你一月的禁足期限快到了吧?”

高仲熙用手指摸了摸鼻子,他知晓高伯禹此话后头等着的绝非是什么好事,搞不好他会将跟蜀国人谈判的事交给自己,他故意一脸为难的说:“好像还有十来天吧!”

高伯禹突然站起身,高声说:“晋王听旨!”

高仲熙双膝跪地,无奈的拱手道:“儿臣在!”

“中秋将至,各国使臣团已抵达京都,朝中正值用人之际,朕特下恩旨,提前解除晋王禁足之罚,全权处理蜀国求和一事。”说罢,高伯禹将高仲熙扶起,笑着说:“青雀,好好干,朕看好你。”

高仲熙一脸苦恼,抱怨道:“父皇,孩儿身上背负着‘责打重臣,贻误战机’的罪名,先前您在朝上对孩儿轻罚就不提了,您如今又提前解除了孩儿的禁足之罚,还让孩儿处理蜀国求和一事,您让大哥、二哥他们会怎么想,孩儿可不想成为他们眼中钉肉中刺,这差事孩儿不敢接,也不想接。”说到最后,高仲熙索性耍起了无赖。

听了高仲熙这番话,高伯禹不怒反而很是欢喜,说到底,他除了君主这个身份外,还是一个父亲,他笑着拍了一下高仲熙的肩膀,柔声道:“好了,别耍小孩子脾气了,朕会让宁王跟齐王出面办理此事,你就从旁协助。”

“孩儿多谢父亲大人体谅。”高仲熙是一个聪明人,他见高伯禹做了退让,他也做出了让步,毕竟高伯禹是君主,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态度不能过于强硬,万一惹怒了高伯禹就自讨没趣了。

翌日,高伯禹下旨在紫凝阁宴请蜀国使臣。丁仁贵在驿馆接到旨意后,屁颠屁颠的往皇宫赶,心里盘算着如何跟大周皇帝谈议和的事,最好是能将先前未完成的和亲事宜给办妥了。

丁仁贵与刘世勋等人在紫凝阁等了许久,却未见有人来,只是有几个太监宫女为他们续茶,上点心,时间拖得越久,丁仁贵的心越是焦急,正当他坐立不安的时候,听到门口传来一声:“宁王殿下到,齐王殿下到!”

丁仁贵心中纳闷明明是大周皇帝下旨召见,为何只来了两名亲王,他见两位王爷走到大殿的中央,上前拱手施礼道:“蜀国使臣丁仁贵拜见宁王殿下、齐王殿下。”

“贵使客气了,本王承受不起。”高伯文冷哼的说了一句,拂袖走到了上首的席位中。而高伯晖全然一副看戏的模样,他冲着丁仁贵冷笑了一声。

高伯文与高伯晖坐在席位上,自顾自的聊着天,全然将丁仁贵与刘世勋晾在了一边,这让丁仁贵有些摸不着头脑,他犹豫的走上前问道:“两位王爷,不知大周皇帝何事接见下臣?”

高伯晖将茶盏放在桌案上,漫不经心的回答:“皇上正在接见魏国使臣,不得空,他让我们先过来跟你们谈谈议和一事。”

“这!?”丁仁贵听到高伯禹在接见魏国使臣,反而将自己晾在了一旁,顿时哑口无言。

“抱歉,本王来晚了。”正当大殿里的气氛显得尴尬之时,从殿外传来一说话声。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