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1.外戚的起始点

?看题目就知道,没那么简单。因为古往今来有不少的文人墨客都在描写前面三朝(夏朝、商朝和周朝如何兴盛,如何守成,到最后又如何衰落。但是这都不是关键。

那么,关键又在哪里呢?我们这一期的节目就为大家一一解释。

夏朝一共支撑了470年,商朝一共支撑了554年,周朝一共支撑了791年,如果换算成东西两朝的话,那么支持的年数可就多了去了。

首先来说西周,西周时我们华夏奴隶主贵族政治的一个顶峰,创造了无比辉煌的的文明。

西周创造的文明:

1固定住了父死子继的即位模式,将商朝创立的嫡长子继承制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放眼前三朝的历史传承,我们可以看到夏国实行的是父死子继的继位制度,从夏启到太康,从少康到帝杼,每一代都是父子相袭;商朝实行的是兄终弟及的制度,但是商朝的这个制度导致了商朝中后期形成的一次内乱的发生,这一点我们会在后面讲到。周朝则是将两个制度加以融合,但是主要还是实行夏朝的制度。这是为什么呢?

想想也明白了,任何一个王朝都是踏着前面一个王朝的鲜血而建立起来的,如果周朝向商朝那个样子搞下去,那么很有可能会垮台。因为周朝的诸侯都是跟着姬昌打天下的,姬昌“创业过半,而中道崩殂。天下三分有二,子受(帝辛的名讳疲蔽。”对商朝而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如果在恢复商朝旧制,那很有可能会造成天下再度分裂。

况且此刻周天子并不是一枝独大,那个时候的周天子相当于现在的m国总统,虽然有着比其他诸侯国大一点的权力,但是还是得遵照宪法里面的职责办事,万事都脱不了“权衡”二字。

周天子的境遇可想而知,本来自己想当一个独立执掌全国权利的君主,但是内事问权臣,外事得看那些兄弟们的眼色行事。所以有的时候分权制衡理论也说不清楚。洛克先生的学说和孟德斯鸠的学说有的时候还是弊大于利。

如果说东汉王朝是外戚主政的开始,这种说法并不怎么正确,因为真正是外戚进入朝堂之上的,正是西周王朝的建国君主,也就是姬发。

姬发为什么将外戚制度引进到了周朝,那还是得要从周朝建立的过程开始说起。周朝的建国者姬发在姬昌死后接手了三分之二个华夏国(那时候的华夏国当然也没有多大。

这个华夏国并不是指的现在拥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大国,而是指的是拥有着320万平方公里的商王朝。

商王朝实行的兄終弟及制度,实际上是商朝中期实行的一种不必要的政策,商朝开头的两位君王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制度,但是商汤太能活了,所以将自己的儿子太丁熬死了,紧接着孙子外丙即位。这种政策还是可行的。但是商朝中期开始,由于这种制度遭受到了破坏,兄終弟及制度开始遭受到了挫折。

九世之乱之后,虽然有盘庚、武丁的作为,但是商超已经滑向了深渊。武丁死后,国家再度陷入混乱。商朝从此万劫不复。

周文王姬昌从起兵之日起,就宣传自己是夏后氏,也就是继承夏朝的遗志灭亡殷商的政权,最终由他的儿子姬发继承王位完成了他的夙愿。

但姬发也继续秉承夏朝的志向,最终采取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

2制《周礼》。周朝的礼节是在周朝的第二任国王周成王姬诵的时代制造成功的。周成王十三岁即位,因为还是一个小孩子,所以有姬旦和姬奭两个人辅政。

周公旦是一位在文学上面很继承自己父亲的人,虽然军事方面不如他的二哥做的贡献大,但是在礼法上面,他做的贡献是远远超过自己的那位国王哥哥的。

3树立井田制和对商人的管辖制度。商朝的人一直都在周朝的专政范围内,所以周朝的人一直想要将商人压制到死。

不过这一时期,商朝的流亡政权已经建立了,商朝国王文丁的儿子、帝乙的弟弟、纣王的叔叔箕子已经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了一个朝鲜政权,所以说商朝还是得以存续的。

4树立正义的外戚制度。西周朝的外戚制度可以说是有周武王和周成王一起竖立起来的。但是那个时候的外戚制度还是含有非常大的正义性的。

首先介绍一下周武王的外戚家族。周武王的王后名叫邑姜,你也可以说她叫姜邑(因为古代的女子都是西洋命名方式,名在前,姓在后。比方说前面的施喜妺、苏己妲以及后面的姒褒,如果不知道我说的是什么,大家可以将他们的名字倒过来读。

说周武王的王后叫姜邑,大家就知道她的父亲和他的哥哥叫什么了。不错,他的哥哥名叫姜伋或者吕伋(得看一下是按姓念还是按氏念,姜姓吕氏。她的父亲那名气就更大了,她的父亲就是姜尚姜子牙。

也就是说黄帝和炎帝的后代最终结为了一家,周成王是真正的“炎黄子孙”。

周武王对这位老丈人(也就是姜子牙是十分的客气,临终之前还让他和自己的弟弟一同辅佐周成王。

周成王在十九岁那年获得了全部的权力,姜尚也去封国就封。但是十六年之后,当他的外孙也谢世之后,他又开始辅佐那位外曾孙。

等到姜尚辅佐了周康王的第五年,姜尚也病故了,第一个外戚家族结束。

其实周朝的外戚是十分的清明的,他们懂得如何辅佐国王,日本明治维新前的皇室、公卿和武将之间的关系就是秉承着周王朝的关系,所以日本皇室才真正支撑了这么久。

这样说起来,皇帝不掌权还是件好事呢。那么这个剧场版就讲到这里吧,如果讲得过于多,那就真成传统意义上的照本宣科了。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