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十二回 于右任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单于和宣侠父的这次秉烛夜谈没想到竟然成了现实,开始两人还刻意去回避一些敏感的话题,可是聊到后来两人也就天南地北的无所不聊起来了。

事实上宣侠父和单于在军校时除了宣侠父上书时两人曾接触过以外,平时并没有什么多余的接触。可当两人在距离广州万里之外的张家口相遇时,两人对彼此都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愉悦。

宣侠父那种对整个民族的热忱让单于颇为感动的同时也让单于有点不以为然。

正是这种炙热的容不下丝毫杂质的热情、殉道者般的虔诚让宣侠父所信仰的主义和政党最终成为华夏的主宰,但也由于这种炙热、这种虔诚在后来给华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单于在内心感叹不已。

“剑魂,我们是直接去公署吗?”单于与宣侠父看看时间也差不多快七点了,于是两人干脆也不睡觉,直接在旅馆吃了早饭就出门了。

“*,我们先去国民军干部学校吧,于右任先生有时候也会到学校上课。我们直接去那里找他。”

既然宣侠父这么说,单于也没有其他意见,就让宣侠父领着他往国民军干部学校去。

国民军干部学校坐落在张家口堡子里书院巷,利用的是抡才书院旧地。这个书院是由满清的察哈尔都统穆图善和万全知县尹开先召集满汉绅商捐资在光绪四年修建完成的。光复以后被当地拿来办起来了新式的师范学堂。

冯换章就任西北边防督办,驻扎在张家口后,由于国民军本身并不富裕,干脆就把国民军干部学校也办到了这个地方,冯换章还有两个算盘就是把学校放到这里一来可以影响和鼓动与军校共用一块办学场地的师范学堂的学生们加入国民军的行列,没有知识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这个道理也许当年的军阀们没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是这个道理大家还是懂得的。

二来嘛,国民军平时驻扎在城外,军纪又严格,下级军官们很少有机会进城见识一下张家口的繁华,现在把军校办在这里,这些受训的下级军官可以利用白天上课的机会到城里逛逛,也算他冯大帅的一项福利不是?

走了好一会儿,单于和宣侠父才走到军校。

军校坐北朝南,两侧有跨院,从院墙到每间屋都是青砖瓦顶,大门外两侧墙壁上镶嵌着两块石碑,各宽约0.7米,高2米,碑顶有二龙戏珠,雕刻精致,极为美观。碑文均为楷书。大门口左右给有两名军人持枪站岗。

看见宣教官过来了,军人连忙敬礼,宣侠父回礼后正准备招呼单于,却看见单于正站在军校大门口的影壁前发呆,其实也不能怪单于,主要在单于那个时代确实很少见到这么精致古朴的影壁,军校门前的影壁宽约3丈,底部有3尺高基石,上有青砖对缝,壁上部有假马头,马头有假三间,并雕刻花卉。

“*,怎么了?看入迷了?”宣侠父招呼单于说道。

“哦,剑魂不好意思啊,主要我很少见到这么融精致与古朴于一身的影壁,一是看入迷了。”单于也发觉这么站在军校门口发呆不雅,于是连忙跟着宣侠父进了军校大门。

“对了,你不是说军校和师范学堂合办吗?怎么没看见师范学堂的学生啊?”单于觉得奇怪,一路走来尽是穿军装的军校学生,自己和宣侠父一身平民打扮,特别是自己一身西服很惹眼。

“哦,自从我们军校在这里开办以来,师范学堂就搬到后面的院子里去了,中间还修了一道围墙,学堂的办法开在另一边。”宣侠父到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与众不同。

“你们把军校办在这也不怕学员血气方刚做出什么让你们措手不及的事情?”单于好奇的问道。因为现在风气较满清时期开放了很多,男女合校的师范学院并不少见。

“想什么啊,你。这所师范学堂可是男校;要真是男女合校我们怎么可能把军校办在这个地方?”宣侠父作势推了单于一把。

两人说笑着来到了教官办公的大院里,宣侠父把单于带到于右任办公的小院子里一看,还真巧,于右任正巧在练字呢。还是那副经典打扮,长袍马褂配一把大胡子。

宣侠父就领着单于就进去了,三人又寒暄一通,寒暄过后宣侠父也就知趣的告辞了,他也知道人家两党内同志肯定有话要说,自己这个党外人员就别在这里掺和了。

等宣侠父一走,单于就把自己的来意告诉了于右任。

“右任公,您看学生这差事到底好办不好办呢?”于右任毕竟在国民军这边待了有些日子了,单于自然是要请教的。

于右任没有立即说话,只是示意单于坐下谈,想了想于右任开口了。

“我觉得这件事不难办,这件事对国民军来说毕竟是好事,冯换章虽然被被段芝泉、张胡子合伙给逼到了张家口,可他的亲信如鹿钟麟、张壁等人还在直隶担任北京卫戍司令、警察总监等职务,孙岳的军队也还守着河北大门,应该说他的主力还是留字啊了直隶一带。”

于右任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望了望单于,见单于正襟危坐的盯着他,正等着他说下文,不由自得的一笑,喝了口茶,接着说道:“再说冯换章此人心胸狭窄,权利欲重,段芝泉与张胡子联手把他赶出北京一事他又岂有不思图报之道理?再者能有机会把张胡子赶走,自己独霸华北,这等美事他何乐不为呢?”

