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十九章 变化

这一日,灵州以南八十里外的风谷县南城门外的募兵行辕处,走来了三位壮年大汉。

这三名大汉貌似魁梧,但却有些小心翼翼的走到营外,一人对着守营军士恭敬的问道:

“敢问这位军爷,此处可是募兵之所?”

那军士收回平端的长戈朗声说道:“正是,你等是何人?”

那三人面面相觑后,像是下定了决心般言道:“我三人是来投军的。”

那军士愣了愣,面上瞬间挂满了笑容,忙道:“三位兄弟,快随我来吧。”说完后就领着三人进了行辕。

这三人姓陆,是风谷县外白马亭的普通百姓,家中有兄弟四人和八十岁的老母亲。

戎人还没有来时,他们平日里是为风谷县世袭贵族扈家做工务农来维持生计。

戎人到来后,将平日里素来横行乡里的扈家家主斩首示众,又将其财物田地分给了周围百姓,所以他们四人就和亭里众多百姓一样,从此失去了生计。

但是,他们兄弟四人也分到了土地百亩。

突如其来的喜悦让兄弟四人着实高兴了好几日,每天他们四个人都会去自己分到的田边望着那黄橙橙的土地笑的合不拢嘴。

一日,四兄弟中的小弟望着眼前的土地,流着口水对三位哥哥说:“哥哥们,你们说哪一日秦军攻回来了,这些土地还会是我们的吗?”

三人闻言一愣后,立刻都默然不语了。

一夜过后,四兄弟再次聚在一起合计后,留下年纪最大的老大耕作土地,赡养老母亲,其余三人留下戎人分给自己的财物后,就计划全部去投军。

按照戎人发出的榜文来看,投军不仅仅有饷银可拿,还可以免除留守大哥的徭赋役,更重要的是,他们想着只要秦军攻不回来,那么这些土地就永远都是自己的土地,所以他们要帮着戎人阻止秦军。

至于生死之事,对于他们三个光棍来说,倒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

林诩是商贾家的子弟,虽然生于布衣之家,但家境却颇为殷实。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从小就被父亲送去私塾读书识字。

原本他的父亲只是想让他识字识数以便于能够顺利继承家业。

但在他十八岁时,父亲的一位贵族朋友,那位身材略胖的县丞魏大夫见他读书识字学习的颇好,就把他带到了漯水县县丞府衙,让他帮助做些整理民案等事。

今次戎人攻打漯水县,林诩和魏大夫一样的紧张,听闻从北方逃来的井崆、淄川、宁道三县军兵们讲,那些戎人尽是骑兵,来去如风。

林诩知道,赵之海数个月前已将十万秦岚兵士带去了原州,各县早已经没有了可战之兵,哪里还能抵挡的住戎人数万骑兵呢。

他劝

魏大夫逃向夏中郡,由自己代为行使县丞之职。

魏大夫犹豫片刻后,最终还是领着家人跟随林诩的父亲一起逃往了夏中郡。

林诩本已经抱了死志,他与职责所限无法出逃的县令两人将本县百姓尽数拢在县城内,每日在各处召集民众,分发武器,意图领着百姓们凭借城池抵抗戎人大军。

但当戎军浩浩荡荡的站在漯水县城外时,满城的百姓这才知道什么叫做声势骇人。

所以仅仅不到一个时辰,县城就被攻破了。

出人意料的是,那些攻进县城的戎兵在杀死不多敢于抵抗的秦军并将县令抓住后,却并未向城内的百姓痛下杀手。

只是由戎军中的几位秦人出面,号召百姓们交出武器,就可免去一死。

见城内的戎兵们虽然凶神恶煞,但却仿佛并没有杀人的意图,这些如同惊弓之鸟一般的百姓也就纷纷交出了武器。

戎人兵士果然没有为难这些百姓,只是让他们都回到了自己家中。

攻破城池后的第三日,林诩家来了一名陌生的秦人,他身后跟着县令、县尉府中的几位与林诩相熟的吏员。

他们一进门就对自己说,大夏为了恢复正朔,将要重取天下,急需要像自己这样的人才帮忙。

林诩明白,这是要让他做这些戎人管理漯水县的官员,他拒绝了。

他自幼学习周礼、秦律,怎会投敌?

