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六十四章 宽度

火烧了起来,木墙草顶的农家长屋霎那间被火焰吞没.

当[中铁峰郡]和[上铁峰郡]尚存最后一丝安宁时,其他地方却并非如此.

沃涅郡,钉锤镇,橡树村.

手无寸铁的男人和女人被麻绳捆成串,鞭子无情抽打在背上,他们跌跌撞撞离开家园,一路哭声.

上百被掳的帕拉图平民里看不见一个老人,因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老人要么被留在房屋被火海吞噬,要么被直接杀害.

路上除了被掳者,还有载着粮食和器物的马车、驮着衣帛和财货的从马,以及……欢声笑语的特尔敦人.

再往前走,过了前面那片小树林,这些帕拉图人就将彻底踏上不归路.

忽然,一个年轻的帕拉图男人挣脱束缚.

他在身上藏了一把小刀,趁着蛮人不备悄悄割开了绳索.

年轻男人第一时间想给身后的妇人解绑,却被妇人含泪推下道路.

马蹄声和唿哨声从身后传来,年轻男人也流着眼泪,踉踉跄跄跑向树林.

可是两条腿哪里跑得过四条腿,蹄声越来越近.

恐惧占据了男轻男人的脑海,他本能地回头去看,一道黑影迎面而来.

在母亲的尖叫声中,年轻男人被一骨朵兜头打倒.

打倒年轻帕拉图男人的是一个和他差不多大的赫德人.

在其他赫德人的催促之下,年轻的赫德人下了马.

他颤抖着拉开弓弦,指着地上的人的心口,背对众骑,闭着眼睛松手.

角弓“铮”的一声,其他赫德人纷纷欢呼喝彩.

年轻的赫德人睁开眼睛,发现箭偏了一些,插在地上.

他没有声张,默默回收箭簇,踩蹬上鞍,打马跟着其他赫德人走了.

这个年轻的赫德人是拥有四十户人家的小首领[圆光]之子,[圆光]则是青翎羽那颜[红月]的友伴和臣属.

青翎羽[红月]拥有六百户人家,在特尔敦部内称得上是一家小有实力的外系部落.

依照赫德人行军打仗的传统,烤火者将特尔敦部划为左右翼.

左翼多为不可靠的外系那颜,共计万骑有余;

右翼则以金人氏的嫡亲那颜为主,近八千人,由烤火者亲自统帅.

依照战前议定的路线,特尔敦两翼将如同鸟儿张开翅膀,分头劫掠新垦地行省.

左翼从下游渡河,大致是从[沃涅郡]、[枫石城]进入新垦地.

右翼从上游渡河,大致是从[铁峰郡]进入新垦地.

另有一翼人马佯攻镜湖郡,牵扯帕拉图人的力量.

表面来看上游贫瘠、地广人稀,下游富饶、人烟稠密,让外系那颜去下游劫掠是一种恩惠.

实际上恰恰相反,按照烤火者的设想:虽然下游更肥,但是渡河也更难,而且帕拉图人的主要战力就部署在下游

九月中旬那次大劫掠,就连南岸赫德诸部的联军都没能在镜湖郡讨到好.

让外系那颜去下游牵扯帕拉图人,自己则带领嫡系人马劫掠上游,再根据战况伺机北上、东下或后撤——这便是烤火者的原定计划.

特尔敦人很顺从地接受了这明显是在厚此薄彼的战略,就连外系那颜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

亲疏有别,难道肥肉不给亲人吃,给外人吃?

然而,事情的进展并不总如计划的那般顺利.

当铁峰郡表现出极为坚韧的意志,顽强将特尔敦右翼挡在大角河外时.

反倒是特尔敦左翼在[沃涅郡]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甚至威胁到了枫石城辖区.

因为自知战力不济,又没个带头的大首领,所以左翼诸那颜干脆放弃了“打一仗”的想法.

还没等进入新垦地,特尔敦左翼便一哄而散.

大大小小的那颜、科塔分头行动,各凭本事过河,谁抢到就算谁的.

有的那颜甚至悄咪咪赶着牲群掉头,脚底抹油,不声不响回家去了.

另一方面,沃涅郡军事长官并未如叛军首领蒙塔涅所建议那样——疏散村庄、收缩兵力、重点布防.

他把部队部署在两百多公里宽的河岸线上,整体结构就像鸡蛋,“外壳硬、里面软”,内部有一个骠骑兵中队负责清扫散碎敌人.

很难说他的决策是坏的,而温特斯的决策就是好的.

因为温特斯是在[沃涅郡兵力空虚]的前提下做出判断.

兵力不足则无法有效据河防御,所以温特斯建议沃涅郡让出河岸、疏散乡村、谨守堡垒、城镇,尽可能减小损失.

