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1章 古宅

张帆技校毕业后一直在施工队里开挖掘机,这一挖就是三年。

期间各种古董物件,诸如脚炉手炉夜壶之类的没少挖到,各种瓷器碎片更是不计其数。

但从没挖到过尖货,一般货色挖到也就据为己有,卖到文玩市场换几个小钱。

也听说过同行在工地挖到过国家级的历史文物,上交后还获得过一笔不菲的奖金。

惹得张帆很是眼红,甚至主动加班加点挖掘。

张帆因此还被提名为先进员工代表,殊不知他已然走上了类似盗墓掘斗的偏路。

这挖挖那挖挖,该挖的挖深点,不该挖的也顺手扒拉几下。

久而久之,也意外挖断过水管电缆天然气管道,惹出一些祸事。

直到某次,挖到一个变态连环杀人狂的埋尸坑,挖出一大堆死人骨头后才有所收敛。

施工队这次接的项目在治北的深山里,据说是密林深处一座荒废的古宅被某个富豪买下,打算保留一些古代石雕和地铺的基础上,新建一座现代化的别墅。

所有的施工设备人员都得长途运送过去。

车队人员很疲惫,车身上布满回成和泥土。

车轮不时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似乎是在提醒着司机山路危险要小心驾驶。

车内的工人有的在打盹,有的在聊天打牌。

张帆则缩在角落,翻看着一本墓穴风水相关的破烂小书。

经过了几天的跋涉,中午时分总算到达了目的地。

司机打了一通电话后,呼喊了一声,告诉大家确定是这个地方没错。wap.

工人们纷纷跳下车,三三两两地到树林里撒尿去了。

在山林间,可以隐约看到古宅的一角。它经历了岁月的洗礼,褪去了几乎所有人工痕迹,从形状质感到色泽都和周围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仿佛是某种动物的宏伟巢穴。

张帆一个人先行过去查探,从一几颗茂密的藏青树间穿过,古宅的主体部分跃入眼帘。

古宅的建筑风格独特,它的外墙是由一种奇特的灰色石材砌成,看起来十分坚固。它的门窗也由一种致密的木材制成,经过风雨打磨,已经褪色。

门窗上雕刻着一些神秘的图案,古宅的墙壁上也有类似的符号和刻印。

这些刻印似乎是某种失落的文字,已经无法辨认。

在造型古怪的屋顶上,历经沧桑的瓦片已经残破不堪,但仍然保留着他们独特的纹理。

其中一间屋子的屋顶已经彻底塌了下来,植物在其中蔓延开,树根像巨蛇一样盘踞其中。

张帆察觉出这古宅不一般,不是寻常古代富商宅邸的富贵感,而是一种宗教般莫测的神秘感。与其说是世俗人过日子的地方,更像是宗教信徒集会的场所。

各种残破的砖雕图腾,斑驳的黑漆花纹,隐隐给人一种陌生而不详的感觉。

张帆的兴趣倒是越来越浓。

翻开随身携带的风水小册子。比对着图表里的各种风水构型,研究起古宅的规划细节来。

可是无论如何都无法和任何风水理论和构型对上,这在古代建筑里是极为罕见的。

当经过一处洼地时,张帆打了个哆嗦,似有一股寒气从地底冒出,明显比周围的温度低一点。

张帆没来得及多想。车队停留的地方传来了“哐啷啷”的声响。工人们开始卸下设备。

张帆赶去帮忙时,一辆小型挖掘机正从平板车上卸下,需要张帆上挖掘机去配合操作。

水泥钢筋砂子之类的物料已经卸下大半,摆放的杂乱无序。工人们还来不及整理,就被拉去收施两公里外的一处废弃房,用来当作施工期间工人们的临时工棚。

因为其他设备材料物流还没到位,作为开路先锋的挖掘机是第一批到达现场的,设计师和几个搞土木的工程师下午来过一次,几个测绘人员布完基础线后,就都去附近的县里开会了。

四五点的时候工地就剩张帆一人。领班走前问张帆今天还开不开工,要开工的话就留个人陪他。

“你一个人就别开工了,不然有个什么闪失也没人照应。”

“您忙去吧,我不开工,就随处看看。”

其实他打个盹,摸摸鱼,第二天甚至混到第三天再挖时间也绰绰有余。但独自一人在工地的机会可不多。

送走领班后,他回到古宅继续探查起来。

走到方才经过的洼地,又是一哆嗦,确实有点蹊跷。

对照着小书上的风水图表,虽然整座古宅没有明显的风水经营,但这处散发寒气的洼地却是吻合一种大凶的风水构型。

一般大凶的风水构型是用来镇压凶恶之物时才会用到,住宅里断然不会出现这种构型。

张帆又对照着施工图纸,这洼地正好占着设计中化粪池的一角。

反正都要挖,何不此时就动手弄弄看。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