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九回 先生初训斥 军阀不简单

单于当然不知道孙先生这样做是因为先生想好好培养培养他,毕竟先生自知自己恐怕没有多少时间来培养单于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说,像单于这样的自己能教他的也只有经验而已了,毕竟孙中山知道自己被这些军阀骗了多少次。

所以尽管孙中山认为单于没有说的点子上,但是依然很宽容,毕竟单于对时局的把握让他吃惊。要知道他在24岁的时候肯定没有单于这样能把时局看的那么透。因此,为了进一步锻炼这个年轻人,孙中山让单于继续说下去。

而单于听见孙中山这话,吓了一跳,下意识的回过头去看了看孙中山,看见孙中山用鼓励的眼神看着他,单于咽了咽口水,因为他下面说的话如果孙中山采纳,那将是真正的改变历史。

“先生,我可真说啊。”单于依然还是想再确认一下,既确认孙中山的态度,也是确认自己的态度。

“我就是要你说啊。”孙中山看见单于还是有点顾虑,于是很干脆的答复他。

单于再次咽了咽口水,仿佛下定什么决心似的说道“先生,如果我站在您的立场,我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广东,北方的局势实在太混乱了,而且除了东三省以外,唯一富庶点的就是山东了,可是山东又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而且军阀势力很强大,山西、绥远有焉西山,河南现在又和陕西打成一锅粥,其余地区又多半贫瘠。如果急于北上,实在是得不偿失。不如我们把北伐的底线定在南京,然后全力向西,我想凭借我们黄埔军校所组成的革命新军那肯定是战无不胜的,而且我们甚至不需要全力剿灭他们,只要把他们驱赶到长江以北就好了,这样不正好可以让军阀们自相残杀。如果我们真正统一南方,在埋头苦心经营,不出10年,北方就绝对任何军阀有实力和我们抗衡。到那个时候再北伐也不晚,而且……”

“够了,不要再说下去了!”还没有等单于说完,孙中山怒气充充的打断了单于的讲话。

“*,你怎么能这样想呢?我知道你的意思,你其实就是说北方不富庶,我们占领了也是一个包袱,而且现在北方军阀势力还很强大!这些你在你的笔记里都说过了!我也给你批示了,你没有看见吗?按照你的方法,先不说我们可不可能顺利的消灭南方的军阀,就算顺利,那北方的老百姓怎么办?!难道他们不是我们的同胞吗?”孙中山并不是认为单于这个想法不现实,而是觉得单于的想法太功利了。

这让推崇天下为公的孙中山非常生气。

单于早就料到孙中山会有这样的反应,而且孙中山在单于的读书笔记了也明确批示了不赞同单于的想法。

而事实上单于的想法并不是像孙中山所说的那样只为国民党打算,实在上单于是出于抗战才这样打算的,如果抗战时中国能早点经营西南这个大后方,也许中国可以凭借自己的力量把日本人赶出中国去,也许外蒙古就不会分裂;当然单于也知道,如果国民党按照他的这个方案进行,那么解放战争可能就不只三年了。

事实上单于也很矛盾,如果真的按照这个西进方略,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凭借自己的力量把日本人赶出中国的,也许这样一来会少死很多人,也会“节约”一大片领土,但是以意味着解放战争会更惨烈,更多的中国人死于内战。

可是两害相衡,取其轻,毕竟日本人和外蒙古可能更重要一些。就因为这样单于这才继续向孙中山进言。至于统一中国的问题,反正只要张作霖不在30年代全面的投靠日本人,那么张作霖的死就是必然的,但那个时候已经一统南方的国民政府和少帅联手,中国统一不就是必然的吗?当然这个单于是没有办法向孙中山透露的。

因此单于并没有在意孙中山对他的态度,而是自顾自的继续说下去“先生,并不是我不认为北方的老百姓不是我的同胞;但是正如我所说的那样,日本人之所以对您那么友好,是因为日本人希望您能继续‘分裂‘中国,而中国统一绝对是日本所不能接受的。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也是日本的几倍,只要给我们20年,不,10年真正和平建设时期,那么日本亚洲第一的位置必将被我国所取代,我想日本的政治家们应该明白道理。”

“况且,西方列强能容忍一个岛国成为强国,而绝不愿意看到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成为强国。就算日本的军事实力再强,可是日本的国土面积就只有那么一点,能经得起战争的消耗?毕竟强国之间的战争拼的是资源,是消耗。这个日本人是拼不起的。但是中国就不一样了,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不逊色于世界任何强国。您想想列强们会愿意看到中国强大吗?而在他们看来中国强大的标志就是统一。因此我认为先不要急于统一,而是巩固我们的实力。我相信要不了几年我们所拥有的实力就能让列强,特别是日本明白他们已经没有实力干涉中国的统一的。”单于一口气把自己想说的话全部说了出来。

“*,你说的是有道理,可是却不切实际。首先,我们统一南方是那么好统一的吗?像张作霖这样的军阀会在旁边乖乖的看着我们统一南方吗?列强们会乖乖的看着我们统一南方吗?实际上你太高估日本的实力了,我相信只要中国统一,凭借我们全国那么多军队,日本人是不敢进攻我们的。再说实际上现在日本对国民政府还是友好的,你难道这次没有看见日本政府是怎么样接待我们的吗?你所说的全部是你那位白俄老师所教给你的地缘政治学的观点,实际上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很偏颇的。你先下去,好好想想我的话,你还是太年轻了。”孙中山并没有像单于想象的那样大发脾气,而是很温和的让单于好好冷静冷静。