如今父亲早已逃往南方,自己再无后顾之忧,正是以死明志的好时机,所以林诩当众呵斥那领头的秦人卖祖求荣,并与这些跟在他后面的吏员同僚们割袍断义。

但让他惊奇的是,那秦人并未恼怒,见他说的决绝,只是留下了一句日后再来叨扰的话,就和其他人一同离去了。

往后数日,他并没有看到异族入侵所带来的的惨状。每日街道上百姓照常行走,街边的茶馆酒楼照常营业,南城的集市照常开业,四方的城门照常打开。

除了再也见不到那些平日里看不起自己的贵族子弟外,日子似乎和以往并无二致。

这日,林诩在街上走着,突然听见过往的百姓在议论,说是以前欺行霸市的恶霸,依附于本地贵族的爪牙都被先后处决。

看着他们喜气洋洋的面容,林诩似乎觉得,这天好像要变了。

他走出城外,想看看城外的戎兵在做些什么,不知不觉行走间就看见数十人围在田野边,手中拿着绳子不停的在丈量土地。

他上前观察,见那丈量土地的人中正巧有一人自己还认识,正是前日去自己家被自己痛骂的昔日同僚。

林诩有些不好意思,正想转身离开,但却听那人在远处唤着自己的名字:“林诩、林诩,这边。”

林诩只好转身硬着头皮走到那些人的

跟前,对那人尴尬的笑了笑,却听那人抱怨道:“林兄,见到我你跑什么,快来帮忙,这两日我都快要累死了。”

林诩有些奇怪,不知道那人到底在累些什么,随后听过那人的一番解释后,这才明白,原来这片原属于县令家的土地,要分给周遭那些无地的百姓。

林诩听过后,有些痴了,他第一次在内心中对已知十数年的是非对错观展开了重新的估测。

在内心里面不断地否定和肯定的挣扎中,他一直帮着这些无地百姓丈量土地到了深夜。

这一个晚上,他都没有睡着,他一闭上眼睛,面前满是那些获得土地百姓的笑容。还有丈量完土地后,那些穷苦人家对自己奉上的那一丁点儿食物。

这不正是自幼先生教给自己的仁道之果吗?

这可是他在县丞府中从未见到过却满心期盼过的事情,今日却在变了天的戎人统治下见到了。

林诩哭了整整一夜。

第二天一早,林诩便走上了通往漯水县衙的道路。

......

海乌县的县衙厅内,萧锦行不断地翻阅各地报上来的军报和奏章,这也是进关之前自己所定好的规程。

各地驻军务必每五日间将军报送往单于牙帐所在,各县也务必每十日将本县近况报与自己。

因为目下军中有许多识字的秦人,那么写送军报奏章之事就不再那么难办了。

萧锦行坐在案前对这些奏章军报越看越是欢喜。

萧关方向依旧是在银岩沟外与王敏大军对峙,半年来陆续俘虏的数万秦军兵士也几乎都投降了大夏。

算上之前就已经投靠过来的那近万的更夫,萧关外的秦人军士已有惊人的三万人之多。

这其中有当初守备萧关的雍云祈、方铭心手下一万二千人。

银岩沟内俘虏的许虎手下三千人。

围歼钟旭部俘虏的两千人。

赵之海向西突围后,俘虏的秦军六千人及民夫八千人。

这三万人在被俘虏后,陆续降了大夏,此时正在路苌的统领下,与摩南虎、秋兹、明露三万人马共同守备萧关城以及银岩沟一线防御。

而萧关守军由当初东进之前的四万,增加到当下的六万。

灵州清水一线,陆续整编须弥南四关秦国兵马一万多人以及秦岚三关兵马九千由韩云等秦将统领,与哲哲、希岩万海两万人马合师成军共计近四万。

但最近一月来,又陆续收编灵州以南六县原守军兵马以及近日来投军招募的两万人马。此线兵力合计也是六万。

海乌县玉山一线则依旧是阿鲁,阿花奴,别木尔、博尔突四位万夫长带领的四万纯戎兵。

因为秦岚郡各县原本就守备空虚,前些时日占领全郡后,并没有俘虏多少兵士

,萧锦行索性就将俘虏来的兵士都放了回去。

但唯独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十余日来,秦岚郡竟然也招募了近万名兵士。

萧锦行在看完这些奏章军报后,命人唤来阿鲁,阿花奴,别木尔、博尔突四人,对他们将目前形势述说了一通。

四人一听自己军队竟然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增加至十七万人,都惊的张开了嘴。

而萧锦行却淡淡的告诉他们,这才只是个开始。

对于阿鲁,阿花奴,别木尔、博尔突等这些戎人大部落族长来说,萧锦行长久以来经常强调的军纪民心之事他们根本就不怎么理解。

但当初在龙城合兵时,戎人至高无上的大祭司占卜后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单于之命即天命,有不从者,杀之。”这才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去执行萧锦行的命令。

对他们而言,进入秦国,那就是一个“抢”字而已。

抢物夺人,充盈财物,扩充人口这才是数百年间的惯例。

可是这萧锦行却让他们不得夺取财物,不得掳掠杀戮人口,如违反此令立杀无赦。

而且,在大军刚刚东出后,就有一个不长眼的千夫长领兵掠夺了一些财物,连人都没有杀一个,却被萧锦行树成了典型,在东征大军前斩首示众,传首各军。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