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一)

前言:《绝对本源之零点风暴》这本书,一则是宣扬爱国反日思想,另一方面,也希望能够宣扬中华优秀文化。要做到后一点并不容易。出于笔者本身水平的问题,很多东西都无法表达出来。那么,众多前辈高手的文字,或许能够帮我们多了解一些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史的深深内涵。所以,就设立了这么一个《学点儿历史》。

青铜时代的蕨类战争

作者:潇水

第一章三皇神迹(46亿——5000年前

其实地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46亿年前的地球,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是个大火球,红彤彤地,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而光秃秃,像一堆核废料。38亿年前,中国的阿华北平原耸出海面(其它地方还在海底。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慢慢吞吞冒出生命,很多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地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汁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的时候,陆地上边开始冒出森林。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小行星的撞击给害苦了,恐龙混了1亿多年就绝了迹。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开始在天上飞,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将近一亿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要“the

end”的时候,成形的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跚着出现在草野上。

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她身高一米零零左右,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得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露茜”并不是孤独的,因为在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这帮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肯尼亚地区,如今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此外,还有一些落单的“前辈”们,独自游荡非洲,不知是野兽吃了他们,还是他们吃了野兽,总之他们的骨头都不全,有的只有脑袋,或是零星的大腿,东一块,西一块,撒丢在非洲大陆上。

这些三百万年前最早的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旧石器时代的曙光。于是人们有理由暂时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

而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算是最早的了(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烤肉骨头吃,因为附近有火烤骨头的遗迹。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能够直立行走了(不知道怎么判断出的,faint!。总之这个相貌堂堂、牙齿发达、吃烤肉的家伙,终于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

接着,从湖北郧西县的神雾岭白龙洞也发现好几颗古老的人牙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不知道是动物吃了他,还是他吃了动物。

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找到了“蓝田人”的一小块脑壳和三颗牙齿,是五六十万年前的,跟三门马、大熊猫、鼢鼠、李氏野猪、葛氏斑鹿、中国鬣狗、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獏等可爱的动物生活在一起。

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或三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男的身高162米,女的152。住在这帮人楼上的则是“山顶洞人”,一共是八个人。他们八个像大学生那样合住一个寝室(洞里,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头(另外五个人头不知道去哪玩了。

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来缝制衣服穿,至于用的线,则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动物韧带和葛麻纤维,衣料是獾、鹿、狐狸、野兔的皮。他们脖子上还挂着海贝,脑袋上插着鸟的骨头、鱼的骨头。石珠、鱼骨都用赤铁矿粉染成红色。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希奇难得,穿成一串,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值钱,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种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他们的脑容量已经跟现代人一样了,难怪这样懂得臭美,并且两万年前的亚洲人开始向美洲移民,穿过白令海峡。

兽皮主要是、野兔、野牛和羚羊皮,

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如今都死了。活着的时候,他们使用过石斧和削尖了的木棒,但是不会种粮食,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旧石器时代(三百万年前至一万年前。他们还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箭头是石头的,出土于山西朔县峙峪,二万八千年前。当时人们看到乌鸦歇在柘树上,把树枝深深地压弯了。当乌鸦飞起,树枝猛地弹起来,打得乌鸦直叫。人们因此发明了弓。最初的弓是用来发射弹丸的,后来把矛做小,安装上去发射,就是箭。

有了弓箭的人捕捉更多鸟兽,兽皮和羽毛制作衣服,培养人们爱美之心,但还没有文字,有三分之一的人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其他只活到十五。

这时人类的数量还是没有大野兽多。你随处可以看见巨型野兽在漫游,好多属于热带品种:板齿犀、三趾马、剑齿象、纳玛象、平额象、步氏羚羊,都是些好听的名字,它们在山西、陕西、河南一带陪伴着我们的祖先。我们的祖先在吃它们的同时,喜欢砸开它们的脑壳和骨干,吸食它的骨髓,并且把砸坏了的动物骨头,做成古代的针、吸管、鱼钩、勺子、笛子、纺织的梭子。

说实在的,砸击这个动作,是祖先们掌握的第一个有意义的动作。比砸击更原始更愚蠢的是摔击,如果摔不好,摔出来的东西什么都不是,那是大猩猩才干的笨事。而砸击的程序则高明的多:把一块石头a垫在下边,上放另一块石头b,手执石头c,对石头b进行无情砸击,石头b纷纷掉渣、崩裂,终于按照祖先的需求被锻炼成精细的石器产品——有刮削器、砍砸器、手斧、尖状器等等。这个动作基本上跟现代妇女在厨房里切黄瓜差不多,有几百万年历史了,从旧石器时代(三百万年前起就开始做这个动作了。

旧石器晚期,人们还发明了钻孔技术,磨擦取火和钻木取火,也就是传说中的“燧人氏”时代,燧人氏先生发明的火技术,使得人们吃上烤肉,化掉腥臊,不再闹肠胃病了。

在“燧人氏时代”,人们怎么吃饭呢?最初,他们直接把肉放在火上烤。但这很容易烤焦,所以也用泥涂抹,然后再烤,就像现代的“叫花鸡、纸包鸡”那样(二鸡的吃法很有古风。同时还有一种“石煮法”,也很原始。用大树皮、野兽皮折成船形,注满水,放进肉和野菜。然后把石子放在火堆上烤热了,扔进这船水里,慢慢把食物烫熟。目前饭馆里的“桑拿虾”很接近它,也有古风,却起了洋名。第三种做法叫做“石板烧”,就是在火堆上架起石板,把鸡鸭鱼肉和蔬菜放在上边烧,类似现在地“铁板牛肉”。

这些做饭的方法都很麻烦,在饿急眼了的时候,等不及烤石头,人就直接拿生的吃了。所以,即使在“燧人氏时代”(旧石器晚期人们仍然经常吃半生不属的东西。

一万年前,新石器时代开始了。这时候,人类光荣掌握了比砸击更有意义的动作,就是“磨”。把细砂撒在水里,放在石器的表面,使劲地磨,磨啊磨啊,石器被磨得又平又整,又光又滑,刃部磨得锋利异常,可以刮胡子,砍东西的时候,一砍一个印儿,减少阻力。于是出现了石刀、石铲、石锄、石镰、石斧、石箭头,为砍树、种庄稼创造了前提。这些磨制的石器,就是新石器。

同时,名噪一时的河北省徐水县南庄头,发现了中国最早的一万年前的12块陶片,而北京怀柔、江西万年仙人洞、湖南、广西、广东的野外,都发现了一万年前后的陶器碎片,甚至有一两个整形的古怪陶罐。这都是祖先们捏了泥巴,在火上“烧”出来的文明碎片。

