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百四十二章 默契

时隔数日,正值腊八节,为了祈福,高仲熙不但向寺庙捐献香火,还下令开仓布施粥米,京都百姓奔走相告,一时间府门外聚集了好些个男女老幼。

商川渊将一件深灰色的斗篷披在高仲熙的身上,恭敬的回复道:“王爷,早膳和小手炉都替您放在马车里了。”

“哟,今个儿来的人真不少啊?”高仲熙见府门外男女老幼正井然有序的排队领粥,低声问道:“川渊,府里的存粮够用吗,可千万别断发了。”

“王爷请放心,卑职三天前就预备下了三十担大米,施粥和发粮都不成问题。”

“你办事,本王放心。”高仲熙走下台阶,笑道:“川渊,你若是忙不过来,就让孟鑫和江涛帮忙,本王瞧他们最近闲得慌。”他见商川渊笑而不答,只是摇头用手指点了点他,钻进了马车。

马车因为风雪缓缓前行着,高仲熙端着小手炉,闭目养神,车窗外时不时传来叫卖早点的声音,越是接近皇城越是冷静,偶尔会听到马蹄‘哒哒’的响声,或是小厮阻止马儿前行的叫唤声。高仲熙察觉到马车在慢慢减缓速度,他仍旧默然的闭着眼。

马车停了,小德子撩起棉布帘子,轻声叫唤道:“王爷,到宫门口了,您请下马车。”

高仲熙踩踏着马凳,一阵寒风袭来,冷不丁的打了寒颤,他拉了下斗篷,正想跟小德子嘱咐几句,不想太子高仲浩直径而来,他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小德子,天寒,你们别在宫门外傻等来了,先回府,也好帮川渊张罗一二。”

“诺,谢王爷体恤。”

高仲熙迎上前,拱手客气道:“臣弟拜见太子殿下。”

“哈哈,九弟,你我乃是骨肉兄弟,你这一声太子殿下叫的可就生疏了,孤喜欢你像小时候那样叫我二哥。”高仲浩虽说嘴巴上说的客套,可心里对于别人尤其是这些弟弟们称呼自己‘太子’很是受用。

高仲熙深知他对自己态度的缓和的原因,也知道高仲浩有心拉自己做盟友,可他的态度是不刻意亲近,更不刻意疏远。他笑道:“太子此言差矣,你我虽为兄弟,可现在深处皇城,礼节不可忘。”

“你啊,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较真了,也罢。”高仲浩故意示好,牵着高仲熙的手朝崇政殿走,他故作不经意的问道:“九弟,年关将至,孤听说各国使臣团已经陆续赶来,不知你对接待一事,有何想法?”

“接待使臣团,一向都是由礼部安排,臣弟并无想法。”他将视线转向高仲浩,停下脚步,笑问道:“太子殿下,是否想主理这回使臣团的接待事宜?”

“九弟果真聪慧。”

高仲熙毕恭毕敬的拱手道:“既如此,臣弟必然极力促成此事。”

兄弟二人聊天之时,高仲熙瞧见有好几个小太监拎着食盒走进了偏殿,他正要打听时,只听得上朝的钟声从远处传来,高仲熙依照惯例随群臣跨入殿内,待高伯禹登上御台后,文武群臣齐刷刷的跪倒在地,异口同声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爱卿,平身。”高伯禹正襟危坐在龙椅上,满是笑容,用他特有的低沉的声音说道:“朕知晓,你们里头有好些人都是饿着肚子来上朝,皇帝不差饿兵,何况今个儿是腊八节,朕准备了一些粥,大伙吃完了再议事。”

话音刚落,从偏殿走出十几个宫女,她们托着茶盘将粥分给了文武百官,按大周礼法,君王赏赐,群臣必先谢恩,尔后才能食用。

高伯禹端起碗,笑道:“众爱卿,你们不必谢朕,这些粥都是朕派人晋王府拿来的,你们要谢啊,该谢晋王。”

“陛下,晋王爷宅心仁厚,实乃臣等楷模。”

高仲熙没想到刘遂远这只老狐狸今天竟然这般积极夸赞自己,更想不到自己布施粥米的事居然传到了宫里,他抬头望去,见昌升正笑盈盈的看着自己,心下彻底明白了,原来是这对父子搞得鬼,怪不得了,也罢,小爷我这回算是无心插柳,得了一个好名声。

这一碗热粥下肚,众人冰冷的手脚瞬间就变得暖和了,高伯禹将碗筷递给昌升,他边用锦帕擦拭着嘴唇,边笑道:“这粥也喝了,身子也暖和些了,我们该说说正事了。”

徐耀祖率先跳出来,拱手问道:“陛下,年关将至,各国派出使臣团前来朝贺,微臣已经按照往年的惯例拟写好了章程,请陛下御览。”他将奏疏递给了小太监,犹豫着问道:“陛下,不知今年,您打算指派哪位皇子主理此事,微臣也好早作安排。”

高伯禹翻看着奏疏,闷声问道:“徐卿,你心中可有人选?”

“这?”徐耀祖瞅了眼汉王,笑道:“微臣以为汉王殿下稳重老练,通达事理,可担此重任。”

“汉王?确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陛下,徐大人掌管礼部,却不知礼法,随意向您举荐人选。”

“哦?那依朱卿之言,朕该指派何人主理此事?”

