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五篇 礼之水 庚子年+甲午年

?四十六、庚子年

陈第四帝陈顼太建十二年,陈朝二十四年

周第四帝宇文阐大象二年,周朝二十四年

甲、东宫旧臣陆安子

夏四月,与晓儿一同回祖宅。凝儿出门来迎,告知道:“叔祖父,今早父亲与我一同前去陆府参加陆缮陆伯父的丧礼,因为家中有急事要处理,我待了半个时辰就提前回来了;父亲大概要午后才能回来。”

我问道:“陆缮,可是你父亲那位在朝中任尚书左仆射的发小?”

凝儿道:“正是。陆府昨日傍晚前来报丧,母亲昨夜就去陪伴陆伯母了。太子陈叔宝以陆伯父是东宫旧臣,特赐祖奠。”

晓儿道:“这陆家自萧齐以来,历代都有人入仕东宫。陆仆射更是辅佐过萧绎、陈蒨、陈顼三朝太子。陈蒨因艳羡陆仆射之风雅,要求他的儿子们仪表举止都应与之一模一样。就连走路、穿鞋,都要学陆仆射模样,简直就是邯郸学步。”

凝儿道:“所以这次朝廷赠拜陆伯父侍中、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谥号‘安子’。”

晓儿道:“《谥法》云:‘好和不争曰安’,这谥号给得妙,看来是陈顼亲自写下的。”

凝儿道:“此言有理。记得前年陆伯父长兄之子陆见贤没于少府卿任上,赠拜廷尉卿,谥号‘平子’。”

晓儿道:“前后两个谥号,合起来正好是‘平安’。陆氏大族,江左高门,治而无眚,好和不争,帝王谥号,寓意深远。”

凝儿道:“晓弟这么一说,我倒想起两件关联之事。绍泰元年,被授御史中丞一职时,陆伯父以父亲陆任卒于御史中丞任上,固辞不就,陈霸先改授司徒司马。八年后,陈蒨又授御史中丞一职,陆伯父固辞,陈蒨却不许。陆伯父只得效当年从祖兄陆襄之法,换公廨而居。”

我问道:“现下是否更能体会到你曾祖当年所做决策之大智慧?”

凝儿道:“是的。这些年来,每当我感受到自己传承到从琅琊到江左这三百多年来所凝释的自由之心时,顿觉舒畅至极。”

晓儿道:“魏晋以来,战乱纷纭,佛教兴起,薄葬从简,朝终夕殡,相尚以速,以致有些假死之人不得生。天监十年,侍中徐勉奏请宜悉依古,三日大敛。北周丧葬极简,甚至不允许立墓碑、石像。陆家自东汉末年以来,世为江东大族。凝哥,不知陆仆射丧事由谁主理?”

凝儿道:“由陆伯父之子辩惠兄主理。今日下午灵柩将迁入陆氏祖庙,晚间再次祭奠;明早出殡。你先与叔祖父去歇息,祖父也将从观中回来。晚间我还要去陆府,届时携你同去。”

……

一百、甲午年

唐第二帝李世民贞观八年,唐朝十七年

甲、百年大宅兴亡录

夏六月,蔚州灵丘城,我们坐在武灵大酒楼三楼,看见一位三十多岁的沙弥打开对面宅院大门,再转身从袖中拿出一张纸交给身后一位中年男子。那中年男子仔细地看过后,从右边随从手中拿过一个包袱,打开,原来是一尊释迦牟尼佛金身小像。沙弥行合掌礼,双手接过小象,仔细包裹好,转身离去。我们深感怪异,召来一旁的小二问道:“那沙弥是何人?为何如此行事?”

