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冯玉祥与西北军—转贴

成败之鉴;北洋人物与民国风云1】冯玉祥与西北军特辑

作为源出北洋系的军人,冯玉祥(1882—1948民初以所部中央直属第十六混成旅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庞大军力,在昔又被称为“西北军”。

然而提到“西北军”这一称谓,虽在中华民国两京政府时期更多的时人会想到冯玉祥部,但因军界后起之秀杨虎城所部也曾在后来一较短时期内被称为“西北军”,故间或亦有人混淆不能辩其谁何。依传世文献,贵为中共首脑的毛xx,却也是此中人之一。

据后率部投共并与毛xx结为亲家的杨虎城旧部孔从洲(1906——1992,在《孔从洲回忆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中回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第一次与从未谋面的毛xx在北京会面时,曾记毛xx在此次闲聊中问其:

“为什么有两个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叫西北军;杨虎城的部队也叫西北军。究竟那个西北军是准确的呀!”

“我说:“杨虎城的西北军,从靖国军开始转战关中,成员人都是西北人,是就地域而言的。尤其是东北军进关(指潼关以后,人们就都叫东北军、西北军。冯玉样一九二四年发动北京政变失败后,被段棋端的政府赶出北京,任命他为‘西北边防督办’。以后他问直、奉联军作战失败,部队到绥远西部集结。一九二六年,他从苏联考察回来,在绥远五原誓师,经宁夏、甘肃,到达陕西解西安之围,他这个西北军,是就行军方向而言的。”

果如是记,则孔从洲之说不可不审。

首先,直至中华民国十九年冯玉祥部倾巢东出潼关参与“中原大战”前,冯玉祥部在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一直支配着除新疆之外的甘肃、陕西、宁夏、青海等西北省份政局。冯部不但在西北诸省驻军,西北省府主席一职亦多为冯部高级将领(刘郁芬、宋哲元、吉鸿昌、孙连仲等把持,冯部基本处于主导彼时西北军政大局之地位,绝非仅是“行军方向”而已。且较之冯部,杨虎城部势力甚弱,曾依附于冯部求存,且仅在“中原大战”后数年间奄有陕西大部、甘肃陇右一部,其他西北省份均无力染指,用左右西北政局的能力有控制的地域范围为衡量标准,以“西北军”名杨虎城部,并不副实。

其次,杨虎城部官兵大多是陕西省人,其他西北省籍人士甚少,省籍明显单一,实不足以为西北地域之代表。而冯玉祥军次西北时,麾下并非皆为与西北无地缘关系之冀鲁豫人,也曾广招西北省籍人(甘宁陕等入伍扩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授将衔之中共高级军官——少将最甚,凡渊源冯部者,多即冯部当年西北招募之新兵。,故较杨部反更具跨省域代表性。孔氏以畋域为别,有悖事实。

再者,“西北军”之用于冯玉祥部与杨虎城部称谓,有沿用时效之别。远在杨虎城尚非军界闻人时,中华民国媒体已使用“西北军”一词指代冯玉祥部。而坊间以“西北军”呼杨虎城部则时间甚晚(孔说“尤其是东北军进关(指潼关以后,人们就都叫东北军、西北军。”,近是。,且使用空间有限,沿用时间亦较名冯部为短——“西安事变”后随杨部逐步离析,坊间称杨部为“西北军”日鲜。而冯部虽在“中原大战”后四散,但余脉实力甚强,仍为军界不可忽视之存在,不似杨部余绪之孱弱——直至戡乱战争,以“西北军”为冯玉祥旧部渊源之代,尚在军界人事分析之时文史论中沿用不绝。

孔氏虽为时人,但其臆说之非,后人不可不察。

要之,作为中华民国特定历史时期之语汇,“西北军”一词,彼时更多的时候是冯玉祥部之谓,杨虎城部虽间亦分有其名,但徒有其名而不副之实。

以下《冯玉祥部基本派系述略》标题为hgc所拟,全文摘自《石敬亭将军口述年谱》(台北:中研院。《谈西北军的冯玉祥与张之江》原题为《从徐树铮注定难免一死:谈西北军的冯玉祥与张之江》,是以《春秋》杂志总第461期(1976年同名内容全文为发布底本。《冯玉祥的性格与事业成败》一文标题为hgc所拟,发布内容摘自《口述历史》第2期(台北:中研院收入之《征战西北——陕西省主席熊斌将军访问纪录》。