具体怎么做陶器呢?小型器物直接用手捏。大一点用野生葫芦,把葫芦外面涂上泥,架在火上烧成陶器。后来采取把泥巴捏成细条的办法,把这些长长的泥条,一圈圈地盘起来,就逐层盘出一个泥罐子(就像编草帽一样。这些技术希望大家都学一学,以后流落海岛的时候用的上。

不久出现了转轮,把一大块含有砂土的泥巴放在木质轮盘上,随着轮盘转,用手捏出各种优美曲线的泥罐子。然后拿起一个细绳,从根底一割,把泥罐子从轮盘上割下来。对于结构复杂的大罐子,比如带嘴儿的壶。需要在轮盘上分部块制作,然后实施拼接,放到600左右度的火上去烧。烧陶的火为了温度高,需要做成窑。窑需要有一个火膛,直径一米左右的圆筒,里边烧着柴禾。火膛上开十几个火眼,火苗从中冒出去,进入窑室(位

于火膛之上或侧面,窑室里安安静静地放着四五个挨烧的泥陶器:深的有盆,浅的有盘,胖的有罐,瘦的有瓶,有的还带盖子,带环提手。

陶器是一大历史进步,人们使用陶器的罐子煮饭、煮肉吃,变的轻松如意,大大改进了从前铁板烧、石煮法和叉烧肉的落后形式。人们信手就可以把陶器灌上水,架在火上煮吃的,随要随得(仿佛微波炉那么方便了。新石器时代,吃熟食才真正流行,对于人脑的发育,功莫大焉。

脑子一发育,苦恼就来了,人们开始思索自身的来源。“最初的人是从哪里来的?”——新石器时代的哲学家们吃饱喝足以后,咀嚼着羊肉,抱着羊骨头望着天空自问。

“人是从蛋里孵出来的。”——旁边吃了煮鸟蛋的伙伴回答。

“人是从树上生出来的。”——掏鸟蛋的说,他抬头看见河岸远处不见天日的原始森林。

“人是从月亮上掉下来的。”一位疯子说。

“要我说啊,人是女娲姐姐抟土捏成的!”发出这个豪言壮语的人,手里正捧着一个湿乎乎的泥罐子准备去烧成陶器。这个高明的论断很快成为最权威的学说,在全国范围得到流行。

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另一侧的两河流域,以及欧洲的地中海沿岸,非洲的埃及地区,也都有人不约而同地抱着泥罐子宣称:人类是用泥土粘成的,是普罗米休斯、耶和华用泥土塑造了人(说白了就是“亚当”先生啦。

时代真是不同了,陶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从制陶捏泥的工艺上领会出了人类的起源,并且开始在陶器上刻刻画画,弄出好些文字的雏形,文明的曙光已探出了地平线,而这一时期,距离今天,还有七八千年。

新石器时代之初,人们掌握了第四个有意思的动作——“挖”。大家不住石窟了,而是在黄土坡上挖出窑洞来。

但是人们很快又不喜欢窑洞了,改向竖着挖,挖出一个圆坑,坑里支起几根柱子,伸出地面,柱子顶上像蘑菇一样支起半个茅盖,就充做房子了。半边是茅盖,半边看着青天,上边漏雨,下边又潮,虽然可以用火或石灰把地面弄硬弄干,但人呆在坑里,总是不很爽。后来人们把茅盖做成全圆的,上边涂上防水的草泥。但是室内面积仍然很小,一般十平方米上下,仅能容纳二三人,圆形。后来流行方形的坑,在陕西黄土地上,出现百多平方米的方形大坑屋,简直是当时的杰作。由于坑太大了,屋顶太沉了,人们必须造出穹形顶、攒尖顶、一面坡顶、两面坡顶、四面坡锥体顶等等,外观摇曳多姿,把重量巧妙地分担在加密的墙体上。

这些坑屋,组成几百上千米见方的远古小村。

坑屋里没有现代意义的床,没有椅子也没有桌子,人们习惯坐在植物皮茎编的席子,或者兽皮上,看屋顶上的星星。屋顶上除了星星,还有茅草,由于风吹雨淋,表层形成灰白色的霉烂层,所以叫“白屋”(“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是也,这是劳动人民的标志性建筑,不过当时还没有有钱阶级,大家都住白屋。茅草不断霉烂,需年复一年地加铺新草,使草顶逐年增高,一旦草顶倒塌,一个房子就算使用完了。

坑屋取暖和做饭是用火塘,在靠近坑门口的地方。火塘是一个圆的浅坑,里边放着干柴枯木,坑边上用三块石头做成架子,可以把陶罐坐在三块石头上,煮肉吃。

人们围绕着火塘席地而坐,屁股下面垫着树皮、松毛、兽皮和杂草等纯天然无辐射的“坐具”。睡觉前,人们要把火塘附近的地面烧热,然后趁着余温,卧于热地上睡觉,这叫做“炙地眠”。火塘的火慢慢地乏了灭了。但火塘边上有古代的打火机,就是一个制作精巧的陶罐,里边放着特殊的植物,是保存火种用的,呈密封状态,用的时候,倒出一些火来。这个小陶罐是古代的火柴盒。

天亮了,男人们从这种古典的一次性的房子里钻出来,或者说,顺着台阶爬上来,因为从坑底到坑门口有几级台阶的。男人们拿着弓箭石矛渔网,出去捞鱼打猎。狗也跟着男人们出去了。“臭”这个字,就是一个狗在追逐野兽(甲骨文,引申为“嗅”,闻着味儿追。出土地狗的骨头往往是碎的,说明人们养狗也为了吃狗肉。

男人看见猛兽,把矛扔出去,像一只渴血的毒蛇,正扎在动物肚子上。矛尾还装着一种蝴蝶状的骨制品,是古代定向器,在飞行过程中起定向和平衡作用。动物挨了一矛,肯定不会立刻死,反而会带着矛就跑。为了避免受伤的野兽负矛而跑,还要在矛尾巴后面系个绳索,以免野兽不把矛还回来。野兽受伤,留下血迹,狗闻着味儿就追。野兽终于因为失血过多再也跑不动了。在一片狗吠声中,人赶到了,野兽垂死挣扎,你还要把矛从它身上拔下来,再次去掷击它,给他放血。

一般猎物都是斑鹿、麞、竹鼠、短尾兔、狐狸、羚羊、貉、獾,都是小体积动物(人只能欺负这帮小个子家伙了。打到大家伙扛不回来,就地把他切成肉条条,晒干了拿回家——其实他们鲜肉吃的不多,更多是肉干。并不是所有肉都用火烧熟了吃,肉干就只用太阳烧。现在人们也还做牛肉干,商场里有卖,这是很有古代遗风的吃法吧。

肉干拿回家,放在古代冰箱里储存起来。当时的冰箱,就是井。井不是喝水用的,井还比较浅,适合贮藏东西,盖上盖,坏蛋就无法进去偷吃了,并且有狗看着呢。其实当时贼不多,狗不抓贼,狗在远古时代的职责是拿耗子。

