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番外——恒王之乱(一)

新历一十三年。恒王自南方辖地起兵,兵力总计三十七万,号四十万大军。又书檄文千余字,尽写当朝昏君得国之后骄奢淫逸,而他身为一字并肩王,有监国之责,自当提兵入京劝谏。

不足四月,分兵三路突入八百余里,破城共计二十有五,自损不足两万。然三路大军已然合兵一处,陈于天下第一险关雾云城下。

这雾云城恰恰建在了西玄山与青墟山相接之处,城高百尺,两边皆是百丈高崖,绵延三百余里,号称飞鸟难过,要绕行也几无可能。

然而这雾云城北五百余里皆是一片坦途,再无险要,以恒王兵锋之锐,兵势之雄壮,转瞬可抵帝都。

话说本朝开国大帝得国之时,也未攻过这铁打雾云城。其时前朝大厦将倾,各路诸侯纷纷起义。帝君在其中渔翁得利,待别路耗损精兵数十万破了这雾云城才一举发力。

即使如此,这其中艰险也自不必说,可投于其麾下的开国功臣却是个个非凡,故而异军突起。就有那世外隐修的真人太玄手持古剑东曦,将那前朝国师逼得重伤而遁,再不敢一战。

而化外高人自不会对军阵出手。这领兵的却有那两员大将。便是宇文犼与那方昭。这宇文大风乃是大帝的同胞小弟,虽也有领兵之能,这兵权也泰半源自于血亲。而方昭却是战无不胜,以至于在军中声誉如日中天,上至骠骑将军,下至冲阵小卒,皆称其为军圣。

然则古语有云,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居中调度的一人名叫李林甫,生得丰神如玉,气度不凡,自小聪颖之名传遍乡里。而每每将卒阵前冲杀,却是半分不虞甲胄饭食。其中李林甫自然当得首功。

而自大帝得国之后,修道人如太玄真人飘然出尘。既无家室,也于那权力了无牵挂,所图的却是有个弟子承他衣钵。太玄真人在大帝协助之余穷搜天下,终于寻到了合他心意的弟子。此事一了,也就承了个国师之名日日在观中修道去了。

但于凡夫俗子而言,出生入死求的不过是个封妻荫子罢了。其中李林甫官拜丞相,太尉则是方昭。至于那宇文犼,皇家血脉,自然不同于寻常功臣,于南方有了封地,便是当下起兵的恒王。

一晃三十余载,同大帝一起征战天下的功臣境遇各不相同。修道之人多长生,就如太玄真人依然是一副中年道人的模样,亦也不问政事。而方昭还是凡人,纵有了军圣之称却也于新历十一年旧伤复发,溘然长逝。李林甫当年一派翩翩美少年的样貌,现下倒也相貌堂堂,只是添了几条皱纹罢了,但却在朝中越发得意起来。大帝得国之后沉迷酒色,李林甫便投其所好,不时进贡美貌民女,深得大帝宠幸。他又开国有功,位极人臣,寻常的御史大夫哪敢言得半个不字,唯恐招来杀身之祸。而唯一可打擂台的方昭久为征战之时病痛折磨,上朝的日子少之又少,他一辞世,便再无人威望可同李林甫相提并论。

端得是一手遮天。

而那恒王封地远在南方,也经不住李林甫的手伸得长。说起恒王起兵,大帝昏庸无能虽是个蒙蔽天下士人的借口,却也相去无几。然李林甫的日渐骄横更是起了大作用,每每向恒王索求无度,如若不允便上奏削藩尔尔,恒王不堪其扰,只得将膝下独子送往京都为质。而此番更是上疏奏请尽收恒王军政大权,帝王宠信无度,居然准奏。这才逼得恒王不顾骨肉亲情,起兵直扑京都。

白云苍狗,韶光逝水。

一人高居庙堂,一人城外叫阵。

却是兄弟相残,恍如隔世。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