■■其中原发杂志之文,敬请转发者转贴时务必保留刊载原文之刊名与期数,以便他人。■■

■■■■■■■■■■■■■■■■■■■■

冯玉祥部基本派系述略

作者:石敬亭

【第十六混成旅为后之冯记西北军肇兴之基础;此期人事关系冯记西北军影响甚大,欲论冯玉祥部则不可不知此期冯部之人事渊源。兹录石敬亭述民国七年(西元1918年十六混成旅屯浦口时之编制与派系如下】

十六混成旅(乃至日後国民军之基本派系亦附述於此:

甲、娘家派(清末民初与冯同在二十镇之同志,其中不少参加武学研究会者。

赵席聘孙福田陈毓耀吴静斋张之江张树声张振扬鹿锺麟李鸣钟石敬亭李忻王冠军乜玉岭谷良友张维玺韩复榘等。

乙、三家店派,或名班匠派(左路备补军成立,冯亲自招募,前营官兵大半时间驻於三家店,守卫陆军部军械库。

孙良诚闻承烈韩占元刘玉山刘汝明李长清张奎文等。

丙、皖系(陆建章之人员

邹心镜(陆之外甥宋哲元(陆之文案董世修(陆之部下钱秋圃(皖人或为陆之同乡

丁、正牌(冯在陕西时尝组一模范连,训练优秀士兵。

过之纲席掖池葛金璋吉鸿昌韩德元马式宾石友三冯治安田金凯于培尧等。

戊、杂牌(各师拨至该混成旅者

孙连仲韩多峰赵多兴李多富张自忠刘大坎等。

己、学派

蒋鸿遇刘郁芬张吉士吴静南刘骥门致中等。

每逢阴历除夕,冯必召集娘家派众将领共吃饺子。娘家派人多位尊,而少掌实权。统军将领多为三家店派(班底及正牌,盖此辈均焕章所一手训练成功者也。皖系最弱。杂牌尚称不错,学派则互有消长。

■■■■■■■■■■■■■■■■■■■■■■■■■■■■■■■【以上全文完】

从徐树铮注定难免一死:谈西北军的冯玉祥与张之江

作者:悟明

民国十四年秋间,徐树铮在廊房被刺身死,当时南通状元张謇曾挽之以联云:

语谶无端,听大江东去歌残,忽然感流不尽英雄血;

边才正亟,叹蒲海西顾事大,从何处更得此龙虎人。

清未维新运动领导者,南海康有为亦挽之以词云:

其雄略足以横一世,其霸气足以隘九州;其才兼乎文武,其识通於新旧。既营内而拓外,翳杜断而房谋;又扬历乎域外,增学识於四洲。其喑鸣废千人,其洞视无全牛。其飞动高歌擅昆曲,其妩媚清词追柳周。大盗竟杀猛士兮!天人起邦家殄瘁之愁。假生百命之前,为人龙而寡俦。衰世乱而内争兮!碎明月於九幽。

张、康两老均未仕於北洋政府,且对当时武人素不轻许;而独对徐氏推崇备至,称之为猛士、为龙虎人,足见徐氏才兼文武,可与房、杜、韩、岳相伯仲。以如许一代风云名将,竟惨死於大盗冯玉祥之手,诚如段芝泉(祺瑞为徐氏所亲撰之行状所云:一言之不慎,遂及于祸。修短荣辱,冥冥中固有定敷;但冯之杀徐,其中大有政治阴谋在。笔者曩昔曾参冯戎幕,杀徐之役,适在冯属下的张之江军中,目覩其事,爰将这一民初大政治谋杀案的经过情形,缕述如下:

冯玉祥练兵有三要诀

在没有叙述本案之前,不妨先谈谈刺杀徐树铮之主角冯玉祥与配角张之江二人之生平行径与其意识形态。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因少时投军,长居保定,故满口操保定土音。性阴鸷,不学有术,治军却有其独特的手法,在北洋政府时代,他曾窃负时誉於一时。所部军风纪尚佳,差胜同时代的军阀。按理、治军严明,这原是军人份所应为,但在八表同昏的当时,他能做到不嫖不赌,而专心於治军,总算胜人一筹。冯的练兵要诀有三:

第一、他的兵源,是专门挑选直、鲁、豫三省的壮丁,燕赵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而且体力亦较胜於南人,朴质无华,易於统驭;

第二、兵丁入伍後,每人教以识字两百,不多不少,这样,既不能多读书籍,以致胡思乱想,而对冯所下达的粗浅命令或训话,却能融会贯通,收到实效;

第三、特重技能训练,如射击、大刀、木马、铁杠等操作。

冯自己平日的服装,也和士兵一样,穿的是二等兵的军服,亦不挂将级领章。经常每日黎明就到操场,先和幕僚们竞赛跳越障碍物,接着便集合全体官兵跑步、以及器械操等。约莫一小时後,他便登坛训话了,有时他还扮演着牧师的角色,军前说教,开口万能上帝,闭口耶稣基督,说得头头是道。他的音带微有雌音,尖锐高亢,而口若悬河,在不知不觉间,全军被麻醉了。

朝会的压轴戏,必定要呼口号,那是最机械、最疯狂不过的了;这也许是冯氏研究孙子兵法第十四篇有独到之处,才会使用这一套妙法。方式是:一番半真半假的问答。明明是在冰天雪地的气候下,冯偏要拉着喉咙问道:同志们,冷不冷?

全体官兵必高声答道:不冷!

冯又问:我训话是什麽,你们懂不懂?

老实说,农村子弟,原不识之无,权靠入伍後所读的两百大字,对於基督的大道理,大半是听不入耳的,於是全体官兵对冯的这一问,多直率地答道:不懂。

初时,笔者在旁听闻此一回答,心里一怔,以为冯对这答案一定不满,可能大发雷霆;那知他并不着恼,更不申斥,反而恰然自得,会心一笑了之。诚然,练兵能够练到说东就东,说西就西;唯命是听,莫敢支吾。可算练到火侯,实现了兵随将转的目的。所以,从这一方面来说,冯确有制造机器人的本领。

善於将兵却不会将将

冯虽善於将兵,但却不善於将将。他有个很坏的习惯,为着要表示自己切实掌握着无上的权威,每於大庭广众中,全军的士兵众目睽睽之下,严厉处罚他的属下高级将领。某次朝会时,笔者曾亲眼看到冯在督率全军晨操後,登坛将骂:他突然变成像一个恶魔似的,大发雷霆,声色俱厉。这时,他自己的职务是西北边防督办,将国民军总司令原职,已交予鹿锺麟;但他却在全军士兵面前,指责鹿不扎皮带抢险永定河,有违风纪,且不与士兵同甘苦,罪无可逭,应即罚跪。他的严令一下,鹿的两腿毫不犹豫,立即当众下跪不误。甘肃督办刘郁芬,也是冯手下大将之一,因为乘头等火车,冯当众斥责他怀有优越感,亦被罚跪。察哈尔都统张之江,因宠幸姬妾,而元配夫人终日以萝卜下饭,被冯侦知,亦於朝会罚跪。以上三员,均官拜上将,而冯视之若奴隶,导致民十九年中原大战时,冯落得个众叛亲离,全军瓦解。追原祸始,这都由於冯拙于将将所造成的恶果。