这“柴门闻犬吠”的坑屋就是祖先们的人生寄托,一般它都在河岸面朝太阳的阳坡上,地势相对较高,不致被水冲跑,又临近水源便于生活的。

几乎与黄河同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两岸,房子也星星火火地点缀起来了。就像北方人挖地穴一样,南方人搭鸟巢。这帮人住“干栏式长屋”,上面住人,下面堆放杂物。所谓干栏式长屋,就是以桩木做基础,上架横梁,构成楼板,架空于地面。楼板上立柱、作墙、盖顶,成为茅屋。这玩艺通风、防潮,是南方祖先的理想居址。栖息在木桩上躲避禽兽,也就是传说中“构木为巢”的“有巢氏”的时代了——这是七八千年前的中国。在战争年代,有巢氏的巢,经常被燧人氏的火烧掉(鲁迅语。

不要小看这个巢,它最令人惊叹的在于,木桩之间是通过榫卯结构连接(就像现在的椅子那样。木杠挖出的方孔或方栓,以此把两根木杠咬合一起。在金属工具出现以前的新石器时代,大量的榫卯结构的“巢”无疑是空前奇迹。

当夜色降临,天空暗蓝一片,大地无限寂静,只有一两个蛙声和远处的兽语。一位有巢氏的先民,蹲在窝棚上,样子有点像现代社会里的看瓜老头(蹲在西瓜地上的高架窝棚。他呼吸着清冷的遥远的空气,望着皎洁的月光,暗绿的森林。

在这样的不眠之夜,先民们鼓着肚子,开始思索宇宙的起源。星光投向大地,忘记照耀自身,只是无言闪烁,一切归于遗忘,你简直分不出这是古是今。

早晨,闲暇无事的先民爬出坑屋晒太阳,太阳圆滚滚的,像一个二流子,冒着火焰。旁边,人工的狗尾巴草在安静地生长,绿意星星点点。这刚刚九点半,离这一天的消灭还有缓悠悠的好一段时间。

“天地山川是怎么诞生的呢?”先民们回忆了早餐时吃到的鸡蛋,黄的部分叫阳,青的部分叫阴,前者像黄地,后者像苍天。于是先民从砸开鸡蛋壳的动作中领悟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像个鸡蛋,唯象无形,混混沌沌,窈窈冥冥。是谁使这个鸡蛋爆炸的呢?于是来了一位宇航员,他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他就是我们开创天地之始祖——盘古先生。

这位叫盘古的宇航员,拿着一把斧子对一个仿佛鸡蛋的球体施力。球体受力破裂,产生巨大的能量,诞生了无数的星云,扩张弥漫。鸡蛋清部分上浮,重浊鸡蛋黄下降,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地上有了草木河流,山陵鸟兽。

盘古造完天地,就离开地球,乘着宇宙飞船跑开了。可是他留下的杰作却是豆腐渣工程,使用了一段时间,发现并非完美,首先是四极废、九州裂,支撑着苍茫天穹东南西北四角的四座天柱山折断了,天上崩开一条巨大的裂口。天不周覆、地不周载了。卫生间下水道也发生堵塞,地面爆裂塌陷,烈焰从地心进发,焚毁森林;洪水从渊底喷涌,漂走山岭。妖魔鬼怪,恶禽猛兽,趁机肆虐,世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位优秀的宇航员“女娲”同志(女宇航员闻迅赶到。女娲发下大心愿,捉到一只大乌龟,断掉鳌足(四根,重建了四极天柱。然后进行伟大的补天工程。她找来很多与天一色的青石,以及白石、黄石、红石和黑石,放在柴堆上面。趁昆仑山古森林的大火还没熄灭,从那里抽出一棵带火的大树点燃芦柴,使得火焰忽地窜起,照亮了整个宇宙,五色石都被燃得通红。慢慢的,石块熔化了,饴糖似的流淌在天的裂缝中。待到芦柴成灰,看天空,青碧一色,仿佛从未破损过一般。

女娲又使用烧剩下的炉灰,填在地上裂开的大沟大壑里。天修复了,地填平了,她接着杀掉水妖黑龙,平息水患,此时才感觉真累了。她抹一抹如瀑布般奔流的汗水,在青山绿水中展开灿烂的笑容。她的名声从此泽被后世,光辉照耀万物,成为远古三皇之第一,人类之母亲。

女娲妈妈补天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十二丈、宽二十四丈的顽石三万六干五百零一块,她用了合计三万六干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此石自经锻炼,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不知道度过几世几劫,投胎到贾府,哈哈就是名唤“贾宝玉”的那位啦,被大文豪曹雪芹写在他的《红楼梦》。

据贾宝玉先生回忆,人类之母女娲炼石补天以后,开始拿泥巴造人,也就是贾宝玉所说的“男生是用泥巴做的,女生是用水做的。”

女娲抟起黄土,和上水,开始捏泥造人,这是个麻烦的重复劳动,一个一个泥人捏得她汗流浃背,手不暇给。于是她采取了拿了个细绳子,在大泥块上割,割下一个一个,越割越快,就像卖年糕的老头从年糕上割着卖那样。小人儿越来越多,嘻哈跳跃,围着女娲一起地喊“妈咪妈咪”。那些最初用黄土手捏的真品,就成了富贵的人,而绳割的泥巴,就成了贫贱低智商的人、坏蛋和恐怖分子(比如贾宝玉的同伴薛蟠之类。

此时的宇宙还不稳定,表现在阳气过盛,经常刮风,万物散落解体,果实不能成熟,于是,另外两名宇航员随后赶到:“朱襄氏”先生走下飞碟,拿出五弦瑟,引来阴气,安定众生,这是最早的音乐,朱襄氏创造的。接着,另一名宇航员“葛天氏”手持牛尾,踏脚而歌,是淳朴的古代乡村音乐。

女娲完成了使命之后,觉得很无聊,下一个事,就是给自己找一个老公。于是她认识了“伏羲氏”先生,远古三皇之第二。

伏羲氏有一段离奇的诞生经验。他的妈妈叫“华胥”(注意这个“华”字就是“华夏民族”的华,生活在西部黄土高坡,这一天他在甘肃省天水市地区溜达着玩,走到雷泽湖滨,忽然看见一个大脚印(可能是宇航员留下的。华胥受了诱惑,就伸着脚照着大脚印踩上去,一下子怀孕了,生下伏羲——这折射出远古女子没有固定丈夫的事实,也就是说,不知道孩子爹是谁,知其母,不知其父。

伏羲才智过人,蛇身人面,可以通神。他仰观天象,俯视大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是宇宙结构和运动的密码书,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八卦所围绕的太极图上,有两条旋臂,白色代表阳性物质、能量、信息;黑色代表阴性物质、能量、信息。阳性物质有辐射性,辐射中有衰减、冷却,所以又有“小黑点”。阴性物质有向心性,塌陷积聚能量,所以又有“小白点”。它们互相渗透交换,阴阳小鱼圈旋紧、旋松,喷发、塌缩,构成宇宙模式图的俯视平面图。

太极八卦不但可以解释天文、预报天气、占卜人事、推演日历,还可以数学计算、中医治病,乃至被“莱布尼兹”从中悟出二进制法则,创见了微积分。又在1和0计算的基础上,推出现代怪物“计算机”。并且,一些喜欢打架的人,还以八卦象动物之形,以乾为马,以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离为雉,坎为豕,艮为狗,兑为羊,练出一套“八卦掌”,强筋监骨,风生水起,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是谁在练太极,使用双截棍!干什么(咳东亚病夫的招牌,被我一脚踢开!哼哼哈兮!

