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中国早期文化制度状况考(三)

中国早期文化制度状况考(三礼制

三,礼制

礼的起源一般有三种看法,其一是源于上古处理人与神之间关系的仪式,其二是如荀子所说圣人所作,其三可视为在人群体生活中,由于交流的需要而不断演变而来。

荀子所说“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而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作为一种先王崇拜,其实可归于其它两类,由“绝地天通”之例,其所言先王可视为那些聪明智慧可以通神的人。也可以设想,在人群体生活中,组织管理群体的智者,凭生活经验以及前人留下的传统,不断地对过往的规则改造,经过如此不断丰富便形成了西周至春秋之时的礼制。

(一,相见礼

古人很讲究交际礼节,《礼记》说:“无辞不相接也,无礼不相见也。”初次相见,必须请第三者介绍。去见人的人必须向所见的人行贽礼,贽就是见面时赠送的礼品,大贽用玉帛,小贽用禽兽果脯等物(男贽用玉帛禽鸟,女贽用果脯、干肉之类。见面时,宾主揖让,礼节颇繁。相见后又有主人拜宾还贽之礼。

(二,乡饮酒礼

这是居乡聚会之礼。行礼时,有主,有宾,有介(副宾。由年纪最老的人做大宾,饮酒奏乐,揖让周旋。《礼记》说这是表明“尊长养老”的意思。《礼记》记载的饮酒礼还有一种“燕礼”,燕通宴,是国君召集大夫、士开的宴会,据说燕礼是明君臣之义的。

(三,乡射礼

这是在乡饮酒之后所行的礼,射鹄设在堂下,比射的人一对对的揖让升堂,揖让下堂,在堂上比射,比输的人在堂下饮罚酒。《论语;八佾》有:“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是由国君召集大夫、士比射的礼,叫做“大射”,典礼十分隆重。射礼之外,还有一种“投壶”礼,是宾主用箭投射壶中,中者为胜,这都与古人尚武有关。

(四,聘礼

诸侯派使臣到友邦问好,叫做“聘礼”(天子诸侯之间也会有些种礼节。聘礼与朝礼类似,必有贡献,大致用玉帛之类。聘使在本国君主前受隆重的任使的礼命,到了所聘的国,先受那国君主的慰劳,然后在那国的宗庙里献币行礼。聘后又有宾主宴会与主君赠贿之礼。

(五,朝觐礼

诸侯朝见天子,叫做朝觐礼。行朝礼时,天子朝服依屏南面受礼,诸侯北面拜见。朝后也行宾主享礼。春秋时,小国诸侯对大国诸侯也行朝礼,其制度不可详考,大致礼数较为平等。晋文做盟主的时候,曾定下“诸侯三岁而聘,五岁而朝”的制度。此外,天子诸侯之间又有盟会之礼,盟是相会结盟,会是相会而不结盟。盟会都有主持其事的盟长,大抵是上国和大邦充任的。

(六,丧葬礼

丧礼是古人相当重视的礼,记载最多,虽然大部分都不可靠,但也可以想像出其大致情形。据说凡有病将要死的人必须睡在正屋的北墙下,死后移到牖下。刚死时,由一个人拿着死者的衣服上屋向北招魂三次,下屋时由另一个人把这衣服盖在死者的身上。于是设奠,赴告,受吊,男女聚守按时哭泣,和后世的丧礼差不多。小敛在户外,大敛在阼阶。小敛后移尸堂前,大敛后入棺过若干天,筮择圹地,营筑之后,卜期而葬。

殉葬用的器物有“明器”(模仿祭祀用的容器和摆设而制作的东西,明器是一种只具式样而不能实用的东西。明器以外也用其他的日用的器物殉葬,如“含”。高等的贵族有时甚至于拿活物是殉葬,也用草木之类制成的假人做从葬的仪卫,这叫做“芻(喂牲畜的草灵”(草人和“俑”(木偶。古时棺之外又有椁,椁是棺的外套,据说贵族的棺椁有好几吨重。古时只有平葬的墓而没有高葬的坟,坟是后起的制度。孔子曾因自己是四方奔波的人,恐怕过了多年回来要忘记,所以替他父母筑了高坟作为标记。

