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楔子

“皇上,您……还没睡啊……”一个肤色白皙的中年男子轻轻将一只雕着五爪金龙的青花瓷茶盏放在了御书房的书案上,左手翘起指头牵住右边的宽大袖子,右手缓缓在茶盏上方扇动以驱散茶的热气。他神态专注的盯着茶盏中漂浮着的上品的龙井茶叶,手中动作一丝不苟,只是不知为何语气中略带焦虑。

龙椅上十五岁的少年双手拄着书案、撑着脑袋,笑嘻嘻的看着这个颇为英武的内侍,遽尔言道:“刘公公,最近上奏折弹劾你的人可不少啊!”

那中年太监闻听此言匆忙退后两步,大礼拜倒在地,也不多言只是高呼三声“皇上明鉴”后,不住地以头抢地。

这少年皇帝啜了一口茶,起身伸了个懒腰后,走到了中年太监面前,伸手虚扶了一下。那太监见此手势,再拜了两拜,才战战兢兢的从地上爬起。

“刘爱卿,你放心,朕岂是是非不分之人!朕才登基几个月,朝中的阁老们就不停的向朕要权,动不动就拿先皇压朕,真是一群坏人!朕看得明明白白,庙堂之上只有爱卿你和张永爱卿等人才是真心对朕之人!朕是绝不会让爱卿你受委屈的!”

小皇帝正说着,那中年太监再次兀然跪倒,又是三稽首,口呼“圣上英明”。

小皇帝一听这话顿时笑逐颜开,翻身在书案上取了一道刚写好的圣旨,递于中年太监。中年太监双手接过后举在头顶,又是三拜。

“爱卿,平身吧!明个早朝朕就不去了,你自行代朕宣旨吧!――对了,豹房里的玩意儿和乐伎早就不新鲜了,该换一茬儿了!”小皇帝说完又打个哈欠。

中年太监一边领旨谢恩、站了起来,一边偷瞄了小皇帝一眼,见其睡意朦胧,便小声地叮嘱道:“皇上,您要保重龙体,早早休息啊!”

小皇帝的脸色阴沉了三分,眸子中却多出几分暖意。

见小皇帝挥手示意自己退下,中年太监告了声退,趋步后退至门边后,方才转身走出御书房。

御书房的大门吱哟吱哟的关闭了。门外的中年太监也学着小皇帝伸了个懒腰,志得意满的笑了笑,再也见不到半分敬畏之态和谨慎之姿。门内的小皇帝重新爬上了龙椅,饮了一口茶水,喃喃道:“刘健、谢迁啊,就算你们学刘瑾那样贪财聚敛、飞扬跋扈,朕都能容忍你们,毕竟人无完人。可你们千不该、万不该想方设法的总揽朝政,朕虽年幼却不是你们可以肆意欺凌的!”小皇帝缓缓的抬起头来,看着头顶那鎏金雕梁、碧瓦朱甍,轻声叹曰:“父皇,你说得对!你给儿臣留下的这一群人确实是朝廷栋梁,可儿臣就是不敢放心的用啊!”

――――――――――

“唉,你听说了吗?”

“什么事儿啊?”

“昨个朝会上发生的大事啊!”

“能没听说吗?!内阁首辅刘健老大人和次辅谢迁老大人同时致仕,这么大的事儿恐怕现在都传遍京城了吧!”

“唉,阉宦当道啊!两位老大人不就……不就弹劾了刘瑾那阉贼嘛!现在这阉贼不但没倒台,反而奉敕令执掌东厂,还重建了西厂和内行厂,这下子天下官民都得……咳……”

“嘘――连两位阁老那样的大人物都遭了秧,你我这样芝麻绿豆大小的官吏跟着瞎掺合什么啊!喝酒,喝酒……”

“对,对,对!莫谈国事!喝酒!喝酒!”

――――――――――

“简直是自毁长城!哼!我早就说十五岁的小毛孩子不能当皇帝,你们还不信!你们看看,这才几天他就干出这样的事来!”一个满脸髯须的雄伟男子大马金刀的坐在上首,边拍桌子边愤概的说道。

“嗯,叔父说得有理!……但不知您的意思是?”大堂左侧的一排座椅中,一个白面微须、衣着极为华贵的狼顾鸢视之人面带浅笑地问道。

“我的意思?我哪有什么意思!别老看我,维护咱们朱家的万代江山,在座的人人有责!”髯须男子不满的冷哼道。

“您是大家的长辈嘛!”白面男子恭敬地对答道。

“少来!虽说本王辈分高,可你们当中不乏年纪比本王大的,身为长者这个节骨眼更应该挑起担子来!该死谏就死谏,该清君侧就清君侧……”

“清君侧?!叔公,您才刚过不惑之年,不至于这么快就老糊涂了吧!虽说您是当今圣上的曾叔公,可您言辞举止间也不该这么肆无忌惮吧!”右侧的某个座椅上,一个俊朗脱俗、貌赛潘安的慵懒青年夸张的叫道。

“好!好!你就当我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吧!……哼哼!小四!你是先皇的亲弟弟,与先皇和当今圣上的关系比我们这些旁支都近,引导圣上走上正途这事儿就交给你了!”髯须男子拍案而起,冲着慵懒青年一瞪眼,转身挥袖进了内堂。

主走客散,大堂中的众多王爷纷纷拱手告辞,相继走出了大堂。

慵懒青年并没着急离开,只是又细细品味了一番手中茶杯里的贡品碧螺春。白面男子走上前来,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四侄儿哥哥,我也看好你哦!”因为年纪比慵懒青年小三岁,辈分却比他高出一辈,因此白面男子习惯称呼这名慵懒青年为“四侄儿哥哥”。

慵懒青年一摸鼻梁,苦笑道:“我可没那本事,我看我还是开我的山庄、挣我的钱去吧!”

――――――――――

“事情准备的怎么样!”

“禀主公,一切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对目标们下手!”

“记住,一定要斩草除根、毁尸灭迹,切莫留下半点线索!”

“可是如此一来如何将这些事推到刘瑾头上,进而铲除掉这个屡次破坏咱们好事的奸贼?”

“哼,一来,这些人都是这次‘倒刘运动’中地方上联名弹劾他的人,只有他刘瑾才有杀人动机;二者,正是因为没有证据,所以才是他刘瑾做的!试想天下间除了他所执掌的‘三厂’外,还有哪个势力能同时杀害那么多朝廷命官,而不留下丝毫痕迹?!”

“属下明白了!请主公放心,属下们一定将这次行动圆满完成!”

――――――――――

如日中天的大明王朝在不知不觉中暗流涌动,不知为何,远离庙堂的江湖也掀开了风波四起的新篇章。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