伏羲还发挥聪明才智,大搞科技创新。当时蜘蛛是搞网络的,伏羲向他学习,把植物纤维在陶制的纺轮上编结成网,可以抓鱼抓虾,也可以设在林子里捕鸟捕野兽。这比旧石器时代的矛和箭有巨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捕到活的,加以驯养,开始了远古畜牧业,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伏羲也就成了畜牧文化的代表,被后代的饲养员们当作祖师爷供养。

伏羲还改革了传统的结绳记事,创造书契,发展文化事业。他并在宇航员“朱襄氏”五弦瑟的基础上,制作了三十五弦之瑟(灵感来自于弓,还发明了抱着渡水的葫芦。由于伏羲了不起,纯神的女娲,就下嫁给了半神的伏羲。

下面谈谈伏羲的婚后生活。他出面规范了娶嫁制度,抵制群婚乱伦,要结婚必须拿出两张鹿皮当见面礼,并且和他夫人女娲,成为模范夫妻,一时之选。他俩的“结婚的照片”被汉朝人画成这个样子:人首、蛇身、交尾。伏羲的鳞身与女娲的鳞身缠绕相交,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是两个鳞尾巴互相盘了好几圈。交尾合体,表示他们是我们的祖宗,称为“人文始祖”。他俩一人手里拿着圆规,一个拿直角尺(矩,表示他们为我们制定了“规矩”。也有个像上,伏羲手捧太阳,太阳里有一只金鸟,女娲手捧月亮,月亮里有只蟾蜍。“太阳”表示男性,“月亮”表示女性。

总之,俩人的剪影,很像一个葫芦,葫芦里边有很多籽(子嗣。后代人把结婚就叫“合卺”(念“合锦”,把两个瓢合成一个葫芦瓜的意思。伏羲、女娲,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他俩还生了一个女儿叫“宓妃”(读作“迷妃”。宓妃非常美丽,在洛阳附近的洛河渡河的时候,却被淹死了(可能因为没有很好掌握他爸爸发明的葫芦渡水技术。宓妃死后做了洛神,在河上施展“陵波微步,罗袜生尘”,被失意落魄的曹子建看见了,招惹了大诗人曹子建的爱情,作诗道:“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

屈原也追求过宓妃,在遭到合理拒绝以后,屈原改口骂道:“虽信美而无礼。”虽然长得够正点,但是太疯!没贤惠劲儿,不适合我们知识分子。

伏羲、女娲的结婚照像,你去河南淮阳县、河南南阳、甘肃天水之类都能看的到。在很多“羲皇故里”、“娲皇故里”、“人祖庙”里,每天都有来自海内外的游人,你可以挤进去拜访“伏羲、女娲”这对神雕侠侣。

(在古代、近代乃至现代很多地方,人们在“人祖庙”求子,是怎么求的呢?陕西潼关附近有一座人祖庙,每年搞两次庙会,那些不育的妇女,如果问题是出在丈夫身上,就夹着床单,怀里抱着布娃娃,进庙拜会女娲,半夜就宿于林中。附近的一些村里后生,上山找她们睡觉。次日清晨,这些不育妇女高高兴兴,低着头,带着求来的喜种,回家了。

据说孔子爸爸就是不育,是孔子妈妈上山祷告求神,才生下孔子的。

河南淮阳的人祖庙,也有这个功能,还表演“艳舞”,跳舞人互相蹭身子,动作使人联想到伏羲女娲的交尾像。

伏羲生活在我国西部,东部人民也有一位名誉祖先叫“太昊”,慢慢地也被人叫做伏羲。这位“太昊”牌的伏羲,葬在河南淮阳县(古代的陈国,这个坟也成了伏羲的坟。坟本身是真的,很大,经历三千五百年风雨剥蚀,今天依然可观。坟旁曾经走过周文王周武王时代的虎贲勇士,目睹过春秋战国的游食之士,徘徊过魏晋时期的风liu酒客,唐宋青楼的忘乡浪子,明末战场小卒,田舍郊外的晚清长工,以及民国初年的闹事学生,或者今天一个为爱情而闹心病的大学生。青春的光泽在他们之间以千百种形式传递着,只是没有人知道坟里确切埋的是谁。

西部的黄土好。

黄土并不贫瘠,《尚书》上说:“厥土惟黄壤,厥田惟上上。”就是赞美陕西、山西这块肥沃的黄土地,上面长着繁茂蔽日、野兽出没的丛林。

远古三皇女娲、伏羲、神农都生活在这片黄土上。女娲、伏羲生活在黄土高原的西南部——甘肃天水地区,现有全国最大的伏羲庙,号称“羲皇故里”,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大地湾遗址等等。

从女娲、伏羲的这个老家,沿渭水(就是泾渭分明的“渭河”向东三百里,就进入了陕西宝鸡地区,是神农氏的老家,在黄土高原正南部。

神农氏的妈妈叫“女登”,曾经一天没事干,就出门溜达,鬼使神差地走到渭水边上。她想办法过了渭河(也许是施展凌波微步,也许是抱着一捆大葫芦。过河以后,就到附近著名的旅游景点华山地区踏青。

一轮春日当空而照,柳梢的小风,使山根水畔踯躅着的女登更显年轻漂亮。突然,一道红光笼罩山脚,女登猛一抬头,看见一位带着龙头假面具的先生腾于雾中,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眼波lock在一起。刹那间,女登心灵悸动,碰撞出激情的火花。她拭一拭眼睛,定睛再望,已是霍然雾解,天空河水,光闪闪的,龙先生已经坐宇宙飞船飞去了。女登心中的似水柔情,一下子又全漏在沙里。

女登跌跌撞撞逃回家。郊外的这次浪漫之遇比春天伸出的最小的脚趾还短,可是谁成想十个月后,春天的脚步追赶上了她,送上一个“牛首人身”的小孩,作为礼物,在她怀里呱呱诞生了。这就是长着牛头的神农氏先生(没有继承他爸爸handsome的龙首,而成了牛魔王的样子。

