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3章 圆谎

杨国梁被震得一时没把住车把,车子晃荡起来,他赶紧用脚撑地防止跌倒。

杨思源反应快,提前跳下了车后座。

时间正好是十一点二十八分,事情真的被证实了,那个老头果然和他猜想的一样,正是从未来穿越而来的他自己!

面对爆炸的震荡,杨思源心脏“砰砰”直跳,却没有被吓到,心中更多的是感慨劫后余生的幸运。

父亲杨国梁就不同了,短暂的慌乱之后,他很快判断出这爆炸是这么回事了。

锅炉房有两组锅炉,其中有一组在五十年代建厂的时候就有了,因使用年限过长早已经频频出现小故障。

几位锅炉工也向厂里反映了此事,可因为眼下厂里经营情况不好,厂里根本拿不出钱来更换这一组锅炉。

只好不断派维修科的人过来修,那组锅炉也只能是勉强应付着用。

杨国梁早就知道这一组锅炉早晚得罢工,可怎么也想不到会是这么激烈的方式。

他平时性格有点固执,遇事却也算冷静,脑子里把刚才的事情重新滤了一遍,便觉得哪里不太对劲了。

“儿砸,你不是刚考完吗?这么快就回来了?你又是怎么知道妈妈在摊子那里晕倒了的?”

杨思源愣住。

对啊,他是怎么知道的呢?

妈妈出摊的地方在镇子上车站附近,如果是搭公交车,才会去镇上的车站,他骑车回家有更近的路,并不走镇上。

他明知道他扯了慌目的是骗老爸远离锅炉房,可没法说啊,难道说未来的他穿越回来告诉他老爸你要出事的事?

老爸不会信的。

说自己未卜先知,更不靠谱。

情急之下,杨思源不得不用另一个谎言去圆之前的那个谎言,尽管都是善意的。

“我回来的路上遇上徐二子,是他告诉我的。

我当时以为妈妈可能中暑了,心里着急,没仔细想,便直接过来通知你了。”

杨国梁一听,脸色更是怀疑,“徐二子这小子很浑的,他的话你也能信?”

他想了一下,“不过你最好还是骑车去镇上看看,刚才……应该是锅炉房出事了,我得去看一眼。”

“啊?”

杨思源不愿意老爸再回去,谁知道爆炸是只有一次还是会有二次爆炸?

杨国梁知道儿子担心他,摆摆手道,“你放心,我就去看一眼,厂里人看不见我,会以为我被炸死了。

你先走,我随后就追上你,快去吧。”

杨思源又一想,锅炉房爆炸应该是属于压力爆炸,不太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这才从老爸手里接过自行车。

“爸,你注意安全啊。”

“知道了知道了,倒是你毛毛躁躁的,骑车要多注意安全才是。”

杨国梁说完便大步往厂里走。

杨思源看着父亲背影,长出了一口气,可算没辜负未来的自己对现在的自己的嘱托。

他决定骑车去找母亲,这回可以慢悠悠地骑了,解决了这么大的事,他心情很是愉快。

半路上还遇上了那个不靠谱的徐二子。

徐二子原名徐强,二十五岁,又矮又瘦,面目猥琐,长得跟个黑猴子似的。

家里也是三矿机的双职工家庭,前几年接了父亲的班成为厂里正式工,同样是母亲下岗,还有个大他三岁的姐姐嫁去了外地。

全家人牺牲那么多,就为了保住他一个国营厂子正式工的资格,可这小子太离谱了,好吃懒做不好好干活不说,还经常从厂子里偷东西。

去年冬天徐二子偷厂里煤,被厂办大喇叭里通报批评,留厂察看,换别人早老老实实的了。

可他偏不,仍旧街溜子一样不务正业,每月还从厂里领六百块底薪,这还是厂领导看在他父母的面子上。

这年头,大概每个国营厂子里都有几个徐二子这样的人,即便活成了过街老鼠,仍旧不自知,该怎么混还怎么混。新

当初抓住它偷煤的正是杨国梁。

所以杨思源拿徐二子来扯谎,杨国梁一听便知道徐二子耍了儿子,目的便是想报复他当初抓了他偷煤。

徐二子倚着一根电灯柱抽烟,杨思源路过徐二子身边叫道,“二子,一会儿见了我爸躲着点,不然可能会挨揍。”

徐二子指着杨思源骂道,“谁揍谁还不一定呢,当我怕你啊?你们姓杨的,全家没一个好东西!”

杨思源停下来,回头盯着他,徐二子立即撒丫子往相反的方向跑。

这小子一点儿不傻,嘴上逞英雄,可身体很诚实,杨思源一米八五大个,他才刚一米七,比杨思源矮了一头。

论块就更不是个儿,真要动手,他也只有挨揍的份。

杨思源摇摇头,走了。

其实小时候徐二子不是这样的,老实孩子一个,长大了不知怎么就变成了人嫌狗弃的混子了呢?

杨思源也很不理解。

再骑上车,他脑海里忽然闪了一个念头,载入完成10%。

啥意思?

莫名其妙。

他忽然想起来未来的自己,呃,有点绕,简称老源子吧,之前给他吃的那一段米线。

实际上也不是米线,而是米线里包裹着的那个像金属虫子一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呢?

以他十八岁的年龄和这个时代的见识,还真很难猜,不过他确信一点,老源子肯定不会害他,给他的东西,自然是好东西……

北山县地处岛城市的东北边,地形很有特色,东南面是大海,西北面是山地和丘陵。

而黑沙滩镇则在北山县的东北边,三矿机在丘陵里一片相对平坦的地方,向南下坡走二里路,便是镇上。

镇上有一片绵延五六里的黑色沙滩,景色旖旎,特别是日出和日落的时候,非常浪漫。

因为几万年前海底火山喷发,地底的熔岩喷发出来经海水冷却,又经过长时间风化和海浪冲刷,变成了黑色砂砾。

这些黑色砂砾和原本海边的黄色砂砾在海浪的作用下混合,形成了一种带有独特美感的海边风景线。

只是这年代旅游开发还没跟上,旅游配套也匮乏,黑沙滩的知名度不高,游客数量并不算多。

不过对一个小镇来说,这些也足够养活很多人了。

杨母刘慧芬便是推着三轮车,在镇上公交车站到沙滩的必经之路上卖水果。

冬天没什么游客,生意不咋地,而夏秋两季,日净收入五六十块是常事。

九九年,摆摊收入这个数,算相当可观。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