刘冯二人属一丘之貉

治军之道,贵在诚信相孚,恩威并济,而权术、催眠术道些戏法,极不宜渗入於精神教育中。但冯氏一生不知诚信二字为何物,徒以权术、催眠术取快於一时。他虽然规定每名士兵只准认两百个字,而对西北军的高级将领们,却规定他们必须读线装书,平时要以红朱圈点句读,然後由他本人举行定期口试,以考试成绩的优劣,作为升迁的标准。刘郁芬善於逢迎,凡书中警句,除以红硃圈点外,还特加红线标记,以示有所心得,益藉此以献媚於冯。果然,他的升官较其他将领为快,以至戚而兼冯之入门弟子。某次,笔者和其他幕友们借到刘手批的古文辞类纂一书,讵料不读便罢,读了反而使人啼笑皆非。最妙的,他把展禽论祀爰居的文末是岁也,海多大风,冬煗。的这几赘语,竟视为奇文,加以浓圈密点。并注云:煗(媛应读为輭;荚(策应读为夹。又注柳下季不知是何人?按、柳下季即柳下惠,亦即展禽。刘对此竟懵然不知,且加注其义,可见其对读书全是一知半解,与冯玉祥同出一辙;至其狡诈多变,更是深得冯之炉火薪传;难怪其在抗战期中,竟投靠南京伪组织,荣任汪伪政权下之开封绥靖主任。这和冯在战後剿共戡乱期中,叛国投共,终於葬身黑海,诚属一丘之貉!

综冯玉祥之生平,好标奇立异,徒斤斤於小节,而不能容人纳物,对世间的一切都抱着否定的态度;对任何人也都存疑,甚至视为敌人,至亲好友,亦不例外。他自称信奉基督,其实,世界上那有这样的基督徒呢?

说到基督徒,张之江可称是西北军中第一人。他在枪杀徐树铮前,自费精印新旧约圣经一万部,分赠军中同志,冯玉祥称他为大主教。张曾修造大教堂一所,每逢礼拜日,宣道其中,实行军教主义,并自称为真救世军。西北军军教主义,并自称为真救世军。西北军的臂章,并以真字当头,上面写着真救国、真爱民。国民军之称,似滥觞於此。

张之江所印圣经,封面自题:此天下之大经也。金字辉煌,并亲署其名于上。初印本且有张亲撰的序文,内容不知所云。嗣经王正廷之劝告,始行删去。

冯军内部组织最复杂

驱除直系後的西北军,真是三教九流,无所不包。除基督教外,尚有回教,以马鸿逵为首,嗣後有宁夏青海的发展。另有喇嘛教,故宋哲元始能就任热河都统,并与外蒙哲布尊丹巴暗中勾结。实则西北军本身之基督教活动亦有政治性的作用。绥远河套一带,原系天主教的势力范围,归绥一英国人所办的和记牧场,即包括新旧两教派系。自西北军占据绥远後,将新旧两派同时打倒,并悉数没收其财产。冯军牧师余心清,直到民卅八年北平沦陷前,才发觉乃一不折不扣的共谍。另一牧师朴化人,乃冯之御用特务,民十四年徐树铮北上遇难,即朴化人由上海发于冯的情报种其因。

冯军的组织表面上看起来很单纯,实则相当复杂,除上述回教、喇嘛教及基督教外,尚有帮会分子渗杂其中,为首的是冯玉祥的大哥冯基道。此一千面人,集美以美会长老、青帮通字辈、及红帮大哥於一身。冯浑名马二先生,外人每误解马二为冯字,殊不知他原有二爷和二先生之别称,亦即由帮会分子冯基道大哥排下来的。西北军进据张家口後,这位冯大哥经营汽车交易,侦悉张家口与库伦之间若以汽车载运私货,可获暴利,乃向冯二爷进言,於是冯玉祥便在张家口自设一西北汽车公司,以开设玩具和制罐工厂的项康元为总经理,以留法回国的曾向午为厂长,强将原有民营之道奇卡车四十多辆,悉数没收,以充冯走私之用。厥後苏俄援冯的军火,亦即利用这批车队为运输工具。冯基道所领导下的帮会,对冯玉祥私人势力的发展帮助甚大,这一秘密,非冯军之核心分子,难知其详,容後再谈。

姨太奢侈张之江罚跪

按张之江在帮会组织中,辈份原亦高过冯玉祥,他的年龄长冯一岁,算来在西北军中除了居客卿地位的前江苏省长王铁珊和司法总长徐季龙外,应以张之江的年纪为最大。初期的冯系,除王金铭、施从云两人已於辛亥革命滦州起义之役殉难外,所余的只有冯玉祥、李鸣钟和张之江三个人。李鸣钟有福将之称,张之江则为战将,冯的天下有一半是他打来的。西北军据张家口时,张之江适主察(哈尔政,已属方面大员,但冯仍以奴隶视之,连对部下将领姨太太的小事,冯都要加以管束。

