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四回 纷说北京事 单于从头越

廖仲恺与蒋介石回到校长办公室后,蒋介石等卫兵给廖仲恺倒了茶出了门后,对坐在椅子上悠闲品茗的廖仲恺说道“仲恺兄,总理真的要单于跟他北上吗?单于虽说表现优异,但那是指他对政治有敏锐的判断力,能明心见性,看透本质;可是总理难道还需要单于来提醒他吗?而且单于虽说在军校表现优异,但是说实话,他军事技能并不好。如果总理觉得警卫能力需要加强,我校还有许多政治是忠诚,军事技能优秀的学员。能不能给总理说说,把单于留下来啊。”

蒋介石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自己在这个时候更需要单于那敏锐的政治直觉。因此他很希望孙中山能收回成命。

廖仲恺大概也能估计到蒋介石的心思,笑了笑说道“中正,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先生让单于随自己北上的目的吗?先生是想开阔单于的眼光,为党培养人材啊。单于这个年轻人的确如你所说似乎有对政治有天生的直觉,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和gcd员的关系很好,但是却能保持坚定的信仰。单于唯一欠缺的就是对党的忠贞,毕竟他回国除了因为他爱国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受先生的感召。”

看到蒋介石在听到自己认为单于缺乏对党的忠贞时准备插话,廖仲恺微微向蒋介石做了一个等等的手势,接着说道“你觉得奇怪是吧?我和你大概是最欣赏单于的人,为什么我会说单于对党缺乏忠贞。的确,我相信单于是不可能接受共产主义的,但是他似乎也没有表示出他信仰三民主义。单于这个年轻人是我遇到的最让我琢磨不透的年轻人,政治部周en来、蒋先云这些都是非常优秀的人才,比我优秀。可是他们我却能一眼看透,那就是他们信仰共产主义,他们希望在中国实现共产主义,为此他们能很好的和我们合作。可是你不觉得单于让人猜不透吗?他看似待人和蔼,对我们也能保持一个晚辈对长辈应有的尊敬,可是他似乎又对所有人保持戒心,我从没有看到他对谁过分热情;他似乎是不想谁太过于了解他。先生那天告诉我,单于可能成为我党最优秀的干部,也可能成为另一个陈炯明;开始我还觉得先生太过武断,可是这些天我仔细想了想,先生说的还是有道理的。”说到这里廖仲恺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正因为这样,先生才希望借着北上的机会,把单于带在身边,希望自己亲自教导单于,使得能影响单于,使得单于成为真正党的人才;而不会成为第二个陈炯明。”

看着廖仲恺在自己面前煞有其事的分析孙中山为什么要单于随自己北上,蒋介石不由在心里暗笑道:“看来*只和我一人交心过,你那里知道*之所以对人保持距离是不想让人知道其实他怕死啊。*这样的人永远只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而且他还是年轻人,只要让他知道自己是他最好的选择,并且对他推食解衣,这样的人不难把握。”

不得不说蒋介石对单于的看法更准确,但是蒋介石、廖仲恺都没有猜到单于真正与人保持距离的原因。

实际上单于之所以和所有人保持距离,首先他作为21世纪的人,本身就和这个时代的人有一种难以言表的远离感,那单于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是混入大革命时代英雄堆里的小市民’,其次是因为单于自己不敢和谁过于亲近,因为他自己身上的秘密太多了,单于知道如果自己和谁太过亲密,他难保有一天不会把自己的秘密告诉这个人,而这一切是不能告诉任何人的,甚至自己将来的妻子。他毕竟还年轻,在之前二十四年的生命里他并没有学会(也没有可能如何在保守重大的秘密的情况下亲密的和别人相处而不泄露这个秘密。他只能用和人的距离来保守这个秘密;最后才是蒋介石猜测的那样,虽然单于自己说自己是混入英雄堆里的小市民,但是长久和这些英雄相处的单于很自然的就会有自己也是英雄的幻觉,为了欺骗自己也为了欺骗别人,他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自己原来不是英雄,因此他小心的和别人相处,不敢让别人知道真实的自己。

看见廖仲恺说完后,蒋介石虽然满肚子的不以为然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得点头赞同,不过经过廖仲恺的解释,蒋介石也知道要单于回来是不可能的了。于是蒋介石也不在纠缠在这个问题上了,于是他把话题转向孙中山此次北上:“仲恺兄,你认为总理此次北上会有结果吗?他冯焕章不过也是个有奶便是娘的家伙,现在真正说话算数的可是张作霖那个土匪啊。”

“中正,这些我和展堂、兆铭都向先生说过了,无奈先生认为这是一次和平解决中国问题的机会,执意北上啊。不过我想张作霖应该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对先生怎么样吧。再说冯焕章不也在北京吗?他可是一力支持先生的。”廖仲恺话语中既略带无奈,但是也有希望,看的出来廖仲恺甚至孙中山的希望就是冯玉祥。(冯玉祥之焕章