从前,人神英雄“伏羲”,是伏羲妈妈踩了神的大脚印而怀孕的,神农氏也是这种无性生殖的路子。所有这些传说,不过是证实了远古女性,是常常发生一夜情罢了(野合。就是说,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女性的性伴侣不固定,生下的孩子不知道该管谁叫爹,于是敷衍出巨人脚印,以及后文还有的老虎、鸟蛋之类的故事,说他们是老虎老鹰的儿子,向社会舆论作出个含糊交待。

“牛头”的神农氏长大以后,看上去并不像牛魔王那样粗暴,其实他是极具仁慈、极具爱心的。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拿了一根棍子,在西部的黄土高坡上考察野生植物,是个十足内向的家伙。

当时,虽然伏羲先生启蒙了畜牧业,但人们吃的还都是行虫走兽,缺少碳水化合物与维生素。人们口腔溃疡严重,很多人得了夜盲症和脚气病。于是“神农氏”这位优秀青年,拎着跟棍子,到处收集谷物野种和蔬菜叶子以及治疗溃疡的仙丹妙药。他胆子很大,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就是他,逮着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终因食物中毒而休克,不省人事。别人给他吃了茶叶进行抢救,才活了过来。

要知道,那些味道好的,往往是能毒死人的,以至于我们的神农氏一天之中创下中毒七十次的记录。他弄到一根“赭鞭”,用鞭子逐一抽打,草们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于是神农氏不单单成为农业神,同时也成了医药神,后代供奉的药王大帝。为便于救死扶伤,他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流泪;诸如此类,把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以造福人类。

有人说他的这个鞭子,其实是结绳记事用的,按照药物特性分类,都编结在鞭子上,成为最古老的可移动的标本库,这个鞭子就是医学、植物学的图书馆。植物们都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编在他的图书馆上啦。

神农氏遍尝百草的果实,察悉酸甜苦辣的滋味,饥渴的样子跟后来的闹饥荒时候人们挖树皮一般无二。终于他的真诚感动了上苍,上苍下起了“粟子雨”,霹雳啪啦落谷子。神农把这些好玩艺捡回去种植,就形成了粟、黍之类的小米,为中国人确定了长达七千年的主食食谱。

神农氏在黄土高原上留在地粮食,现在还能找到一些:陕西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七千年前的一罐子小米粒和一罐子白菜或芥菜籽。同期,河北省的武安县还发现了专门的粮食窖,至今堆积着两三米深的腐朽谷物,达十余万斤之多,以及两架白花花的猪骨头,这都是七千年前的米和猪啊,还有鸡和狗的骨头。

七千年前是怎么种地的呢?首先,神农氏发明了挖土的“耜”(念肆,下边像铁铲,铲前缘中凹,可以叫“二齿铲”,质地是石头、兽骨的。神农氏带着他的哥们姐们、男女老少,春天出门,在肥沃的黄土高原上,用石斧砍掉树林,石刀砍断杂草,用“耜”挖土。大伙七手八脚,把狗尾巴草的种子塞到地里去,再放火烧掉地面上的杂草荆棘,草木灰就相当于为肥料。这就完成了刀耕火种的全过程。

种子埋下去,不用施肥。因为这些黄土是风吹来的,颗粒疏松,有孔隙,黄土颗粒上还有柱状纹,这都使得它形成乐“毛细虹吸现象”,犹如海绵,把蕴藏在深层土壤中的养料提升到顶层。顶层养分被庄稼消耗光了,下边的还可以通过“虹吸”现象升上去,黄土因此而具有了“自行肥效”的特殊能力。

神农氏播种下去是狗尾巴草,慢慢驯化之后,收获出可爱的“粟”,由于不用施肥,所以不含任何农药,吃了没病。收获的时候,使用石镰,只收割谷穗,秸秆不要,放火烧掉,作为下一年的草木灰。

须知,男人打猎虽然很努力,却往往却空手而归(有时候干脆被动物猎了他们,有了粟,才使得人们免于饥饱不定的生活。粟子脱壳以后就是金黄的小米。怎么脱壳呢?用石磨盘、石磨棒,是当时期引人注目的工具,样子像现代酷崽玩的滑板,长度在半米左右,带有三、四个矮足,板子表面磨得很平滑细致,大致为鞋底8字形或椭园形。把粟子放上去,拿磨棒(古代的擀面杖使劲地擀就是了,直到把粟子壳全部擀掉,露出金灿灿的小米。这个活一般让妇女干,汗水沾湿了垂下去的头发。这是古代妇女最有趣的减肥运用,经过这种消遣,妇女和小米都变得光鲜可爱。如今出土的磨盘上还留着她们的汗水呢吧,中部部分往往磨得都凹了下去(这个磨盘虽然好,但它容易撵着撵着就把米捻跑了,所以很快神农氏为大家发明了“杵臼”——就像药店捣药用的那个东西,不会把米跑出来了。

在从前的神农之世,人们有什么事就刻在木头上,或者记在绳子上,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掌握了这个,就算大学毕业。其它时间,据无政府主义者“庄子”先生报告,,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母不知其父,与麋鹿共处,耕而食,织而衣,无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隆也。这是庄子向往的太平盛世。

刚好和现在人的感觉相反,古代很多哲人如庄子孔子,认为历史是不断退化的,人类最好的境界,就是在神农那个时代,后来就越发毁灭,没有乐趣和可取了,所以这些哲人言必称尧舜禹,取法先王之法,向伏羲神农学习,而且学起来是那样绝望,不抱能学会的奢想。

神农有什么好呢,他那个时代比现在惨——神农和七千年前的其他人一样,普遍患有口腔疾患,主要症状表现为牙齿过早磨耗和脱落,许多人刚到40岁,牙齿即已部分或全部脱落,这时因为吃的好了。食用淀粉一类的好东西经常积存齿间,与口腔内细菌作用,产生蛀牙。有还的人吃东西吃相爷不好,生拉硬扯,粗嚼硬咬,导致牙床擦伤,引起细菌感染,造成牙槽牙根化脓坏死。

神农时候的一个17岁女孩,青春花季,如今在陕西临潼姜寨挖出来了,随身的骨珠项链(古代首饰达8577枚珠子之多。可见这位女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但她患有龋齿。牙疼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七千年前的人,疼的直要命的牙病患者占到人口三分之一。

神农时代的人,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一天才吃两顿饭。大约早上7点到9点中间吃一顿多量的早餐,叫大食;下午3点至5点吃简单的午餐,叫小食。此后,太阳下山就睡觉了,跟现在的农村一样(当然,现在的农村也不这样了。那时候甚至用不着点灯,也不需要专用的灯具。专用的灯具到了四千五百年后的青铜时代末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青铜的使用,生产效率提高了,可干的事越来越多了,晚上也要点灯干活了,才有晚饭吃了——每天吃到三餐。

