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节 怂了

*

在家闲着一阵子,我抽空读了很多书,全是从当当网上拍的,各种人物传记,以导演们的书为主,主旨是看看人家是怎么过人生的,更主要是怎么做导演的。

我看了我学生时代的偶像安德烈·塔科夫斯基的日记《时光中的时光》,看到他像个小媳妇过日子一样的盘算着发到自己手里的几百米胶卷,还看了黑泽明的《蛤蟆的油》,也十分有趣,在书的扉页上解释说,“日本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在深山里,有一种特别的蛤蟆,它和同类相比不仅外表更丑,而且还多长了几条腿。人们抓到它后,将其放在镜前或玻璃箱内,蛤蟆一看到自己丑陋不堪的真面目,不禁吓出一身油。这种油,也是民间用来治疗烧伤烫伤的珍贵药材。晚年回首往事,黑泽明自喻是站在镜前的蛤蟆,发现自己从前的种种不堪,吓出一身油”

另外还看了中国导演冯小刚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写得东一下西一下乱七八糟,但是也十分兴味。

看了大半天,也没是特别明白,过去现在的中外导演是怎么当上导演的,看他们的书,倒像是天生就该是导演。

生下来,哎,就立马领了一把导演椅一个扩音器,马上像模像样的干起来了。

一个人是怎么成为导演的,这似乎不是我该费脑筋的问题。毕竟在别人眼里,我已经是导演了。

可我心说我是半路出家,野和尚一个。真正的导演是什么样子,总有点心虚。

虽然也算科班出身,可毕业后日子难过,没幻想过自己未来之路是导演,当时一心只想填饱肚子,然后再想办法和老池攒够房子首付,过小日子。

从拍第一部《百合女孩》开始,也不过是玩乐心态,纯属吃饱了撑了,也并非有什么宏图大志,认为自己是怀才不遇,要千方百计为自己一展拳脚。

到现在历经网络恐怖小电影《血厨房》,到独立小成本的《今天14号》,再到现在像模像样了的《青春与青春》,回首过来,才发现自己懵懵懂懂的竟不知不觉走上了别的人生轨迹。

好多次和罗森他们参加聚会,看着其他那些导演,都感觉份外尊敬和羡慕,就跟自己不是导演似的。

别笑,讲真,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我只会导戏的三脚猫小功夫,但对导演这个职业还是望而生畏。

我对影视圈不熟悉,对融资发行电影票房真正内幕更是不比《看电影》杂志那些热心影迷知道的更多,甚至导演们坐而论道的谈论一些电影语言、镜头语言我也似懂非懂,最让我自卑的是,我不懂设备。

以前我就是家庭小dv起家的,大学里教的也甚少,对于现在日新月异的拍摄设备,还有复杂得不得了、种类繁多的镜头啊、拍摄仪器啊,真的也瞪眼白瞎。

据说,圈里很多导演都算是跑组、当场记干起的,从二十出头干到三十郎当岁,哪个不是混过许多剧组,摸个门清,才轮到当导演。

像我这样上来就自封导演的,也属另类。当然我也可以厚着脸皮说,我混过*的片场,可惜又有个卵用。

在聚会上遭受过几次尴尬和心理损伤之后,我干脆不去了,闷在家里。

罗森劝我还是多参加,听听别人聊,长经验,可酒会上吹牛逼的居多,主题是互捧,也没啥意思。

有次和刘齐通电话,我闷着说了我的郁闷,他安慰我,电影才发明一百多年,哪有啥规矩,经验都是人淌出来的,刘齐让我随心走,爱咋拍咋拍,之前不是一直导的挺好。

一直以来我受到的赞誉都是因为我头上草根的标签,如今进了专业圈子,真的劣势毕现。

我跟老池打电话说我现在的主题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老池倒劝我不要太在意外在技术,说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内修,我一向觉得他没文化,没想到居然说出这么靠谱的道理来,顿时又恢复了一点自信。

闷着无聊,还好李白经常上门来陪我下棋喝茶,我就趁机又自封监工,催她快写《呛辣女导演》,又这样过了一个月,在我手里终于拿到了热辣辣的人物小传、故事梗概和前十集剧本。