但实际情况是[为了来年的讨伐叛军作战,六个步兵大队正在沃涅郡秘密集结]——温特斯当然不知道这一点.

如果布置妥当,说不定沃涅郡也可以像中铁峰郡一样,把特尔敦蛮子挡在河外.

然而特尔敦人来得远比沃涅郡军事长官预料的要快,沃涅郡的部队还没就位,特尔敦左翼先头部队已经渡河.

特尔敦人俟一闯入沃涅郡,就如同水银泻地一般散开.

缺乏骑兵的沃涅郡守军陷入“打得过,追不上”的被动处境.

若是摆开阵势、堂堂正正交战,兵力劣势的帕拉图军照样能打得特尔敦人抱头鼠窜.

但是赫德人向来“不羞遁走”,哪里抵抗顽强他们就避开哪里,这个地方来了援军他们就去其他地方.

沃涅郡只有百十来名骠骑兵,最先一批攻入沃涅郡的特尔敦蛮子却有十四个图鲁(百夫队),千余骑.

一个中队的骠骑兵根本无力对付如此多的蛮骑,稍有不慎还会反过来被吃掉.

沃涅郡指挥官硬着心肠,没有从沿河防线抽调任何部队增援,反而严厉敦促各部队加急赶赴部署位置.

至于已经进入沃涅郡的特尔敦人,沃涅郡指挥官的应对策略为[待敌人西渡光辉河、撤出沃涅郡时予以截杀].

对于身负一郡安危的军事长官而言,这或许是最合理的决策.

因为只要河岸防御崩盘,将会有更多、更多、更多的蛮子涌入沃涅郡.

可是对于缺乏保护又未能及时疏散的村庄而言,这无异于一场大灾难.

他们如同没壳的鸡蛋,特尔敦人想怎么吃就怎么吃.

橡树村的惨剧由此发生.

当锤堡骑队赶到橡树村时,村庄已经从地图上被抹去,只剩下焦黑的残垣断壁和一点忽明忽暗的余火.

作为铁峰郡的门户,温特斯在锤堡留有一小队人马驻防.

看到北边冲天而起的浓烟,锤堡指挥官当即率领骑队驰援,但还是晚了一步.

嗅到死亡的焦臭气味,战马们焦躁地喷着响鼻.

锤堡指挥官是一个半边脸被红色胎记占据的阴沉男人.

“搜.

”他惜字如金、言简意赅地命令.

侦骑们散开,分头寻找幸存者和蛛丝马迹.

“找到一些尸体,都被烧得不成样子.

活人没有.

”有些上年纪的军士回报,老军士气得额头青筋暴起:“一个也没放过,不是杀了就是掳走了.

长着红色胎记的男人脸色愈发阴沉.

“村西的路上有新鲜的辙印和蹄印!”又有侦骑回报:“蛮子应该是往西去了!”

“多少?”男人问.

“看不出来.

”侦骑摇头:“人和牲口的足迹混在一起,至少百人百骑.

“追!”胎记男人下令.

“长官,不行!等等!”老军士急忙横马拦在胎记男人马前:“咱们人太少,拢共才十八骑,追上也没用!”

胎记男人不说话,死死盯着老军士.

老军士是杜萨克出身,在场十八名骑兵里资历最深,就连他也被看得胎记男人盯得发怵.

他硬着头皮劝阻:“赫德蛮子如果有一个百夫队规模,那就不是咱们能对付的.

蛮子能在这里出现,就能走陆路进铁峰郡.

当务之急应该是向热沃丹报信.

况且这里是沃涅郡,咱们本不该出现在这里.

若是被人瞧见,说不得会把屎盆子扣咱们身上!”

“这人没死!”另一名侦骑远远大喊.

胎记男人和老军士闻声,立即催马靠拢过去.

只见农田里躺着一个满脸鲜血的年轻男人,若不是他的胸膛还在微弱起伏,几乎看不出和尸体有什么区别.

老军士费力地下马,摸了一会年轻男子的脖颈,抬头看向胎记男人:“还活着.

“带走.

”胎记男人一扯缰绳:“撤.

……

……

铁峰郡,牛蹄谷.

依照蒙塔涅保民官的命令,镇广场上竖起近百根“劈砍桩”,把广场占的满满当当.

所谓劈砍桩,就是一根结实原木,一半打进土里,另一半露在地上.

无论是军事贵族还是普通士兵,学习剑术的第一课都是劈砍木桩、练习发力.

谚语说“劈三天木桩,呆瓜也能上战场”就是这个意思.

“发力”一词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

仅是[保持剑身与挥舞轨迹一致]这样一件小事,实际都需要持之以恒的练习.

剑身的姿态不对,那就是用剑面拍人,不光没法发挥威力,而且很容易导致刀剑折断.

还不如干脆用棍棒——反正棒槌是不分角度的.

