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一八一章:岁月匆匆(2)

阎立本出身贵族,家族显赫,其父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

阎立本现在是刑部侍郎,林毅和他并无往来。

第二天,林毅在办公室焦急的等着阎立本。

阎立本准时到了。

“哈哈,林院正,某冒昧打搅、没迟到吧!”阎立本笑哈哈的拱手招呼,显得很熟的样子。

阎立本比林毅大十几岁,正值中年。

林毅仔细打量着这位传说中的唐朝著名画家:标准的方形国字脸,微福。。。。。。,是个美男。

“呵呵,欢迎阎侍郎光临,本院蓬筚生辉呀!”林毅和阎立本不熟,所以很客气,趁机说一句恭维话。

“林院正客气了,某应该感到荣幸才是呀,呵呵。”阎立本不敢托大,客气的回道。

林毅指了指“沙发”说:“阎侍郎请坐!”

阎立本坐下后,感觉这“凳子”很舒服,不由得上下仔细看,还用手拍着。。。。。。

“这叫沙发,还习惯吧!”林毅给阎立本倒好茶水,解释说。

这沙发是林前让人专门做的,用的是上好的牛皮。虽然样子和当下不太合拍,但坐着很舒服。

因为,弹簧做起来很费劲,所以,林毅只在家里和办公室做了几套,并不打算大量生产。

“沙发?舒服、舒服!呵呵,林院正这儿尽是好东西呀!”阎立本抬手虚接了一下茶杯,笑道。

林毅在阎立本旁边的沙发上坐下,问:“不知阎侍郎今儿有何指教?。。。”

林毅始终猜不到阎立本的目的,说话还是比较谨慎。

“哈哈,哪里有指教,某是来请教的。。。。。。”

阎立本从袖子里拿出一根铅笔,继续对林毅说:“某想请教这铅。。。笔的事。”

“铅笔?画画用?”林毅若有所悟。

“噢!林院正也懂绘画?。。。”阎立本很意外,林毅怎么知道铅笔用于绘画。

阎立本是无意中看到了林毅办的学校中的孩子们用铅笔画的线条画,虽然画很粗糙,甚至谈不上画,但阎立本却发现了其中的奥妙。

“哪里、哪里,某一巧不通,呵呵。”林毅确实不懂绘画,虽然赶上了全民培优的年代,但林毅家是农村的,没条件培优。

不过,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素描这种绘画方式在后世随处可见,是美术培训中的基础训练课。

素描来自西方,隶属于欧洲绘画。直到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才发现了其独特的表现魅力。在这一时期,意大利画家马萨丘、达8226;芬奇、米开朗基罗等人发明并运用了透视学、解剖学和构图学原理,为素描表现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逐步完善了素描。从此,素描便作为一种近乎完美的绘画形式在欧洲画坛独树一帜。

而中国绘画的基础是白描,它讲求线条的趣味性,重于意象造型,较少受光线、时间等变化因素的影响。

中国绘画中的线条,不仅借鉴和吸取了书法艺术的笔法技巧,在艺术表现上更是立足于物象的神韵与意趣的表达。在令人眼花缭乱的表现技法里,线条仍然是中国绘画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艺术表现手段。

相比之下,西方绘画则更注重于具象与写实。素描是西洋绘画的基础。借助于特定的对象、环境、光影作画是素描写生的基本要求。因此,素描更多地受到了客观对象、光线、时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而线条则往往被视为构建形体的手段,并不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铅笔加橡皮就能创造出惟妙惟肖的画来,这让林毅曾经非常羡慕。

见阎立本还在发愣,林毅接着说:“不过,铅笔确实可以用于绘画,有一种画法叫素描。。。。。。”

“素描?。。。”对于这个新词,阎立本显然跟不上节奏,有点茫然。

“哦,就是用铅笔画。。。带明暗。。。带透视。。。画出来就像真的一样。。。”

素描讲究形体形态、结构关系、透视关系、明暗关系等。对于这些,林毅不懂,只知道透视(学制图时学过,实在不知道如何描述,讲的磕磕巴巴。

“透视?。。。”这个新词阎立本不懂。

“物像呈现近大远小、近高远低的空间现象,就是透视。”林毅找不到合适的说法,小心翼翼的解释着,不知道阎立本能否明白。

阎立本边听边思考,稍倾,轻轻的点了点头,似乎是有点明白了。

“用铅笔表现明暗,具有立体感。。。就像鼻子这边背着光,就暗一些。。。。。。”