其实,西北军将领拥有小老婆的,也只有张之江一个人。冯素以家长自居,任何高级将领的住宅,他都可以不经通报随意进出,以便视察管教。某日傍晚,冯又贼头贼脑地往张的姨太太住宅後门窥探,瞥见垃圾箱里,堆满了西瓜皮、苹果皮、葡萄蔓、燕窝毛和鸡毛之类的废物;良以是时适逢岁尽冬寒,冰雪载途,瓜果在北方其名贵有如黄金珠宝;西北军素以俭朴著称,竟有这样阔气的姨太太,如此豪奢享受,冯自是赫然震怒。接着,他连步又去张之江的元配夫人的住处侦察,却见四壁萧然,一灯如豆。冯用手电筒环墙一照,只看到所挂的尽是罗卜皮、烂菜绿色小说网然心会处回复日期:2005102413:46:07

转载自《成败之鉴》

++++++++++++++++++++++++++++++++++++++++++++++++++++++++++++++++++++++++++++++++++++++++

西北军将领录(五冯玉祥的十三太保

相传唐朝末年,大军阀李克用曾收了十三个义子,并将这十三个义子都封为太保。从此以后,人们对某些大人物的一些亲信下属往往喜欢冠以十三太保之称,比如复兴社十三太保等等。冯玉祥的十三太保,是指人们对16混成旅中期,一批因作战勇敢而受冯玉祥亲信的中下级军官的称呼,据说这帮人还有个什么组织。其中一半人名气较大,做到上将、省主席,成为一方诸侯;另一半相对名气较小,没成什么大气候。

韩复榘18901938字向方,河北霸县人。西北军中五虎之一。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军阀之一,这要拜相声《关公战秦琼》所赐,其实,这个段子如果把主角改为张宗昌他爸爸倒更合适(张宗昌为其父祝寿倒是史有所载。韩复榘1910年入20镇,因长得秀气、又有文化,很受冯喜爱,让他当司书,并一起参加滦州起义,失败后被遣返回乡。第二年重回冯部,从文书、司务长逐渐升至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六军长,第三方面军总指挥。1928年后任20师长,河南省主席。29年背叛恩师投靠蒋介石,任第三军团长,后任山东省主席。韩的叛变对冯打击极大,他连续几天又哭又骂,还打自己嘴巴,情绪消沉、自信心大减。可以说,西北军的溃散,韩应负第一位责任。尽管中原大战后韩邀老长官到泰山居住,冯对韩表面上也很客气,但内心对他仍非常恼怒。抗战开始后,韩任五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不与日寇作战,带部队逃跑,加之曾与刘湘密谋倒蒋,惹恼了蒋介石,将其逮捕枪毙。韩被捕后,大老婆高艺珍曾求冯说情,冯避而不见,还对部下说:我如有权,早在济南就把他枪毙了。韩复榘是个具有多重色彩的军阀,他治鲁八年也并非一无可取,他比较注重教育事业发展,办学校,保证教育经费等等;剿匪也很有成效;他主张发展民族资本,赞同“限制资本”,反对垄断,他曾说过:“资本愈发达,贫富的差别愈大,结果苦乐不均,社会的痛苦就一天比一天加深。”韩复榘流传下来的段子很多,大多是他随心所欲、胡乱判案的故事,让人看了可恨可气又可笑。韩复榘最不可饶恕的罪行是残杀共产党员,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毛岸英的岳父刘谦初都是被韩所杀。山东的党组织几乎被他破坏殆尽,造成30年代中期山东几无共产党活动。

