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36章 迁都的原因

待赵舜华一曲作罢,满场之人除了朱厚照外,其余人等都低头不语。

跟皇帝一同前来的彭泽,他的嘴角稍微上扬,心道:松江,是皇上的了。

换做以前,整个江南税收之重,让其对朝廷产生怨恨之心。朱厚照这次来不仅要将这股怨气终结,还要把江南打造成大明的粮仓、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因为,朱厚照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迁都。

重新迁回应天。

前提不仅是要消除北方隐患,还要消除朝堂上的反对声。

更加要拉拢江南豪绅。

至于原因,也算很简单吧。

北方将会以现在京师为中心,天津卫为大型港口和中转站,到访北美与南美的船只都会从天津卫出发。

而从南美和北美归来或前来朝贺的船队依然在天津卫停船,然后再将货物从海上、运河、或是陆路运往江南。

这样一来看似运输成本高了不少,但有一条不得不提,只有这样才会让大明交通更加繁华,更加发达。

也只有这样,才能经量避免南北差距。

感觉殿内安静的出奇,朱厚照笑道,“江南女子吴侬软语不仅好听,弹的曲儿也很好听。”

说完这话,朱厚照头也不回的离开大殿。

胡九猫着腰走到赵舜华身前,一手扬了扬手中的浮尘,阴恻恻笑道,“赵小姐,请吧...”

来自豪门的赵小姐自然不知这个‘请’字的意思,起身朝殿内诸位大人和豪绅们一福,“小女告退,若诸位大人以后想听曲了,可来赵家。家父...”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见彭泽似被针扎了一样,‘腾’地起身连忙制止道,“赵小姐,可别再说啦,赶紧跟胡总管走。”

以后谁踏马敢听您弹的曲儿啊?嫌命长?

......

翌日清晨,胡九伺候完朱厚照洗漱,便看向还在床上的赵家小姐。

欲言又止的模样让朱厚照不得不在这死太监头上狠狠一敲,“叫几个手脚麻利的宫女来,让他们伺候云妃起床。”

云妃???

脑子还没转过弯来的胡九一脸懵逼地问道,“皇上,哪位...”话才出后,胡九就意识到了问题,连忙跪在地上磕头。

“起来吧,朕这几日心情大好就不罚你,回京后自己去内务府领板子。”感觉没过瘾的朱厚照又问道,“张永教的?”

先是一愣,接着胡九才如实地点头,“嗯,张总管教奴婢,说不管有没有犯错都要给皇上跪下磕头。”

“为什么?万一是朕错了呢?”

“张总管说,皇上就是天,天怎么会有错呢。”

“呵呵,张永说的对。朝廷里的大臣们可以反驳朕,甚至质疑。但你跟张永不行,因为你俩跟他们不一样。”

这话算是说到了胡九的心坎里,虽说他只是一五根不全之人,但能作为皇帝最为信任之人,朝堂之上除去王守仁外,怕是再无其他了吧。

待宫女们伺候完赵舜华梳洗,给她穿上只有贵妃们才能穿的紫色御制的凤袍,上面绣有凤凰和宝石,以此展示贵妃的高贵气质。

朱厚照还在客厅里召见当地‘地头蛇’,等赵舜华出现在众人视野时,场面瞬间安静得连呼吸声都没有。

这...

豪绅们看着赵舜华身上所穿凤袍,他们眼中有嫉妒、羡慕、惊讶、还有一丝奢望。

皇帝之所以让此女来我们跟前展示,不就是想告诉咱们,只要顺从皇帝,家中待字闺中的女儿也能入宫侍君。

许成甲双眼微闭,稍微一想就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皇帝的确想让我们这群人帮他一把,这只是其次。

最关键的是让咱们助他把江南变成皇帝的江南,而不是朝廷的江南。

你想想啊,若是皇帝只是想简单收复,直接给江南安排合适官员、减免赋税...。

但现在呢?以上都在做,在做这些的同时还在拉拢豪绅。

还专门瞄准当地最富盛名之人,不仅赐官,还纳其女儿为妃。

皇帝这盘棋很大啊?

就在许成甲思考其中利害之时,另一人则站起身来朝赵舜华作揖“草民孙富海见过娘娘。”

孙富海这话听起来没啥毛病,但客厅里都是人精,不比朝堂上站着的那群人差多少。

既然不知道赵舜华会被封为贵妃还是什么,但叫一声‘娘娘’总会没错。就算家中没合适女儿,现在攀附一下赵家准没错。

已经回过味来的其余几人纷纷跪拜于赵舜华裙摆下,朱厚照对此甚是满意。

纳妃只是想让他们归附于自己,若他们依附在赵家门下也不是不可。

朱厚照也不怕赵家会因此做大,因为赵家只会从商,不可能让他们在政上有建树。

更何况,赵家之前还有十三家。

所以呢?

一个皇亲国戚的赵家,一个皇帝扶持的十三家,不管那方都不会做大。

商,这方面算有了一个满意的结果。

接下来才是重中之重的‘农’。

大明作为一个农业帝国,农,就是命根子。稍微动厉害些就会触及各方利益,届时便会触发一系列危害。

所以,这件事只有等王守仁回京后商议着来。

除去农,还有一个交通。

交通不止是陆路,还有水路、航海。想要完成这些事,几年是不可能完成。

除非,张永去北美和南美再发几次财。

可大明船队才第一次去就和那群金发碧眼的野蛮人发生了冲突,虽然还能控制,但以后呢?

现在的重点放在两点,第一,消除北方给大明带来的隐患。第二,利用国库现有银钱加紧打造更多更先进的火器。

朱厚照把聚财的希望都放在北美和南美,只要在那里赶走了那群人,大明才有会有希望做接下来的事。

大明才最该做那个日不落帝国。

这便是不管国内有多焦头烂额,朱厚照都坚持让张永继续去北美和南美的原因。

以后大明的京师不再是大明的京师,是全世界的京师。

应天府必须是世界文化、经济、交流、处理国际事务中心。

这也是朱厚照想迁都的原因。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