“唉,看来历史真是不能改变的。”单于垂头丧气的走了出去,他知道自己这个方案实际上执行起来难度是非常大的,而且要说服孙中山理由也太勉强了。单于毕竟不可能告诉孙中山日本之所以对中国友好是因为日本现在忙着国内的裁军、制宪,而且当政的是温和的政友会集团,而一旦全世界的经济危机爆发后,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必然会走上侵略亚洲的军国主义道路。

单于从孙中山房间走出来的时候正好遇见孙科,单于礼貌的像孙科打了声招呼就离开了。

“父亲,您是不是批评单于了?我看见他垂头丧气的,不过说实话,单于这个人夸夸其谈,您是应该批评。”孙科对引起自己父亲非常高重视以及给予了很多关心的单于有一种本能的反感。

“胡说,像单于这样的人才不是夸夸其谈呢,反而你才是夸夸其谈的人!”孙中山可没有给自己的儿子留什么脸面。

看着自己儿子一脸的不忿,孙中山从心底里叹了一口气:看来自己的这个儿子想要继承自己的事业是不可能啦。可惜单于太年轻了。”

当天晚上无论是孙中山还是单于都没有睡好。

过了两天孙中山就明白了那天张作霖来的目的了,因为段祺瑞派叶恭绰、许世英来天津以欢迎孙中山为名,实则要劝说孙中山不要“过于激烈”,以免引起“列强干涉”。并且叶、许二人还向孙中山报告了段祺瑞“外崇国信”的声明和善后会议条例。

当时引得孙中山大怒,厉声质问道:“我在外面要废除那些不平等条约,你们在北京偏偏地要尊重那些不平等条约,这是什么道理?你们要升官发财,怕那些外国人,要尊重他们,为什么还来欢迎我?假如不打倒帝国主义,我就不革命了!我北上还有什么意义?!段芝泉(段其瑞的字想让我走很容易,说一声就行了!何必出卖国家利益呢?!”

虽然叶、许二人一再向孙中山辩解,但是孙中山根本不愿意再搭理他们,最后二人只得灰溜溜的离开了天津,而后孙中山就把单于找来,详细的向单于分析了那天张作霖来的目的。

单于这才恍然大悟,惭愧的向孙中山说道“先生看来我的确太年轻了,原来张作霖这老狐狸根本不是我所说的那些目的,他本来就只打算用拜会您来逼迫段祺瑞尽快签署这个狗屁善后会议条例。”

单于这可不是说的假话,他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感觉自己被人戏弄了,这也让单于深深的警惕:看来任何人都不能小看,知道历史不等于拥有才华。

“*,要说段芝泉这样做,大概是以为只有他才能挽救中国,所以才希望能得到列强对他的支持,然后他再在中国大展拳脚。难道他不想中国富强吗?可是他的方法实在是大错特错了!希望你能以他为戒,不要以为中国只有你才能挽救,要有天下为公的思想啊。”孙中山不但为单于分析了当天他的看法的错误是那些,更借着段其瑞这件事教育单于,希望单于明白有些事就算是好心也是不能做的。

看见单于羞愧的模样,孙中山又安慰单于道“*,这没有什么值得羞愧的,实际上在你这个年纪有如此看法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我40来岁的时候还被袁世凯给欺骗呢。只要你能从中吸取教训,你的前途不可限量啊。”

看着孙中山对自己温言勉励的样子,单于差点忍不住把自己的来历直言相告了。

在走出孙中山房间的时候,单于心里泛起一阵阵酸楚,是啊,谁能想到孙中山只有不到四个月的寿命了?

而独自背负这个秘密的单于第一次觉得原来提前预知未来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不过虽然孙中山在和单于的交谈中显得很平静,但是实际上孙中山对段其瑞这样出卖国家利益是相当震怒的,这也使他的肝病加剧。孙中山因为直系军阀还在兴风作浪,不愿授人以隙,所以仍然扶病入京,打算采取政治斗争的方式,以改变直系倒台后的“换汤不换药”的局面。

北京前门车站10余万群众热烈欢迎孙中山。在孙中山下榻的北京饭店门前,组织群众举行欢迎会,表达北京人民对孙中山的欢迎和爱戴之忱。孙中山因病情沉重,无法直接向群众讲演,只好发表了书面谈话和《入京宣言》。

而对于单于来说,这个时代的北京除了亲眼目睹孙中山先生为国家最后的努力外,他内心深处隐藏的一个倩影也在提醒他,他终于来到了她曾经待过的城市。不过按照单于所熟悉的历史,她已经去美国留学了。

“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站在孙中山先生身后,看着北京群众迎接孙中山先生的队伍,在这样一个激动的时刻,单于脑海里居然想起了徐志摩的两句诗和在他原来那个时代为止无数次倾倒的身影。

单于自己都觉得很奇怪,为什么入京前自己还满脑子的为国为民,为孙先生的即将去世而悲痛,可是怎么一到北京第一个想起的就是她啊?

不得不说,人的思想还真是奇怪啊。

本回完

=======================================================================

作者废话:

其实整个第三卷都是过度,希望大家有点耐心。谢谢。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