石友三:18911940字汉章,吉林长春人。著名的倒戈将军,西北军中五虎之一。最初表现还是不错的,因作战勇敢、善于带兵颇受冯的赏识。任16混成旅三团二营长时,该营是冯的王牌部队,黎元洪大总统、日本公使来冯部参观时都到该营参观。由于该营提拔的官长多,逐渐形成了石友三为首的一个小集团。后升为旅长、师长、军长。南口大战时第一次叛冯,和铁哥们韩复榘投靠阎锡山,从此养成倒戈习惯。这个习惯养成后,大概就和妇女习惯性流产一样,想收都收不住。五原誓师后石又叛晋,重回冯部。但因曾经失贞,不再受冯及亲信信任,于是1929年再次携韩叛冯,投靠蒋介石,并当了安徽省主席。但当年受唐生智鼓惑,再次叛蒋投唐,并用几十门大炮齐轰南京,造成南京大乱。没多久唐生智失败,石又再次投阎。中原大战开始,再次回到冯麾下。没多久看到冯阎联军要失败,第三次叛冯,投靠张学良。没多久,又叛变张学良改投两广政府,结果这次被蒋张合击,彻底打垮,老本蚀尽,只好投靠韩复榘。但不久,石不甘寂寞,又跑到天津和日本人勾结。宋哲元怕他惹事,收编他当了冀北保安司令。抗战爆发后,石友三先联共后*,受到蒋介石嘉奖,先后任181师长、69军长、39集团军总司令、冀察战区副总指挥兼察哈尔省主席。但不久,因搞摩擦遭到八路军狠狠打击,于是倒戈的瘾又犯了,这次干脆不顾民族大义,准备投靠日本人,结果遭到下属的不满,被高树勋设计逮捕并活埋。石友三很喜欢活埋人,因此被称为屠夫,曾活埋过石敬亭的外甥,活埋过冯玉祥派到石部的参谋长,这次自己被活埋,正应了那句老话,“天网恢恢,报应不爽”。

孙连仲1891河北雄县人。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5年护国讨袁战争中,孙连仲任炮兵班长,曾一人抗起238斤重的山炮袭击敌人。1921年升任炮兵团长。后进入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学习。1924年升任师长。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司令。中原大战时,孙见事不妙,便托陈诚向蒋投诚,被蒋任命为26路军总指挥。曾任青海省、江西省主席。1931年赵博生等举行宁都暴动,口号是“打倒喝兵血的大军阀孙连仲高树勋!”26路军17000人参加红军。孙连仲大受打击,部队最少时只剩下一个师。抗战爆发后,孙任第2集团军总司令,6战区代司令长官,一改内战时期的颓势,勇猛抗敌,战功卓著。他曾在北平西南郊重创日军河边旅团,在河北涿县与日军坂垣师团血战,在娘子关奋勇抗击日军川岸师团,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部是头号主力,武汉会战中,孙连仲指挥6个军,包括于学忠的51军、宋希濂的71军、冯治安的77军、田镇南的30军、冯安邦的42军、张自忠的59军守卫大别山,与日军13、16两个师团血战两个月,把13师团扒掉了三层皮,最后安然撤退。此后,孙连仲又在鄂西等地多次重创日军。可以说,孙部是国军中参加抗战次数最多的部队。1945年至1947年任国民党第11战区司令长官兼河北省主席,保定绥署主任。一九四八年任南京卫戍总司令,后任总统府参军长。一九四九年去台湾,和老友庞炳勋合开一家餐馆,重演“孙庞斗智”。

孙良诚1951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2年进入左路备补军。为西北军前期第一勇将。1921年任11师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2师3旅长。五原誓师后率部解围长安,为长安解围第一功臣。北伐时任第二集团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第三军长。28年曾任山东省主席。中原大战后,与宋哲元竞争29军长,因宋哲元、张自忠派萧振瀛到张学良处携礼活动,孙竞争失败。后被蒋任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1942年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39集团军副总司令时投降日寇,当了伪第二方面军总司令兼9军长。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收编为新2路军总司令。之后,在苏北作战非常卖力,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任第一绥靖区副司令兼107军长。但孙始终脚踏几条船,在对蒋效忠的同时还与李济深联络,淮海战役时答应解放军战场起义,但迟疑不决,最后只能投降。*在著名的《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中曾要杜聿明向孙学习,放下武器。孙投降后,解放军派他向刘汝明劝降,结果被刘出卖给保密局,幸亏西北军老同事、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力保,才得以释放。1950年在上海被捕,1951年病死于苏州。