所以温特斯改良了劈砍桩,在原本光秃秃的木桩上增加一根横杆.

“你们当中有很多人从来没有摸过武器.

”温特斯手握一杆刺槌站在高台上,他的声音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朵:“这点很好.

牛蹄谷的成年男子之中,凡是能骑马、能射箭、能使火枪的都已经被挑走,剩下就是广场上这些“什么也不会的棒槌”.

发给这些人的也是字面意义上的“棒槌”武器——刺槌.

“学过如何使用武器的人往往自以为是,不肯接受新知识,所以还不如你们这些白纸一张的人.

”温特斯威严地扫视广场:“听好,战阵搏杀不需要多,只学一招就够.

温特斯先演示武器握法:“右手握在尾处,左手握在中段.

然后他走到劈砍桩前,演示步伐.

最后演示使用方法:先是一拨——将横杆打偏,然后顺势踏出一步突刺.

“仅此两个动作,练吧.

”温特斯松开双手,刺槌被深深刺入木桩里,杆尾颤抖着.

广场上的牛蹄谷平民先是不知所以,而后在军士的呵斥下僵硬地练习起来.

温特斯走下高台,萨木金跑过来问:“这还来得及吗?百夫长?”

“来不及,所以我只让他们练习两个动作.

”温特斯甩着手腕,反问:“信不信,如果真要他们上阵,就算只有两个动作他们也会忘得精光.

到最后就是抡着棒槌乱打.

“信.

”萨木金嘿然一笑:“我初阵的时候就是拿着长枪使劲拍人,到最后也没想起来长枪是带尖的.

既然来不及,那让他们练这些有用吗?”

“有没有用?可能有一点用,也可能没用.

但是练了就比不练有用.

萨木金点点头,又问:“有几个牛蹄谷人见给他们发刺槌,来找我说他们放枪,想去火枪队.

您的意思是?”

“不准.

”温特斯神色冷淡:“早干什么去了?”

“是.

“渡河的侦骑回来了吗?”温特斯已经是第五遍问.

“还没有.

”萨木金试探着问:“要是没回来,还要再派吗?”

“派.

”温特斯坚定地说:“继续派更多.

我亲自去!”

特尔敦部的试探性攻击越来越频繁.

第一天是三次,第二天是六次,第三天就是十二次,第四天、第五天都是十六次.

每次少则出动三、四十人,多则出动上百人.

时间不仅局限在拂晓,有时是早上,有时是下午,有时是深夜.

出击地点的间距也越来越大,往南能到滂沱河交汇处,往北能到锻炉乡.

特尔敦人不光测量水深.

看准时机,他们还会偷运小股人马上岸,窥探中铁峰郡虚实.

仅是头三天,驻防牛蹄谷的四个连和驻防锻炉乡的两个连就已经疲于奔命.

烤火者在打什么主意,温特斯心知肚明.

特尔敦人的战术如同“斗牛”,在场地四周挥舞红旗引诱公牛追逐、奔跑,等到公牛精疲力竭的时候再发难.

敌人兵多,而且都是骑兵.

温特斯兵少,以步兵为主.

战场又如此宽阔——光是中铁峰郡就有八十公里河岸线.

以特尔敦部的机动能力,他们要是不利用战场的宽度做文章,温特斯反倒会不安.

温特斯的应对策略就一个词:“增兵”.

一方面,他着手调动驻扎在圣克镇的另外五个连.

另一方面,就地扩军.

根据《托尔德协议》授予驻屯官的权力,温特斯大笔一挥,铁峰郡所有的成年男性都被临时征召——现在,大家都是民兵了.

而且温特斯很乐意与特尔敦人继续这种低烈度战争.

烤火者想要消磨铁峰郡人的精力.

而温特斯消磨的是烤火者的时间.

拖得越久,拖得越长,对于温特斯便越有利.

局面看似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光洁的白纸上却有一小块黑斑:连干草都没得吃,只能刨草根的特尔敦人哪里来的底气继续耗下去?

温特斯很在意这一点.

频繁的试探性进攻同样牵扯特尔敦人大量精力,导致特尔敦人对于河岸的防御也出现漏洞

统计沿岸瞭望塔的记录,特尔敦轻骑的巡逻频率这三日以来正在显著下降.

于是温特斯开始派遣斥候渡河侦察,不惜代价地渡河侦察.

“回来了!”夏尔大喊着策马飞驰:“人回来了!”

“在哪?”温特斯问.

“在医疗所,卡曼神父那里.

在临时被征用为医疗所的牛蹄谷教堂,温特斯见到了负伤返回的英勇斥候.

“百夫长!”直至亲眼见到温特斯,斥候方才开口:“空的!特尔敦人大营是空的!蛮子的主力已经不在河对岸!去向不知!”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

唯有温特斯一点也不惊讶:“嗯,那找出他们去了哪里就好.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