七千年前,吃饭少一顿倒没关系,但没有炒菜的铁锅,而陶器传热慢,是不能炒菜的。所以神农氏每天吃的都是小米粥与菜、肉混在一个罐子里煮出来的糊糊,像猪吃的东西(不好意思。罐子架在火上煮,一旦没留神,就煮得焦糊了,所以必须专人搅动,防止糊锅底。搅得厉害了,一不小心,手里的骨铲还把陶罐弄打了。

这样喝稀饭是很容易就喝腻了的,想吃点干的吗?那就要在陶罐下边挖些孔,里边放上米,把这个带底孔的陶罐坐在沸腾的一个陶罐上,用下边陶罐的蒸汽,去加热上边的陶罐,也就是蒸了。蒸的小米干饭吃,比较香,比粥顶饱。这种设备后来做成了连体的,叫做“甑”,他可以蒸饭,也可以蒸鱼,蒸植物块茎(如古代白薯。我们可以管这个叫做饮食界的蒸汽革命,但神农氏为什么没有悟出“瓦特的蒸汽机”从而制造古代火车呢!只怪当时没有金属啊,这是七千年前最郁闷的事。理论上讲,七千年前,人们只会把泥架在柴禾上烧制陶器,从露天的柴禾进化为封闭的窑,但却制作不出金属来的,因为冶炼金属需要近千度的高温,当时也就弄到800度,烧陶器还好。

没有金属就有很多不便,比如神农氏的指甲长长了,没有剪指甲刀,他就只能用牙去咬,或者到岩石上面,把指甲磨平(跟老虎一样。如果神农氏想做一个独木舟,他很难用石器把一根大树挖空,而必须先在木头上烧火,烧掉一层,用石器刮掉一层木炭,再烧一层,再刮。烧大发了,就把“船”整个烧了。砍树也是这样,石器和火要配合一起用。

既然修整木头这么麻烦,当时的人死了就没有棺材,只是席子和树枝覆盖,最了不起是加一个棺材盖子,覆盖在坑顶,这个盖子往往是原木拼成的,没有刨平。不过小孩子好,小孩体积小,死了就放在陶器的瓮里埋着。

如果一个喜欢喝茶的人,喜欢吃辣椒、喝酒、抽烟,跑到七千年前的先王时代去,那就等于自投死路。不过他也许能喝得酒,因为酒是起源于放馊了的饭,当时放馊了的饭蛮多的,所以有非常原始的酒!

原始酒和饭混在一起,怎么喝呢。出土的滤酒器给了我们答案。它就像一个茶壶,一头把“馊饭”倒进去,壶中间挡了个竖立的筛子,酒水就在另一头涌现汇聚了,可以到出来喝。(在荒岛上可以学用之。

喝酒可以用陶碗,但这么沉甸甸的泥罐子,神农氏和他的哥们坐在地上抱着它喝,很不优美,所以大家使用轻便的木碗。可是木头容易糟烂,神农氏人就给它涂上天然植物漆,是最原始的漆器。饮酒,是穷富阶级开始分化的标识。

七千年前神农时代的人,还讨不到老婆。不过这样也好,你可以有很多“老婆”——当时流行狂欢节,选定特别的好节气,比如春分,神农氏组织大家到郊外什么美地方,温泉边上,搞节日大狂欢。一些青春少年,带上他们的野蛮女友,以及附近村子,认识和不认识的男男女女,在野外野炊。吃饱喝足就开始野合,一帮男女脱掉衣服,坐在水池里嬉戏,遇上互相中意的,就上岸去男欢女爱。各对情侣虽近在咫尺,皆互不妨碍,各行其素,甚至可以互换伴侣。这就是旧、新石器时代的“郊外野合”,作为习俗一直不同程度地保存下来,直到大周朝,都还是《周礼》上官方规定的全民活动,地点往往选在桑林。古代的桑林,就是现代的红灯区。

在郊外的欢乐谷(happyvalley里集体野合,直到大清朝,乃至近代,都有这个习俗。你努力去找找看,在我国云贵地区的瑶族、布依族、苗族之中,就会有收获。不论中国,世界各地也都能找到这样的例子。(少儿切勿模仿!。

七千年前,除了野外的欢乐谷是个好去处外,男生还可以去女生家里睡觉——所谓的“走访婚”。这样的古风仍然在如今民风淳朴的地区找得到,如云南永宁纳西族,就是女子不嫁、男子不娶。他们在劳动、集贸、娱乐等场所,男女只要认识了,双方愿意,男子当晚就可以到女方单独房间中过夜,次日天明,男子辞归。故每日清晨,各村落之间的道路上,来往者尽是青壮年男子(互相还打招呼呢。

这种“走访婚”比“郊外野合”要进步一些,但也没进步多少,只是从郊外转到女方家里来了,并从郊外的一帮人,换为家里的一对。

蒙古族“阿拉善旗”今天也还有这样的走访婚遗迹。老人们把姑娘嫁给一种器物,以马鞍或火钳为丈夫,事后姑娘就可以和不同的男子交往,在家接受走访,生下孩子归女方家。

“走访婚”男女之间没有共同的经济生活,甚至连早餐,男方都得回本族就食,子女归母方抚养。孩子和妈妈都不离开本族,一直到死。这是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的特征(基本上跟蚂蚁的社会差不多——无贬义。蚁后在母家里不停地产蛋,孩子长大后就属于母家一族,在母家当“工蚂”。

在当时,女人仍然是社会主导力量,种地、做衣服、生孩子这些大事,都是女人来抓的,贡献大。男人只是干干打猎的事,没什么利润。当时的女孩儿也比男孩金贵,死掉的女婴睡得棺材(是瓮都比男孩的瓮漂亮、舒适、宽敞的多,随葬品也丰富精致。瓮底下还要有一个小孔,供灵魂跑出来,从新投胎去。

因为女的占主导地位,跟人发生性关系,不认为是自己吃亏。每位女子可以和它族许多男子保持性走访关系,反之,男子亦然。男女暮合晨分,来去自由,主要是为了解决性苦闷,所以对长相、学历、体格、家庭、财力、心灵都不挑剔,往往一两个月就要换一个patne,一个女孩同时拥有十几个、十几个patne,是常事。唉,这可真是“野蛮女友”啊!

