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回 师生夜谈心 大小两狐狸

“当不起?这个从何说起呢。”蒋介石没有想到单于反应这么大,事实上他给单于取字*真的是费了一番心血的。正如他自己所说,儒家文化到了今天的确需要革新了,正所谓“周邦虽旧,其命维新。”而他蒋介石自己就是维护传统文化,甚至重新光大这种文化的不二人选。所以,他才会给单于这个年轻人,取字“*”,事实上就是希望单于追随他这个传统文化的保护者。

可是他没有想到的是单于居然会说出当不起的话来。难道这个年轻人在向他暗示什么吗?是想表明他无意投靠自己吗?难道真如王柏龄所说,这个年轻人已经是邓演达的人了吗?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那么……不过还是再看看吧。毕竟,这个年轻人毁之可惜。

就在蒋介石暗自盘算的时候,单于心里也不平静:开玩笑也要有个限度啊?!*这两个字是我担当的起的吗?但是自己眼前的这个校长绝对不是什么善男信女,就算我拒绝这个字也要有很好的理由啊。现在看来他还是想拉拢我的,如果拒绝,那么……算了,先推一推吧,实在不行,*我也认了。

若是有旁观者绝对不会想到就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屋内的两人心里已经有了这许多计较。这那里是校长和学员在谈心,分明是两只狐狸在斗智。

虽两人心里顷刻间就有了计较,可是两人脸上却丝毫也没有显露出来。蒋介石依然表现的那么温和慈善,单于依然那么谦卑恭敬,甚至脸上还带了点下位者应有的不安。不得不说,单于的心理学学的非常不错。

蒋介石温和的问道“哦,怎么单于同学不满意吗?”

“不是这样的,校长。事实上学生认为校长对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以及未来的走向把握的非常好,实在让我有茅塞顿开之感。不过学生想文化革新这个重担,除了孙中山先生以外恐怕没有人担当的起。如果说除了孙先生还是其他人可以担当此重任的话,我感觉可能只有廖仲恺先生与校长勉强可以。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资格。”单于带着受宠若惊的表情说道。不过说完这番话后,单于立即就在心里骂了自己一句“无耻!”

听到单于这么说,蒋介石心里非常受用,他虽然野心勃勃,但是在当时的国民党内部公认的孙中山接班人依次是:胡汉民、汪精卫、廖仲恺,他蒋介石恐怕连后备的资格都没有。没有想到今天自己面前这个年轻人居然有这么“准确”的眼光。顿让蒋介石对单于起了知己之感。

不对,听王柏龄说,这个年轻人持才傲物,怎么今天如此说话?再说,年轻又有才华之人多少会有些傲气,怎么这个年轻人如此谦卑恭敬?古人云:反常即妖,难道这个年轻人居然有这么深的心机?好大的胆子,居然对我玩这套?!

蒋介石不愧是中国近代史上罕见的枭雄,虽然觉得单于的话很是受用,但是立刻就察觉了里面有不妥,想到单于可能对自己玩了花样,蒋介石怒气顿生。虽然极力掩饰,眉头还是皱了皱。“单于同学,取字*不过是希望向你这样的有才华的年轻人都加入革新中国文化里来,那有你说的这么严重。哈哈”

尽管对单于已生不满,蒋介石的话语之间依然那么温和平静。如果不是单于本身就是心理学硕士而且一直在悄悄注意蒋介石的面部表情,发现了蒋介石的不妥。一般人绝对不会想到能说出这么温和的话语的人,内心已经对谈话人恼怒起来。

“不好,我今天这话说也太谦卑了,蒋介石已经生疑了,看来还是我最近太顺了,轻视了这些厉害人物。单于啊,单于,你这些天遇见的人就算放到21世纪,也是名噪一时的风云儿。千万要注意啊。”单于观察到蒋介石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后,也是立刻就在心里分析出了蒋介石表情变化的原因。

“校长,我并不是对这个字不满,同样我所说廖仲恺先生和您才能在孙中山先生之后担当维护中国文化,甚至革新中国文化之职并不是阿谀奉承之言,这是我多日观察的结果。”两害相衡取其轻,这个时候单于也顾不得什么“单*”是否跨越时代了。

“哦,单于同学恐怕所言不实吧,我怎么可能得如此赞誉?”听见单于如此说,蒋介石有了一探究竟的兴趣。

看来今天非得多说点才能过关啊。单于心里哀叹道。

“校长,是这样的,我认为廖先生雍容大度,待人宽厚,不管共党还是党内反对与苏联合作的同志们都服气廖先生。且在工作上,先生尽心尽力,从不懈怠,而且先生又一直追随总理革命。因此我佩服先生,这才认为先生是总理的……”说道这里,单于并不想把“接班人”三个字直接说出来。毕竟中国很多事都是宁让人知,莫让人见的。