小二道:“他是觉山寺灵通和尚,俗名石梵,也是对面石家大宅最后的主人。两年前,觉山寺镇寺之宝释迦牟尼佛金身像被盗,全寺上下外出找了近一年无半点消息。灵通和尚佛前发誓,愿将手中最后一张石宅地契交换佛像。那最后一张地契就是对面这座大宅院,是石梵曾祖兄弟二人封爵那年所建。石家盛极时,这方圆十里内都是他家的产业。您再看看我们这大酒楼,也是在当年的石宅紫东楼基础上改建的。灵通和尚重赏之下必有响应,今日正是双方约定交割之期。”

我们听后更是引发兴趣,找了几位知情实诚老者了解这石家盛衰始末,整理一番,简述如下。

石宅第一代,石大宝、石二宝双胞胎兄弟,十一岁时父母双亡,埋葬双亲后家无余产。哥俩饭量大,亲戚们都与其断绝往来。二人无计,只得沿路乞讨,最后流落到秀荣。不料时来运转,凭祖传养马之术,深得尔朱荣欢心,赏赐颇丰。兄弟二人娶了当初用两碗热粥救了他们二人性命的余家姐妹为妻,并开始在家乡购置地产。

后来,尔朱荣被元子攸手刃,尔朱家日渐衰败。高欢攻占晋阳,接收了尔朱家族牧场,石家兄弟又获高欢青睐,于元象元年被封为灵丘县乡男。石大宝、石二宝兄弟衣锦还乡,远亲近邻皆来庆贺,歌舞酒宴通宵达旦。

石宅越建越大,石家却人丁单薄,余氏姐妹各生了一个儿子。兄弟两个后来纳了几个妾侍,也生了几个儿子,但没一个能活到成年。余家小弟夫妻突染重病而亡,留下小女儿无依靠。余氏姐妹俩将侄女接来养在身边,视如己出,吃穿用度,一如两个表哥。

石大宝、石二宝兄弟尽心培养两个儿子石沐、石汕承接自己的事业。石沐、石汕兄弟也不负所望,不但继承了父辈的官职、爵位,而且经营起了官方马具生意。余氏侄女长大后出落得沉鱼落雁,与任城王高湝偶遇,一见钟情,嫁为侧室。余氏侄女与石沐、石汕情同亲兄妹,一直视石家为娘家,多有帮衬。

石家生意越做越大,石宅年年扩建翻新。石家第三代人丁依旧单薄,两房依旧各有嫡子一人。

长房石赦顽劣好斗,在晋阳游玩时,与宁朔将军家二公子争抢一名舞歌伎,被对方刺死。石赦时年十九,并未留下子嗣。

所幸二房石政聪慧儒雅,石家为其遍寻良配,花费巨额聘礼才娶得勃海蓚县高家旁支庶女。石宅为这对新人举行了灵丘城百年以来最为隆重的婚礼。

第二年,也就是隆化元年,高齐国破家亡。石家没了官爵,马具生意也没了官府庇佑,自是一落千丈。于是石沐、石汕缩减用度,盘整产业,结交官员,生意总算保住了三成,但利润远不如前。石家多方活动,为石政在郡中为谋到主簿一职。但石政不谙官场事务,没两年就郁积成疾,回家养病。石沐、石汕不忍苛责,暗自哀叹,三五年内相继而亡。

高氏生有两子,长子六岁生日宴时意外溺水而亡;中年生下石梵后,夫妻俩百般呵护。石梵周岁抓揪,连抓三次念珠;十五年后已是面如冠玉、聪明伶俐的翩翩少年。石梵与姑母孤女萧缃青梅竹马,互生情愫,非卿不娶。高氏虽素不喜欢萧缃,但拗不过独子,应允了这门婚事。婚后二人琴瑟和谐,萧缃十月怀胎生下一子。时值大业末年,战乱连连,婴儿胎里不足,出生后未满周岁便夭折了。那萧缃本就体弱多愁,经不住丧子之痛,整日流泪悲叹,半年后撒手人寰。

石梵将爱妻葬于桃花山后像是换了一个人,不再与人吟诗作画,而是专心帮助父亲打理生意,只是拒绝父母为他续弦。武德九年,石政、高氏接连病逝,石梵守孝三年后就在觉山寺剃度出了家。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