野蛮女友生下的孩子,真是难以确定其生父是谁。因为找不到爹,所以敷衍出伏羲、神农的“巨人脚印”等说法。因为没有固定的夫妻,所以坟墓里都是单个单个埋的,没有夫妻合葬。单个的坟越来越多了,往往进行大扫除,把他们骨头全挖出来,进行二次葬,所有的男人骨头葬在一处,女人骨头葬在一处。总之没有个体家庭概念。

试想一个社会没有家庭,那该多么随便也无拘无束阿。郊外野合、走访婚,这都是当时人的能事。但它都不能算结婚,只是很多一夜情罢了。七千年前的社会就是这样开放的。

开放也是要有代价的,色字头上一把刀。七千年前,孩子们的死亡率占到死亡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死掉是因为他们的年轻妈妈也死掉了——有一半的女性死在了二十几岁花季,这是早婚早育带来的恶果。当时女孩普遍怀孕年龄在15岁左右。过早的婚育导致女性发育系统的紊乱,未老先衰。过多的性生活成了女孩的催命符,临盆难产和产后细菌感染,成为母子的杀手锏。而即便养大了孩子,妈妈若在30岁死掉的话,她那15岁的孩子失去人的照顾,往往也是死路一条。七千年前的人,男女平均寿命在32岁左右(最小的一两岁,大的五十多岁。男人的平均寿命反倒比女人要长。这个数据一直保持了几千年没有大变化。

在神农统治期间,房屋和衣服得到了普及,一年四季的概念被明确,农耕技术较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劳动之余就闲着,玩最古老的玩具,陀螺,抽的他嗡嗡地叫。据鲁迅回忆,当时还出现了“杭育杭育”派的文学家,在扛木头的时候唱诗来的。

更多时候,人们则要背起筐子,出门采集,拎着一根棒子(一头削尖,到处乱走,就像拣垃圾的那样。

这根削尖的木棍,简直就像丐帮的打狗棍一样宝贝,功能多多。当时树枝上有很多财宝,李子、山丁、野樱桃、桃子,举起这个棍子把它们打下来。用这个棍子在河边草丛里翻草,也是一件乐事,鸟被惊跑了,一下子出现几十只光灿灿的鸟蛋。这个棍子还可以去掘蚂蚁的巢——不管是树上的蚂蚁巢还是土垒里的,蚂蚁蛋是高蛋白啊。

当遇上马蜂窝的时候,就在棍子上面栓上火把,举着烧死窝里的马蜂,再敲它下来。如果是男女搭配,就更加干活不累,你在前边吸引马蜂的攻击,后边女孩就拎着棍子上去扎蜂窝。马蜂窝如果在树洞里,就用烟熏,熏死它们以后,拿木棍把它挑出来。蜂蜜,是非常好的煮肉调料,古代的婴儿奶粉。

最主要的事情还是采集野菜,比如蕨菜和野葱,就用这根尖木棍把菜挖出来,木耳、香菇、古代白薯(芋类也要挖。

很多野菜当时吃是有毒的,要带回家,晒干才能吃,对于植物的块根,女孩们用杵臼捣成粉末,积累好几十斤,是古代的奶粉,饿得时候,充水泡着吃。

伟大的神农氏还专门创造了远古的农贸市场,采集来的各种好东西,都可以在农贸市场进行交换,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农贸市场有卖鸟蛋、卖鱼的还有卖动物皮子的——皮子可以做成衣服,夏天正着穿(毛朝外凉快,冬天反着穿(毛朝里,暖和。七千年前的农贸市场上,还有麻料纤维的衣服卖。

卖衣服的是个女孩,她还摆了地摊卖饮料!(植物根茎泡水,卖给远路口渴的你。相逢不饮空归去,洞口桃花也笑人。你知道,这个农贸市场也是很好的寻找异性patne的地点。背着一筐麻皮的你走在农贸市场(注意,你背筐的方法跟现在不太一样,是用带子绷在前额上,从两耳下伸到后背,拉着那里的筐。很多古人因此在头骨上留下了印痕,如果你筐里的麻比较好,拎着木棒的姿势也很酷,没准就能找到你在古时候的“野蛮女友”了。

你拎着打狗棍,把采集来的大麻,交给这位野蛮女友,作为做衣服的料子,换来她的饮料。(注意大麻不是吸食的。大麻的叶子可以煮菜粥吃,豆子可以煮豆吃。毒品大麻只是产自印度的某一变种。

古代的女孩手很巧,你的女友也不例外,她剥掉大麻、葛藤的皮,泡上几天,这些植物的皮就松散了。槌击几下,麻丝就出来了,再放进一些矿物质配方,使其脱胶,麻丝变得更麻利。接着把丝捏出来,这些长长的麻线先挂在脖子上。再利用陶制纺轮把麻丝捻成线。纺轮只有几个铜钱大,中间的小眼插个竹签子,系上几条麻丝,利用纺轮在悬坠状态的旋转时候的重力和扭力,把几绺麻线拧成结实的一根长线——这个纺轮是女孩的最爱,将来死后都要放在棺材里的。(插图

后边的工作建议你帮忙,这样可以建立起劳动中的友谊,那就是织布乐。织布说白了就是把麻线分成经线、纬线,相互垂直地排列起来,就是布了。经线一端固定在木架上,另一端系在你的腰际。女孩拿着纬线,借助梭子在经线上穿梭编织,一上一下(有点让人联想起小时候的女子跳皮筋。这样就把布织出来了,布的幅面很窄(相当于你的腰宽,比较稀疏,每平方厘米中约有经线10根,纬线26—28根,比现代农家的家织布稀疏点,线条偏粗,但是没关系,这毕竟你你们劳动的成果。如果你的这个“野蛮女友”天资聪颖,她还可以在穿梭编织纬线的时候,作出种种回纹、斜纹的暗花来,有些植物的块根捣烂可以流出各类颜色的汁来,用于把布染成美丽颜色。

七千年前的布,一根都没有保存下来,只是在一些出土陶器上发现了布纹痕迹。这是制陶的时候,把布垫在了泥罐子下面,印上的。

有了布,后面就可以做衣服了,这就不用我教了。七千年前的女孩自会做衣服。

如果你非要问她们,是怎么学会织布成衣的?她们会说这也是神农氏的发明。这一时代的神农氏不但发明了谷物耕作、集贸商业、中医草药,还发明了麻布衣服。

白云仓狗,梭梭而过。七千年前神农时代母系氏族的人们,脱离了原始的狩猎打鱼,过着男人耕种而食、女孩织麻而衣的朴素生活,没有战争,没有盗贼,没有焦虑,其乐溶溶的大同社会,难怪被庄子、孔子无限向往呢。这个小国寡民的美好时代又持续了两千多年,直到五千年前,一个来自游牧部落名叫“黄帝”的人,打破了它的安宁。

我们说,从前老百姓打猎,猎物时多时少,总是饥一顿,饱一顿,有了神农氏开发农业,才半饥半饱了。半饥半饱也是一种进步啊,农业启蒙了,总有一天,顿顿都饱,以致于要减肥了。

神农氏晚年试图离开黄土高原,去外地搞扶农、扶贫工作,足迹向南,进入湖南境内就葬于湖南。现在湖南专有一个炎陵县,里边有很大的炎帝陵和炎帝庙。

细心的你也许会注意到,为什么神农氏死在湖南,他的陵庙却被叫炎帝庙了呢?