“不过”于右任沉吟了一下,“*啊,而今的关键不在于冯,而在于郭啊,你能确定郭松林一定会反奉?”

这也就是单于的痛苦所在啊,不管是汪兆铭、宣剑魂还是于右任都要要他保证郭松林肯定能反奉,单于尽管明知郭松林反奉的可能性超过九成,可他如何敢拍这个胸口?

“学生以为郭松林反奉与否的关键在于孙传芳。”为了得到于右任的全面信任,单于不得不再次前瞻一次。

“哦,怎么和他有关?”于右任很不能理解这件事怎么和远在浙江的孙传芳有关系。

“以学生看来,江苏、安徽那些小军阀们之所以通电就张作霖的教,不过是打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算盘;而姜、杨二人虽然被张作霖任命为皖、江督军,可是手底下也不过一两个团的基本部队,奉系的主力还是交给张雪良、郭松林统带的。这个大概是张作霖为了防备冯换章,也可能是准备着一有机会就和冯换章翻脸。”

单于说道这里停了一下,以方便于右任思考消化。

“哦,有道理,*你接着说,接着说。”于右任大致上接受了单于的说法。

“姜、杨这两人带多少人南下是瞒不了有心人多久的,孙传芳说不定现在就已经在打攻奉的算盘;像江苏、安徽的那些团长、旅长们难道会为了奉系拼命?我敢说肯定不会,那最后只能是姜、杨两人用自己手里的一、两个团对抗孙传芳几个师。右任公,您觉得这仗奉系有胜算吗?”单于反问于右任道。

“姜登选,杨宇霆本来就是客军,手里又只有个把团,肯定没有胜算喽。不过这和郭松林反奉有什么关系?”于右任还是不能理解。

“右任公,这您有所不知,郭松林在直奉大战中出力甚多,一心以为自己必能执掌一省,我在北京与奉系周旋的时候,曾听奉系里有人说郭松林甚至还到安徽去考察过,他还认为安徽一年能收2000万的款子,可见当时其对皖督志在必得;可谁知道张作霖竟然委了姜登选,杨宇霆。姜登选学院派出身,本身在奉系人缘甚好,郭松林不好说什么;可杨宇霆与郭松林有宿怨,郭松林对杨宇霆担任江苏都督一事非常不满,要是杨宇霆被孙传芳给赶回北京,您说郭松林会怎么做呢?”单于不紧不慢的说道。

“那肯定是要求严惩杨宇霆。”于右任不假思索的回到道。丝毫不认为单于的反问是不恭敬。

“对啊,郭松林肯定做如此要求。可对张作霖来说,杨宇霆之败说到底还是他自己不肯多给本钱的缘故,再加上他和杨宇霆多年的交情,绝对不会严惩杨宇霆的;而不严惩杨宇霆那么郭松林心中的怨气必将积累到一触即爆的地步。所以我才认为郭松林反奉与否其关键全在孙传芳。右任公,只要传来杨宇霆败回北京的消息,我就敢立军令状保郭松林必反!”

单于这话说的铿锵有力,充满自信。

于右任也是眼睛越听越亮,当单于说完后于右任甚至想站起身来大声赞妙,不过他到底多年练字练就的养气功夫有成,马上克制住了自己这一点点小小的失态,只拿眼睛直盯着单于悠然的说道:“*,今天晚上就和我去见见冯大帅吧。”

单于当然愿意,点点头,对于右任恭敬的说道:“来之前仲恺先生,兆铭先生吩咐了,让我一切听右任公安排。不过嘛,不瞒右任公,学生也早就想见见这个名满天下的‘换章’将军了。”

话一说完,单于与于右任两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完后,于右任擦擦眼泪指着单于笑道:“年轻人尖酸刻薄可不是好事啊。”

单于笑笑,没有说话,只站起来将身体探出窗外朝院子里打量了一下,对着于右任轻声说道:“右任公,学生来这里时,仲恺先生等人想让我问问您,gcd与冯换章可能联合起来吗?”

于右任没想到单于会问出这么个问题,猛然一惊,对单于摇摇手。

“这个问题还是等晚上回到我的住处,我们再详谈吧。”

不好意思分割线

本来想这个星期天天双更的,可惜昨天和今天实在太忙了,今天8点才下班,我都没敢走,直接在单位开码。看来只有争取周末多码点了。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