我掀开装订的十分整洁的文稿,我的大名赫然就在第一页第一行,然后又逐个看下去。

*

人物01白飞,女,21岁,*片场小场记一枚,个头不高但胸怀大志,(看到这里我想低头扒开自己胸口看一看大

“痣”在哪里,为人古道热肠、十分仗义,平时很有召号力,是蔬菜摄制组的领袖人物(嗯,这还可以。

人物02刘家明,男,22岁,英俊帅气潇洒,十分有魅力的大众情人(我顿时怀疑刘家明什么时候也把这李白编剧勾搭上了,不会俩人也有一腿?

我意味深长的看向李白一眼,她立马明白过来,毫不留情踹我腿上,天才摄影师,十分擅长把控画面,技术专业性一流,但可惜私生活糜烂,情债一屁股。

人物03赵青,男,24岁,斯文的四眼男,小受体质,任人摆布,为人温和体贴,就是略为娘娘腔(往下看就是一大堆赞誉之词,主夸小赵青是后勤上的顶梁柱,我们这帮人的大总管

人物04秦瑞,男,年龄19岁,冷面美男,乐队主唱一个,拥有极高的音乐天赋,身世成谜

后面自然还有吴家姐妹、刘齐啊、颜侠啊、欧阳菲啊,李方啊,甚至王军啊、戴日强啊都榜上有名,光人物小传就洋洋洒洒的列了三十个人,全都熟人,但到了纸上略感陌生。

“怎么样怎么样”,李白在旁边特兴奋的问我。我没理她,喝口茶接着往下看剧本,前十集讲的就是我和赵青怎么组织家明、秦瑞一起拍《百合姑娘》,还有后来我和老池卖碟,以及我和赵青被开除的事儿,第四集上刘齐出场,写我怎么一边在广告公司做临时工,一边怎么筹划拍摄《血厨房》,并因此认识了双胞胎姐妹和王军,到了第十集差不多刚写到我在电视台被马丹百般凌虐。

“尼玛的,这也太写实了吧”我愣了半天,首先是发出这个感叹。突然觉得若此剧一出,我下半辈子都不好做人了。

“还好吧,对你们的事情略有删减,不过基本也都是真实,可没妖魔化你。”李白不满我嘴上吝啬,她倒是满心以为我会对她这一年多来的采访、写作辛苦大加褒奖。

“不是。这样不好吧,不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嘛,大姐你能不能好歹高抬贵手,这戏播了,这牵扯到的人该怎么看啊。”我哭笑不得。

“你管他们怎么多。而且除了你们当事人同意的之外,其他人我都改名字了啊。”李白一副没心没肺的样子,“嗨,你不知道了吧,就得真人秀,让观众觉得有料可挖,这样才火。网民都有偷窥欲呢。”

“那小瑞和欧阳菲,甚至王军,现在都是公众人物了,他们怎么办?”我忧心忡忡。

突然感觉这个选题从一开始就是个错误。

“嗨,我们先给本人看看呗,他们不乐意再改啊,再说了,横竖我可是把你们个个写得都有为青年,都正面形象啊,给你们涨粉呢。”李白看出我想打退堂鼓,顿时急了,鼓动唇舌说了二十多分钟积极言辞,想打动我。

我一直听,听着沉默了一会儿,想了想,“不行,不行不行。这事看来咱俩说了不算了,还是真得召集大家开个会。”

“有必要吗”李白丢我个白眼,“写作嘛,取材自生活是很正常的。多少人分手后还厚着脸皮写前情人呢,胡兰成不也写了张爱玲,那也没让张爱玲同意啊。”

“所以张爱玲到死都觉得胡别有用心、居心叵测啊。”我很坚持,“我想还是把这些都发给所有牵扯到的当事人看看,问他们意见。”

“那要是人家不同意呢。”

“那就不拍。”我斩钉截铁。

“呸,我看最怂的就是你自己!!”李白再次丢我一个白眼。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