首先,我们可以发誓:在先秦著作上,炎帝肯定不是神农氏,俩人都是分家的。

可笑的是,到了西汉一朝,炎帝就被塞到了神农氏的户口本上,成为了神农氏的儿子,后来干脆偷偷摸摸成神农氏本人。炎帝与神农氏的户口合一了!

现代学者也都接受这个既成事实,在史材上都写作“炎帝神农氏”,这实在是个和稀泥的做法。好吧,我们就把“炎帝”理解成“神农氏”好了。“炎黄子孙”一词中的“炎帝”指的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启蒙了农业,以此资格,他成为炎黄子孙的名誉祖先——炎帝,恐怕没有人会不服气吧。

“炎帝神农氏”的几个儿子,我们下一章再说他,她的几个闺女,倒值得一提。其中一个闺女跟“赤松子”先生(当时的宇航员私奔了,俩人一起得道成仙。还有一个闺女瑶姬很漂亮,梦中遇见一位英俊的白马王子,于是得相思病死了。后来她在巫山上落户,曾送给治水英雄大禹一本水力学专著(天书。到了楚襄王时候,瑶姬变成巫山神女,成为了楚襄王性幻想的对象,和老楚发生了一段梦中交合。炎帝神农氏最小的女儿最著名,就是“精卫”小姐了,她早年不听劝告,未经许可在非游泳区游泳,结果溺水而死。后来化做一只呆鸟,每天飞来飞去,进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拦海造田工程。就是陶渊明作诗所说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了。精卫填海,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汪洋的东海,想把坏大海给活活堵死,有志气。只是这里填满一个海,隔壁必又冒出一个海,怎么办呢。你不让它冒,那么多的海水去哪里呢?

总之,伟大的炎帝神农氏的女儿们,都没得善终,这也反应了远古女孩,红颜寿短的事实吧。

七千年前神农时代,世界其它各地是什么样呢?全世界这时都差不多,都是新石器时代。但是没等多久,到了六千三百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像服用兴奋剂一样,迅速早熟,率先进入了“铜石并用”时代。意思就是说,他们有了金属!六千年前,苏美尔人用世界上最早的砖建造了巨大的台基式塔庙,这些神庙的遗址、泥砖、棺墓和出土的雕塑向我们证明,人类最早的城邦出现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岸地区——也就是小天王周杰伦唱的“我对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平原”的“美索不达米平原”——两河流域的意思。

这些很牛气的苏美尔人(sumeians还创造性地以烧制的泥版为书,拿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做笔,在泥版上边写下世界最早的“楔型文字”,两面写完后,泥版晾干、烧硬,成为一块块“书籍”。小天王写给他那谁的爱,就用的是泥版书写好埋在美索不达米平原上吧。这一文字系统在在军进五千五百年前已经相当成熟,比中国甲骨文早了将近两千多年。同时,苏美尔人已经大批使用青铜工具和武器(也早于中国两千来年,

到了距今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的城邦国家已经相当繁庶,数以十计之多:埃利都、乌尔、拉尔萨等等。城邦内部有着组织严密的祭司阶层和城邦常备军,不断发生政权更迭。城邦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水源和人口、财富,不断兼并战争不断,战争的丰功伟绩记录在出土的石碑上,参战一方规模动辄几千人。而楔型文字则记录了城邦土地转让买卖的合同,还有经济表报,上面大量提到奴隶。他们还施行一系列的税制改革,许多粮、油、酒等容器的盖上,扣着私人图章印迹,标志着商人的出现,乃至与遥远的印度发生贸易。

如果以青铜器、城市、礼仪和文字四个方面的出现作为判断文明的要素,那么在六千至五千年前时段的苏美尔人已经达到了文明的标准,率先在全世界第一个跨入文明的行列!而这时的中国,实则连夯土城墙都还没有,意味着小的城邦国家还都没出现。

苏美尔人先后创造了很多世界第一,他们率先开凿运河(在六千年前,率先使用牛拉的轮车、木船等运输工具,率先掌握用砖建拱技术,率先使用铜钉子,率先有了文字,使用十进位制与六十进位制:把一个圆周分为360度,一小时分为60分,一分钟分为60秒。他们还酿造古代啤酒,使用世界上最早的肥皂,他们有世界最早的犁,培养了全世界最早的小麦和大麦,把麦子磨成粉,和成面团,搁上发酵粉,烤成古代面包吃,并且加上蜂蜜作为甜味剂,还有椰枣汁,非常好吃,成为西方世界的主食。吃面,使西方世界走上了烘烤的路子,为了吃烤制品,苏美尔人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叉子。

世界上第二个跨入文明行列的是非洲北部尼罗河畔的埃及人。遗迹显示,埃及在距今五千五百年前开始有了城墙、砖房、青铜技术,这就是文明的标志——城邦国家。埃及的城邦国家出现得比两河流域晚五百年,但它中间有一个出名的家伙,就是scopin

king(蝎王,美国电影大片刚演过的,一个埃及早期城邦的国王。埃及紧随苏美尔人,发明了比楔型文字略晚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可以从左往右写也可以从右往左写的,但不是写在泥版上,而是莎纸草或石板上。

埃及人先后创造的世界第一也很多,他们发明了世界上最早历法,最早的玻璃,利用灯烟混和蛋蜜糖,制成世界最早的墨水,发明世界上最早的兽皮鼓,种植大麦、小麦、亚麻、葡萄、无花果,最早在建筑中使用铅垂线,把圆周率算到了316(而这时的中国还不知圆周率是何物,他们率先居住在带有楼梯带和地下室的楼房,房间里有世界最早的桌子和椅子(而中国的椅子是到了汉朝以后才有,差了太多年。埃及有世界最早的水坝和帆船,帆船在尼罗河上航行(我国一直到春秋时代还没有帆船。埃及人穿亚麻布料的衣服,带金银首饰(而不是中国的玉器,中国人爱玉不爱黄金,贵族妇女还坦着右肩,露出一个高贵的乳房在衣服外面,是当时最时髦的造型。他们的妇女孩率先在世界上使用红黄矿物质的化妆品,率先使用天平(以秤量金子。人们除了吃各种肉,还吃面食,面包烤成圆锥形,人头那么大,喝的是古代啤酒,比现代啤酒酒精度数高一倍——这也是修金字塔的工匠们的伙食——古代啤酒加面包。

种种迹象表明,在距今七千年前到四千年前的这一漫长时段,世界只有两大文明“古国”: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埃及地区。比较于他们在这一时段的上述种种世界第一,中国于之一时期,除了培育小米、养蚕和扎耳朵眼以外,几乎没有一个世界第一。事实上,中国在这一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青铜技术,没有城邦国家,有的只是黄帝战蚩尤的一段传说而已。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