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二百四十三章 新生

徐昌城北烟雨阁下。

这里原本该是河西文采俊秀之辈历年春夏之交时常常往来交流诗赋的地方,所以数百年来除了此间楼台阁宇布满了半山之外,林壑纵横之间还密布着历代名人亲手撰写的诗词被刻在林间的大石之上。

虽然现在早已到了仲夏,但踱步在这充满着鸟语花香的曲径石路,又有一曲幽水从林间盘旋潺潺流过,还是让人看去会产生心旷神怡的感觉,丝毫不会感到一丝酷热。

林间,白衣女子推着一架由木竹制成的轮椅缓步行进了一段路程后又停在了一处摩崖石刻的下方。

竹椅上的青年微微抬头看着石刻上的两行字,细读几句后不由得低下了头颅,黯淡了目光。

推着青年的白衣女子秀雅绝俗,隐隐透着一股轻灵之气,似是有烟霞轻拢一般,让人看去当真会觉得她并非尘世中人。

少女容色晶莹如玉,又如新月生晕,如花树堆雪,仪静体闲,再加上不时盘旋在其侧的彩蝶红蜓,让她在这幽静的深林小路中显得美艳而不可方物。

此时,美丽的白衣女子却并未注意到身前坐在竹椅上的青年神色异常,而只是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摩崖石刻上“歪歪扭扭”的文字蹙眉轻声叹道:

“你们关内的人为什么都这么奇怪,写字就写字好了,又为何要写的这般难看。

步什么,阳什么的,两行字倒让我只识得其中的两个字。”

少女似是有些嗔怒言道,只不过数息过后,她又掩口啼笑问道:“樗里哥哥,这上面究竟写的是什么呀。为什么你会在这里瞧的最是认真?”

竹椅上的青年听到如同银铃般的声音这才抬起了头再次看向了石刻,而他眼中的那丝复杂也随之消失一空。

“步甬道以萦纡,又杳窱而不见阳。排飞闼而上出,若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

这石刻所言是先贤所书《西都赋》中的两句,此赋是在形容西京的繁华与家国的强盛。

只不过有人单将这两句独自刻在石头上,却是另外一层意思了。

歆儿,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漫步于纡回的甬道,幽静深暗不见太阳。推开高楼之门向上眺望若看向云天之外,那么就会觉得自己所处之地就如同失去了依托而变得空虚渺茫。”

“呀,这两句不是和我们二人今日游览烟雨阁的情形差不多吗?

纡回的甬道,幽暗的竹林,巍峨的高楼,还有方才细雨过后这山中的烟云,不正是这上面写的游目于天表,似无依而洋洋吗?”

歆儿似是对自己的想法极为认可,说到此处时不由得开心的拍起手来。

坐在竹椅上的樗里骅回头见此曼妙情形,不由得轻笑一声,心中却感叹着歆儿的单纯。

这两句话对于自己来讲,所理解的却是另外一层意思。

自己行进在黑暗中蜿蜒曲折的道路上,越走越是心惊胆战。

与戎人作战也好,与叛军作战也好,不管多难多苦多危险,但自己的身后始终还有位介子,有位中更,更有一个大秦。

可当发现自己的敌人突然多出了一个以雍栾为首的权贵势力后,当自己毫无察觉的卷入到了自己始终都在极力避免介入的权力旋涡后,自己所有的依持都变得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空虚缥缈。

樗里骅感受着膝上仍旧隐隐作痛的伤,感受着当下大秦权贵、戎人、叛军、流民交织的复杂局势,他的心再一次的疼痛了起来。

樗里骅摸了摸自己额头,对着歆儿轻声说道:

“歆儿,我有些累了,我们回去吧。”

正在与林间蝴蝶嬉戏的歆儿听到樗里骅的话后,立即变了脸色,生出了满面的关切。

她微微点了点头就掏出了手帕蹲在樗里骅的身前为他擦去了额头上渗出来的汗水。

随后,她缓缓起身小心翼翼的推着樗里骅走出了林间。

位于半山的烟雨阁中,一位酷似刀笔吏员的中年文士轻轻挥着手中的羽扇,面色平淡的看着山下渐行渐远的歆儿和樗里骅二人。

他的身前案几上,沏着一壶碧绿如玉的新茶。扑鼻的茶香顺着腾腾热气从他的面前升上了雨后的云天。

温润的空气中,文士的面庞显得极为平静,但他的眼神中却充满了美好的回忆。

十多年前,那对在绥北城潞水畔的璧人身影,不正是如同此时山下的两人一样,令人羡慕吗。

(本章完)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