丧服的制度,据后世的记载也是非常的细密,但十之八九是不足信的,大抵古时也和后世一样居丧穿着素服。丧服用粗麻布或葛布等制成,丧期也因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说法不一定。《左传》中记齐桓子死,他的儿子晏婴穿着不缉边的粗麻布衣和草鞋,束着粗麻袋,手里拿着丧杖,吃着稀粥,住着倚墙的庐屋,睡着草席,枕着草,据说这是士的居丧礼节,但是否可信则无可考。

(七,籍礼

此礼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处理贵族与农业生产者之间经济关系的制度。《国语》里记载了此种礼节:

(1行礼前的准备:在立春前九天,先由太史观察天时和土壤的变化,在立春前五天,国王和百官分别到所斋之处,斋戒三天。

(2举行飨礼:飨礼是天子款待诸侯用的,款待诸侯的卿叫燕礼。到了举行籍礼的日子,先行飨礼,同燕礼一样是一种高级的乡饮酒礼,目的在于分别贵贱、长幼次序,为举行籍礼作准备。

(3进行籍礼:主要礼节是,王耕一拨(土旁,意为耕地时第一锹起出的土块,班三之(公卿百吏依次增加三倍,如公耕三拨,卿九拨等。庶人终于千亩,就是由庶人把此籍田耕作完毕。当庶人耕作时,百官要监督检查。

(4礼毕后的宴会:主要礼节是,王歆太牢,班尝之,庶人终食。就是先由王闻一下香味,再由百官尝一下滋味,最后由庶人吃完。宴后则行大射礼。

在西周春秋间,不仅天子、诸侯有籍田,有这种称为籍的收入,所有贵族都把籍作为其主要的一种收入。周初的土地制度是按籍法使用庶人的劳动力的,《春秋》三传,认为在鲁国鲁宣公十五年“初税亩”之前是实行籍法的。而籍礼,就是对籍法的一种维护。

关于籍田的来历:古时籍田上的收获按礼是用于祭祀的,《孟子;滕文公下》说:“礼曰:诸侯耕助(籍亦称助,以供粢(古时总称谷类,亦指祭祀用的谷物盛。”《礼记;祭统》也有类似看法。据说,天子诸侯所以亲耕,是把亲耕的田上的收获用来祭祀的,以示对鬼神和祖先的恭敬。如《礼记;祭义》说:

“是故昔者天子为籍千亩,冕而朱纮(古时帽子上的带子,躬秉耒(犁把,耒耜,农具统称;诸侯为籍百亩,冕而青纮,躬秉耒,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甜酒酪齐盛,于是乎取之,敬之至也。”

这说明籍田的收获用来祭祀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用途,就是布施给穷困的农夫,用于救济,二者结合叫做“媚于神而和于民”。只是后来,籍成了贵族的重要收入来源。

籍礼的产生:扬宽先生认为籍礼的产生源于原始社会未期,在原始社会未期的氏族中,如果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所有的集体耕作,都是由族长和长老带头进行的。在重要的劳动开始时,由族长和长老主持一种仪式,以组织和鼓励成员集体劳动。例如,海南黎族在解放前还保存着“合亩”制,意为“有血缘关系的集体”制,他们统一经营土地,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每个合亩有一个亩头,即“家长”,是集体生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同时又是富有生产经验和传统知识的人,也负有族里各种事务指导者的责任。黎人的各种农业劳动,开始时都有一定的仪式和禁忌,当耕田仪式举行时,亩头要先做几下象征性的挖土动作。类似周天子举行籍礼时要带头“耕一拨”。

由此可知,周代的籍礼与氏族社会这种仪式有一定关联,《礼记》里面所谓的亲耕祭祀与在此也有端绪,例如黎人除了平均分配产品外,还有所谓稻公稻母之说,指亩头在收获时到每块田捆取一两把稻子,并在捆扎处放一小团饭粒,表示是给祖宗吃的,黎人认为祖宗吃饱了才能帮助子孙看管稻谷,使来年稻谷丰收。

大约随着历史的发展,个体家庭分化出来之后,土地也分成了两部分,其一是私田,其二是公田,公田还要集体耕种,收获用来祭祀以及集体开支。但随着贵族国家出现,贵族zhan有了集体的田,虽然名义上贵族要负责集体的开支,但公田的收入大部分都归自己所有了。原来鼓励生产的仪式,也加入了监督的内容,仪式也更复杂了,更精致了。籍田的办法大约就是这样产生的。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