“至于校长,说真的,最初知道校长负气出走时我还觉得校长太……”单于准备对蒋介石先抑后扬,这样才能摆脱‘拍马屁’的嫌疑。“但是在和廖先生聊天以后我才知道校长为什么会出走,我个人完全赞同校长您对苏联的看法。实在是精辟!在我眼里苏联的某些政策的确如校长所言‘彼之所谓国际主义与世界革命者,皆不外凯撤之帝国主义,不过改易名称,使入迷惑于其间而已。’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很佩服校长的眼光。而且除了这些以外,最重要的一条是我认为这所陆军军官学校毕业的学员会是未来30年的中国军界的精英,而中国的国情和西方不同,中国毕竟中央集权了几千年,国人需要一个强力政府,而政府需要一个强力的领袖!这样一个领袖绝对不会从议会里产生,而是从铁与血中产生!您认为展堂先生和兆铭先生是能从铁与火里拼杀出来的人吗?虽然成为军校校长不见得就能被学生们看做领袖,但是校长这个位置却是最有可能成为领袖!我正是看到了这一层才决定弃笔从戎报考军校的。”

刚开始蒋介石听到自己出走的往事表情还有点不自然,但是越听蒋介石越觉得单于说的对,想到自己将来成为中国的领袖,立刻觉得全身的血液都沸腾了。

“不过,*,你凭什么会认为区区一所军校,500来名学员就能成为革命的中坚力量?”蒋介石虽然激动,但是并没有失去理智。就心中的疑问向单于问道。

“果然,‘*’是我改不了的命运了。”单于听见蒋介石称呼自己‘*’一片悲凉。“校长,您今天才回来也许不太清楚,最近报考我们军校的人不管从学历上还是年龄上都是其他军校比不了的。您难道会认为孙中山先生的号召力比不上那些北洋军阀吗?再说,这么多党内的老前辈纷纷来说人情,这些是那些军阀办的军校比的了的吗?再说,根据我做苏联教官们的翻译这些日子所了解到的,我们这所军校完全是一所中国大地上从未有过的新式军校,也许我们和西方著名的军校还有很大的差距,不过就中国来说,我敢打赌,这个军校出来的军官是中国现阶段最优秀的军官!”说道这里,单于自己内心都有点激动了,不自觉的站了起来接着说道“至于人数,我觉得500名优秀的军官比5000名平庸的军官更有价值!况且,现在不过是第一期,不是吗?有了第一批500名军官就会有第二批,第三批,而500名优秀的中下级军官足够组建一个目前南中国最强的步兵团了。有了第一个团,难道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还有最重要的一点,苏联既然这么‘无私’的帮助我们,那么,军校的装备甚至以后创建新军所需要的装备苏联难道不提供?虽然苏联现在看上去稍微困难点,但是,那是对西方列强来说。对于中国来说,苏联绝对可以支援我们一、两个军的装备!那么我敢说用苏联武器武装,又有充足合格的充满革命精神的下级军官的新军绝对是南方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依靠军校学员组建的新军,您说,谁合适做军长呢?”

“了不起,了不起,*,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蒋介石没有正面回答单于的问题,只是不停的夸奖单于。

虽然蒋介石的夸奖让单于松了一口气。但是那一口一个‘*‘实在让单于觉得别扭。

“对了,*,你今年多大了?”蒋介石突然问道。

“什么啊,难道你们这些大人物都喜欢这么跳跃着说话吗?”单于对于蒋介石的这种“天马行空”式的问话非常不习惯。

“学生今年24岁了。”虽然不习惯,但是单于依然恭敬的回答道。

“哦,比我小不了多少嘛,*啊,以后在私低下我们兄弟相称吧。”

“什么嘛,明明比我大13岁,还说什么大不了多少!真是抓住青春的尾巴不放手啊”单于听蒋介石这样说,当然知道是为了笼络自己。在心里腹诽不已。“学生怎么能和和校长兄弟相称了?太不合适了。”单于当然不会被蒋介石的米汤灌晕了。

“*弟,你我本来就是革命的同志,有什么嘛?再说也是私低下嘛。”蒋介石非常满意单于知道进退的表现。

这样,两人虚伪的争执了半天,最后蒋介石私下称呼单于就变成了那个让单于恶心的“*弟”,而单于依然称呼蒋介石为“校长”。

这一天也成了单于正式成为蒋记黄埔生的日子,不过不知为什么,两人的夜话后来居然传了出去,不过已经变成“单于夜读三民主义,被蒋介石发现。随后蒋介石就一直赏识单于了。”虽然无数人在知道这个故事后都指责单于虚伪,故意晚上拿本书‘诱惑’蒋介石,但是谁也不知道两人夜话的真相。有时历史的真相的确是除了当事人谁也不清楚的。

本回完。

注:蒋介石对不同的人称呼是不一样的,比如对李济深这些老前辈,就称呼“任潮先生”;对李宗仁这些人就称呼为“德邻兄”,比较亲密的就直接称呼字,比如他黄埔学生。对于胡宗南就称呼为“宗南弟”,当然,我绝对没有让主人公取代胡宗南成为天子第一门生的意思,不过既然已经有一个宗南弟了,再多一个*弟也没什么吧。

绿色小说网网;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