众人齐刷刷的将目光投向了朱徽,只听得他咋咋呼呼道:“陛下,老臣以为太子才是不二人选。”他见高伯禹不吱声,继续陈述理由:“陛下,老臣推荐太子,理由有二,其一:如今我朝东宫初立,正好借此朝贺之机,向各国宣示我大周储君之尊;其二,往年接待使臣团的主理人选都是亲王爵位,今年若是突然派一个郡王主理,老臣担心各国使臣觉得我们轻慢了他们。”

高仲禄打抱不平道:“朱徽,你这话什么意思,六哥再不济也是皇子,父皇钦封的汉郡王,他怎么就不能接待使臣团了吗?”

“闵王殿下,老臣并无他意,只是”

“陛下,汉王曾主理过礼部相关事宜,熟知我大周礼法,微臣以为徐大人举荐并无过错,反倒是朱大人恶言轻蔑皇子,其心可诛。”余宗元拱手,继续道:“陛下,我大周为上邦大国,往年派享亲王爵位的皇子主理接待事宜,那是高看他们了,如今我大周国力强盛,是时候让他们知道尊卑有别,臣以为郡王爵享足以接待他们。”

“余大人,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朱大人并无轻蔑六弟之意,你误会了。”高仲浩转而看向高仲瑞,皮笑肉不笑的问道:“六弟,你说是吗?”

高仲瑞倒像没事人一样,笑着拱手道:“二哥所言极是。”

“各国使臣团接待事宜关乎我大周边境安宁,徐卿和朱卿推荐的人选都合朕的心意。”高伯禹走下御阶,来到高伯文跟前,笑问道:“宁王弟,你觉得朕该如何抉择?”

“这手心手背都是肉,臣弟一时也难以抉择,不过”高伯文接这个烫手山芋的态度倒是让高仲熙觉得意外,他听得高伯文言道:“陛下,我大周虽是大邦上国,可与来朝的国家有些是友邦之国,若是想在这个时候分出尊卑来,恐会伤了和气,臣弟以为朱大人之言在理,仲浩初涉东宫,得让其他各国知晓我大周如今储位是何人所坐。”

他见高伯禹冲自己点了下头,继续言道:“臣弟也瞧过这回朝贺国的名单,蜀国也在其中,若是让仲浩去接待蜀人,则有些不合礼法,抬高了他们的身份。”

高伯禹牵着他的手,笑问道:“宁王弟,依你的意思,朕该派何人接待蜀人?”

“和颐晋亲王高仲熙!”高伯文在说封号时,故意加重了封号语调。

话音刚落,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在了高仲熙的身上,这让他后脖颈子有点发凉,尤其是看到高仲瑞虚伪的笑容,不觉惊出一丝冷汗来。

“哦?青雀?”高伯禹故意打量着高仲熙,面无表情的点了下,淡然道:“晋王近来办差是用心了不少,倒也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他转而又问道:“齐王,你觉得宁王的提议如何?”

高伯晖一如往常,大大咧咧的说:“皇兄,您是不知道经过凉州一役,小九在沙场上斩杀蜀国大将,他的名号在蜀国可是有一定的震慑力,上回中秋节,他协助臣弟和宁王兄接待使臣团,表现大伙都是有目共睹的。宁王兄举荐小九去接待蜀人,这再合适不过了,臣弟自然举双手赞同。”

高仲熙暗自观察着高仲瑞两兄弟,只见得他俩脸上的笑容渐渐收敛了,心里暗自叫苦:得了,这回又跟高仲瑞拉上仇恨了。他对这倒是习惯了,可是高伯禹兄弟三人这一唱一和,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好像是早就排练过似得,默契感十足。

他愣神之时,突然听到高伯禹高声道:“太子高仲浩,和颐晋亲王高仲熙听旨!”

兄弟二人走出朝班,互视对方一眼,异口同声道:“儿臣听宣。”

“近年来,我大周日益强盛,国泰民安,邻邦来朝,时值年关,各国来朝,朕特下恩旨:命太子主理各国使臣团接待相关事宜;和颐晋亲王主理蜀国使臣团接待事宜。”

兄弟俩俯地而拜,高呼道:“儿臣领旨。”

高伯禹将他兄弟二人搀扶起来,笑道:“行了,这正事说了,该聊些私事了。”他将手负于背后,回忆道:“若是朕没有记错,今年该到宁王府去守岁了?”

“陛下好记性,臣弟已经将屋舍都打扫出来了,王府上下翘首以盼,都想沾沾陛下和太后的喜气。”

“昨个儿,母后还跟朕念叨,说你府上有两道菜,很是和她老人家的胃口。”高伯禹想了下,菜名到了嘴边,可一下子又说不出名堂,亏得昌升提醒道:“陛下,是佛跳墙和荔枝肉。”

“对对。你瞧朕这记性。”他牵起高伯文和高伯晖的手,感慨道:“朕执掌大周江山以来,多亏你们帮助扶持,哎,这一眨眼的功夫,朕和你们都老了。”说罢,他叹息了一声,摆了下手。

昌升会意,高声道:“退朝!”

群臣对高伯禹突然兄弟情深,始终摸不着头脑,只有刘遂远、杜世成、高仲熙几个聪明人瞧出了门道,汉王兄弟俩拂袖而走,高、杜翁婿二人只是相视而笑,并未多言,各自离开了崇政殿。

高仲熙刚走下台阶,一个小太监拦住了他的去路,恭敬的回言道:“晋王殿下,娘娘有请。”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