张维玺19441916年任16混成旅一团二营长。1921年任11师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2师4旅长,曾参与疏浚黄河泥沙,恢复河运。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3军长,当时宋哲元曾电令他杀掉镇嵩军麻振武部3000俘虏,他未执行,而是全部放掉。中原大战时任南路军总指挥。抗战时期投降日寇,任伪第二方面军副总司令。44年病死。

刘汝明18951975字子亮,河北献县人。小名“呆子”,西北军中五虎之一。1912年入左路备补军。1919年任营长。北京政变时任京畿警卫第一旅长。1926年任西北军10师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2军长,29师长。中原大战时任第五路军总指挥。33年任29军暂2师长,参加过长城抗战。35年后任29军143师长兼察哈尔省主席。解放战争初期任第四绥靖区司令。淮海战役时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八兵团司令,不服李延年指挥,各自行动、互不协调,结果导致黄维兵团被歼。刘一心对蒋效忠,但蒋仍不信任他。他曾伤心的说:“蒋总统指挥我这么多年,无役不从,现在还把我当杂牌看待,怎不令人灰心。”但尽管如此,他依然紧紧靠拢蒋,不惜把与他私交甚笃、受解放军派遣劝他弃暗投明的孙良诚出卖给保密局。后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闽粤边区剿匪总司令。49年去台。

佟麟阁18921937字捷三,河北高阳人。1912年冯玉祥第一次招兵时和曹福林等同时招进左路备补军。1914年升为连长。1922年,升任陆军检阅使署高级教导团长。1924年任国民一军11师21混成旅长。1927年任甘肃陇南镇守使、代理甘肃督办。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35军长。1929年任暂11师长。中原大战后任29军副军长。1933年率29军参加喜峰口抗战,同年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1军军长、察哈尔省代主席,失败后,因对宋哲元不满,隐居北平香山。1935年后,复任29军副军长。七七事变后,坚决主张抗战,7月28日,在抗击日军进攻中壮烈殉国。被国民政府追赠上将。1946年北京市西城区某街道被命名为佟麟阁路。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过之纲:安徽蒙城人。1912年被冯玉祥招进左路备补军,曾任冯部模范连排长。1922年任44团长。北京政变时任国民一军1师2旅长。1929年任15军长。中原大战失败后未向蒋投降,跟随宋哲元躲到山西。后到韩复榘处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其兄过之翰也是冯部要员,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人。曾任冯部模范连班长、营长。1924年任团长时曾参与永定河抗洪抢险活动。后任国民一军第七混成旅长。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闻承烈18891976字朴庭,山东威海人。曾任左路备补军班长,后历任16混成旅排、连、营、团长。1926年任国民一军军官教导团长。1927年任第二集团军兵站总监。与韩复榘私交甚笃。1929年韩复榘甘棠东进,叛冯投蒋,闻承烈与李兴中等人被韩裹胁而去,因不愿叛冯而差点被杀。韩任山东省主席后,委闻为济南市长,一直干到1936年因病辞职。抗战期间,任六战区兵站部中将总监。解放后任中央文史馆员。

程希贤:1926年任国民军6军1师2旅长。1928年任第二集团军29师长。29年后任山东省政府高等顾问,很受韩尊重。1930年任第三路军军事教育团长。早年因作战失去右臂,但仍能在单杠上大回环,枪法极准,喜爱京剧。1931年任石友三部军长。芦沟桥事变时任冀北保安队旅长。

韩多峰:1919年任16混成旅机关枪营长。1925年任国民一军40混成旅长。1927年在河南办理民团。1929年后在韩复榘手下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1934年任山东省联庄会员训练会会长。抗战时期,任山东省第四专署专员,后被沈鸿烈撤职。与八路军关系融洽。

韩占元版本一河北安新人。1912年进左路备补军,1915年任16混成旅排长。1917年任手枪队队长。在常德时因贩运烟土被冯开除,第一次直奉战争时跑回部队参战并立功,升为营长。26年南口失败后曾随石友三等叛投阎锡山。28年任第二集团军第九方面军1军长。他弟弟韩德元也曾任西北军师长。

备注:原作者是天涯网友,id:悠然心会处如不能转贴,请通知我,我立刻撤消。谢谢。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