蒋介石看来对冯玉祥不屑一顾,轻蔑的说道“冯焕章不过是看到自己一手捧出来的段祺瑞居然和奉系打的火热,一脚把他这个功臣兼恩人踢开,自己势力又没有张作霖大,这才想到用先生来抗衡奉系,说到底不过是拉虎皮做大旗而已。我敢打赌,要是张马贼给冯焕章几一批军火,几十万现大洋,他马上就会去抱奉系的大腿。”

听蒋介石这样说,廖仲恺有点尴尬,毕竟当时在会议上他极力推崇冯玉祥,但是他也不得不承认蒋介石的话很有道理。谁叫冯玉祥是有名的倒戈将军呢。

廖仲恺尴尬的说道“中正,不至于吧,冯涣章不会如此吧?我看他还是有爱国之心的。”

蒋介石听廖仲恺这样说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年头谁不说自己爱国?即便是真心爱国,难道他们的主张都是对的吗?或者说是爱国就可以肆无忌惮了吗?很多军阀杀完抢完后还会说“为了国家,你们就忍耐一下吧。”

当然蒋介石聪明的没有把这些情绪表露出来,只是淡淡的说道“希望如仲恺兄所料。”

廖仲恺见蒋介石如此态度,也不禁感到自己之前为冯玉祥说的那些话可能真是错了。想到这里廖仲恺就想立刻回到党部向孙中山重新进言一番,可是这单于都这会儿了怎么还不来?廖仲恺焦急的抱怨着。

而这个时候单于刚和宿舍的同学告别完毕,李之龙、蒋先云和单于正在前往校长办公室的路上,李之龙二人致意要送送单于。

“*,你这一走我们三人再想聚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李之龙伤感的说道。

“呵呵,在田说那里话来?我只是到总理身边待一段时间而已,我想从北方回来后,我们就可以聚首了。”说到这里,单于在心里补了一句“可惜孙中山是永远回不来了。”

“*说的有道理,在田你何必做小儿女之态呢?革命志士四海为家,正所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嘛。再说,单于终有回来的一天嘛。”蒋先云不想让李之龙惹起单于的愁绪,故作开朗的说道。

“在田,巫山,不能和你们并肩作战实在是很遗憾,我还期待有一天能和你们一起上阵杀敌呢。”单于也豪迈的说道。不过他内心可是颇有点庆幸自己不用参加东征,枪弹无眼,谁能保证他单于就不会阵亡?

可是他绝对没有想到自己真的有和李之龙、蒋先云并肩作战的那一天。不过那时物事人非,三人回想今天的情形也是感慨万千。

看着自己来到这个时代最好的两位朋友,单于忍不住泄露天机“在田,我估计你会有机会去海军局,毕竟你是军校为数不多的海军人材,如果万一有一天,我说万一你能在海军局获得重要的职务最好和校长通通气,他毕竟是你的老师。也希望你不要锋芒太露,自古刚者易折,皎者易污。很多事情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是也要注意方法,”

李之龙被单于一番话搞的摸不着头脑,但是他听的说出单于是真的关心他才会说这些,虽然单于的话他很不以为然,所以他善意的像单于点了点头,说了句“谢了,我会注意的。”

单于一看李之龙的表情那里不知道李之龙根本没有把他的话听进去,暗叹了一口气,也无意多说些什么。他知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的道理,对李之龙的忠告也是想着尽人事而已,顺便自己内心好受些。

至于蒋先云,他的事情还要几年后才会发生,单于并不着急。

三人来到校长办公室,廖仲恺早已经等的不耐烦了,看见单于来了,少不得批评了单于几句,单于虽不知道廖仲恺赶着回党部向孙中山进言,但是也看的出来廖仲恺的确是有事,所以摸了摸鼻子没说什么辩解的话。

单于随着廖仲恺登上汽船,看着逐渐离自己远去的黄埔岛,看着已经模糊的李之龙、蒋先云,不知怎得,没来由的鼻子一酸,险些流下泪来。

单于怕廖仲恺笑话,忙借口风沙迷了眼,用手揉了揉眼睛。而廖仲恺恰好注意到了这一幕,心里暗自想着“看来先生和我还是不了解单于啊,他不是不愿意和人深交,而是太会掩饰自己的感情了。”

不多会儿两人就到了广州这边的码头,单于也从这一天正式开始了他新的里程。他也成为了黄埔军校的一个记录:第一个入学,第一个毕业的黄埔学员。

单于并不知道自己无意中已经把自己写进了历史。

本回完。

作者废话:今天有事,所以现在才上传。为了证明俺每天更新,俺是赶紧回家,终于在12:00之前更新了。呵呵,以后星期六、星期天基本上都是晚上更新。

绿色小说网网;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