明暗是素描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描绘物像立体与空间效果的重要因素。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呈现一定的明暗关系。光源的强弱,距离光源的远近及照射角度的不同,都会使物像呈现不同的明暗。光是物体明暗形成的先决条件,也是物体明暗变化的外在因素。

物体在一定角度的光照下,会产生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两个既相互对比,又相互联系的明暗系统。物体的明暗层次可概括为三个大面、五调子,它们以一定的色阶关系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是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

这种基本的专业知识参加过美术培优的人都懂,但林毅不懂。继续用不太流畅的语言解释,并配合着用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侧。

阎立本不愧为绘画大师,对林毅的不专业的解释还是领悟到了一些。随即拿着铅笔准备试画。。。。。。

见阎立本用拿毛笔的姿式握住铅笔,林毅赶快说:“等等,铅笔应该这样握。”

阎立本拿过铅笔在纸上画着线条。

不会画画,但学过制图,画线条不成问题。

线条流畅、均匀。阎立本心中暗叹。

林毅有意识将前面线条画的密,逐渐疏。这样看起来就有明暗的变化效果。

阎立本学着林毅握笔的样子试了试。拿惯了毛笔,突然改变还是显得不习惯。

不过,阎立本控制笔的能力相当强。换了五张纸后,熟练多了。

不一会儿,一张以林毅办公桌上的笔筒为主体的画便展现在了面前。在林毅看来,画的相当像。不由得心中感叹:不愧为名大师!

不过,这张画只能算是速写,明暗关系不强烈。

“这里是不是可以再暗一点?这样会不会更具立体感?。。。。。。”

林毅不敢托大,小心的提出看法。

最后,一张完整的素描笔筒诞生了,这恐怕也是世上第一张素描。

林毅并不懂这张画的水平到底有多高,只觉得像、非常的像。

林毅见过画素描要用橡皮,可惜呀,橡皮并不那么好制造。阎立本没有用橡皮,他根本就不知道橡皮是啥,水墨画也不可能修改,阎立本没有这个习惯。

“好东西呀!妙、妙!”阎立本看着手里的画,不住的点头称赞。

“不光用铅笔,用木碳条也可以画素描。”林毅补充道。

小时候没有学过画,但林毅有好几位同学小时候培过优,见过他们用碳条非常流利的作画,林毅当时觉得很神奇,记忆深刻。

“哦?嗯,也是,道理是一样的。”阎立本先是惊讶,随后一想认为原理是一样的。

“林院正真不懂画?”阎立本还是不能相信一个不懂画的人怎么知道这些,这可是创造了一种新画法呀。

“呵呵,确实不懂,一点也不懂。”林毅摆摆手笑答。

阎立本有点愣神,喃喃的说:“这可是新画法呀。。。”

送走阎立本后,林毅脑子里盘旋着橡胶这个词。

橡胶可是好东西呀,用途太多了。

林毅慢慢回忆学过的知识,简单的橡胶制品并不难,在天然橡胶中加入硫黄就具有较好的性能,可以制造很多产品。

天然橡胶是从橡胶树上采集的,也不难。

林毅静静的坐着,脑子里出现了从电视上看到的南方采橡胶的片断,不禁有些出神了,嘴角不由得向上弯了起来。

“呵呵,橡胶应该不难。。。。。呵呵!”

海南应该有橡胶树吧,至少马来亚肯定有,虽然那地方现在还是荒芜不毛之地,但总会有办法的。

林毅沉浸在幸福的想象中,似乎橡胶就在眼前。。。。。。

不对,橡胶树引进到马来亚是十九世纪的事!

林毅突然想起来了,以前学过。

实际上,1876年英国人威克姆(从巴西马逊河口采集橡胶种子,运回英国皇家植物园播种,并在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试种,均取得成功。此即为巴西橡胶树在远东落户的开端。从此,栽培橡胶业发展非常迅速。

现在恐怕只有南美州才有橡胶树,哥仑布发现美洲大陆是1492年,还早着呢。以目前的能力,还不可能去的了。

想着想着,林毅不得不沮丧的承认,橡胶梦破灭了。

。。。。。。

几天后,一幅林毅的素描肖像画呈现在林毅面前。

林毅惊呆了,不用坐在那里当模特,也能画的如此传神!阎立本不愧为超级大师。

林毅小心地将这幅画用玻璃镜框装起来,这可是超级大师的新画法作品,估计流芳百世不成问题。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