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61章 冷酷的解决办法

杨晓觉察出来了刘一鸣的变化,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刘书记,我只是在讲诉一个事实,您别生气。其实轴承厂还算好的呢?最起码工人还能拿到百分之七十的工资。而矿务局呢,那可是一个八万职工大企业,一线的工人也没有工资可发。只能只有家里孩子在上学的职工,才能在企业领到学习津贴。我们班便有很多家都是矿上的,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的。我们学校,听说也两个月没有发出来工资了!”

“我靠!”杨晓说到这里心中一惊。

“怎么了?”刘书记看出了杨晓脸色的变化,忙问道。

“没事!没事!我想到这事,只是觉得心里有些难受罢了!”杨晓强笑了笑。

他刚才想到的的确是工资的事情,不过这事却只是与朱晔有关,别的人他根本就不关心,而且也轮不到他关心。

朱晔身为一个女人,自己在这里生活。在两个月没有领到工资的情况下,还给他花了二百多块钱买了套运动服。杨晓虽然用自行车的名义,相当于把这二百块钱还给了朱晔。但是,这便万事大吉了吗?

“怪不得呀,怪不得我前几天去她家里时,她竟然在吃方便面。不是她说的因为时间不够,而是她的钱不够!”

“我得想个办法,看看怎么才能让她生活的稍好一点呢?”这是杨晓心里生出的第一个念头。

刘一鸣看出了杨晓的心不在焉,虽然不想问下去,但是有些事情他总觉不吐不快。其实他心里很是清楚,杨晓的意见并不给他太多的帮助,毕竟他才是主管重工业的副市长,而不是眼前的这个大男孩,但他却就是想与他聊几句。

想到这里,刘一鸣的心里不由得有些苦笑:“自己也许是病急乱投医了吧!”

他虽然这么想,但还是接着问道:“现在这种情况,在全国的许多的地方都一样,这是一道极难解的难题呀!”

“就算是难解,也得解,而且将来必然能解开!”杨晓知道朱晔的事情急也没有用。便打起精神,应付起来眼前的刘一鸣。

“我也相信必然会解开,不过到底是怎么解开?”刘一鸣有些焦急起来。

此话一出,刘一鸣又一次的觉得脸红,他的问话太急了,很是有些问道于盲的意思,眼前的杨晓虽然有些不同于常人之处,但他只是一个中学生。他刚才问的这句话,便是经济学家也难以解答,更何况是眼前的这个大男孩呢。

在刘一鸣到来的时候,冷竹萱还站在对面,她并不认识刘一鸣。在开始时,并没有凑上来。而当刘一鸣与杨晓聊的热火朝天时,更有几个字飘到了她的耳朵里。

听到这里,冷竹萱极为好奇,她不明白为何看起来极为威严的人,为何和一个中学生聊的这么开心。而且聊的好似还是一些关于国计民生的大事。

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也带着一种想要更深了解杨晓的冲动,冷竹萱走到了门卫房。

由于天气太冷,门卫缩在屋子里,冷竹萱便轻轻的敲响了门卫的窗户。

“什么事?”门卫很是不满的拉开小窗户问道。

“大爷!我想问一下那个中年男人是谁?”

“哪个?”门卫把头伸了出来,看到了正与杨晓聊天的刘一鸣。

“刘市长!”门卫不由得惊呼出声,连忙拿起了桌上的电话去拨号,打算通知轴承厂的曲厂长。

“他是市长!”冷竹萱也是极为镇惊,但她却没动声色。而是向前走了几步,支棱起耳朵,仔细的倾听着杨晓与刘一鸣的对话。

当她听到刘一鸣的问话时,她不由得有些担心起来,不知道面对这个难题,杨晓会怎么回答。如果回答不好的话,会不会影响他在刘市长心中的印象。

“呸!”这个想法刚刚出来,便立刻又被冷竹萱抛开。杨晓是一个学生,根本就不是轴承厂的职工,就算回答不上来,坏了印象又能如何。

“如果他回答不上来的话,刘市长会不会把他撵走,不让他再在这里卖报纸了。那样的话,这个地方不就只有我自己一个人了吗?”冷竹萱的心里又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这个想法只一出现,便把她给吓坏了。她拼命的摇了摇头,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恶毒。难道为了生存,就可以丢掉自己的良心吗?

“如果刘市长不让杨晓在这里卖报纸的话,那我也不能在这里,便跟着他走,说不得他以后还会给我什么惊喜呢?哪怕我不能参与进去,但是只要看着,便也是一种难得的历练了!”冷竹萱的心里又冒出了这个想法。

这个念头一出,她才觉得心里好过了许多,嘴角也挂上一抹醉人的笑意。

杨晓看向了刘一鸣,目光炯炯。

刘一鸣在这一刹那,竟然生出了一种错觉,好似眼前站着的不是一个中学生,而是一个他的同龄人。又或者比他高了一级,他有种看到自己的领导又或是自己的老师的错觉。

“刘叔叔,你真的想让我说吗?”杨晓问道。

杨晓这句话问出之后,锋芒立隐。刘一鸣刚才那一刹那的感觉,完全消失。他注意到的是杨晓的问话,这摆明就是他心里有答案,只是这个答案,可能听起来不太和谐就是。

“到底听还是不听?”这个问号只在刘一鸣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刹那,便被他抛到脑后,一个中学生能有什么真正的办法,说不得只是奇思妙谈罢了。

“你说说嘛!我洗耳恭听!”想到这里,刘一鸣笑了起来,看向了杨晓。

“很简单,只有一个办法,便是承包制。由一人承包全厂,他要的人可以全部留用,不要的人全部开除,别谋职业!”

杨晓一语,不但刘一鸣脸色大变,便连冷竹萱也愣了。

“这算什么办法,一千三百人,每人只开百分之五十的工资,如果只保留六百五十人的话,那自然每个人的就会拿到全额工资了。而如果再砍掉一半人的话,每人都能拿到双倍工资了!这与何不食肉糜,有何区别!”

刘书记轻轻的摇了摇头,心中的一阵苦笑。自己果然是病急乱投医了,与一个中学生谈论企业的生死大事,简直是太可笑了。

看到刘一鸣摇头的样子,杨晓立刻便知道了他根本就没有明白自己的意思。这可是后世企业改制的一种作法,这种作法属于一贴极度的猛药。在刚开出这贴猛药时,社会动荡,治安案件频繁发生,很多下岗职工都在骂政府,认为是他们把自己逼上了死路。

但是结果呢,截止到杨晓重生前,下岗所带来的问题,基本告一段落。虽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但那已经不是下岗这事带来的后遗症了。

杨晓想了一下,还是决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刘一鸣怎么想是他的事,但是如果是因为自己没说明白的话,那他可就太冤了。

说到这里,他笑了起来:“刘叔叔,这可不是一道简单的计算题。如果我是承包者的话,就会先把所有的工人全部先撵回家。然后先选出来我认为必不可少的人,比如财务科和几个车间主任等。然后,每个人给一笔固定的工资额度和工作任务,再由他们再来挑选他们认为可以完成这些工作任务所必需的人,工资额便由他们挑选出来的人来进行发放。挑的人越多,每个人所能拿到的工资便越少。相反便是,挑的人越少,他们所能拿到的工资越多。如果车间主任认为一个人便能把这些工作按照要求全部完成的话,那他就拿所有的工资。”

说到这里,杨晓嘿嘿的笑了起来:“假设拿轴承厂一半的工资来做这件事的话,我相信能够留在厂子的人必然都是精英和骨干,他们理所应当去拿到这些工资。而且,这样的话,相信厂子的效益也会大幅度的提高!”

“那剩下的人呢?他们会同意吗?”听到杨晓的这番话,刘书记发现自己把他最早的那句话,想的太简单了,这才产生了几份兴趣,接着问道。

“他们平分剩下的一半工资,然后自谋职业,卖水果呀,卖报纸呀,修鞋呀,都可以!”杨晓解释道。

他所说的话,可不是无地放矢。他是在后世看报纸时,得知这样的一种做法的。那是一个四千六百人的企业,承包者便采取了这样的作法,最后整个企业只留下了三百人,还不到全厂职工的十五分之一。在当地引起了轩然大波。由于此事闹的太大,最后市政府出面,强行中止了承包协议。虽然此事没成,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种治标治本的作法,比后世的改制更加有效的一种作法。最起码会有效的防止,改制所带来的偷窃国家资产等漏洞。

冷竹萱有些敬畏的看着杨晓,她却没有想到杨晓会想到这么狠的一招,在这个大锅饭还存在的年代,这种做法无异是冒天下大不畏。

她也是工人出身,对工厂的总体情况并不了解,但是她却了解自己以前工作时所在的车间。她心里甚至在暗暗的计算出来了结果,那结果却是吓了她一跳。最起码,她以前所在的车间,如果按这种方法来改的话,能留下五分之一的人,便已经算是车间主任高抬贵手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