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三十六回 北伐进行式(一)

事实上在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前,北伐战争已经开始了。

首先就是湖南。

湖南是北伐进军的必经之地,湖南形势的发展和演变对北伐战争意义重大。

湖南当时还掌握在军阀赵恒惕手中,由于他鱼肉百姓,不得人心,在革命形势日益乐观和激烈的情况下,湖南民众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对吴佩孚、驱除赵恒惕的运动,这对北伐极为有利。

当时,湖南军阀内部矛盾重重,赵恒锡手下将领唐生智审时投机,决定配合广东革命力量的北伐要求,阵前倒戈、推翻赵恒惕,因此在赵恒惕为首顽固守旧势力和唐生智之间就有了一连串的你争我夺的大大小小的战争。虽然唐生智得到了来自广东方面的大力支持,然而实力有限,再加上又面临着敌人卷土重来,从而陷于被动局面。万般无奈之下,唐生智心情焦虑,派心腹前去广东,面见蒋中正,请求尽快援助。

在此之前,李宗仁致电蒋中正,力主援唐北伐。唐生智退守湘南以后,迭电告急,敦请李宗仁火速派兵入湘援助。

蒋中正大举北伐的准备工作尚未就绪,但不能不考虑援湘的问题。因为湖南劲旅叶开鑫正投靠吴佩孚,充当了吴佩孚进攻广东国民政府的马前卒,一旦军事失利,北洋军阀将兵临广东,不仅使湖南驱赵所造成的有利形势毁于一旦,而且使革命根据地失去了屏障。在kmt二届二中全会后蒋中正决定援助唐生智,以缓和局势,巩固前进阵地。

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上提出拨发广西军费20万元,并下令出兵援湘,广东方面调第四军第十师陈铭枢部,第十二师张发奎部及独立团叶挺部入湘援唐。5月17日,蒋又宣布唐生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21日又委任唐生智兼理湖南省政,同时送去军费10万毫洋。很明显,蒋中正已经开始重视湖南问题,并将全身心投入北伐事业中去。

北伐先遣队分途由桂、粤挺进湖南,随即配合唐军投入了保卫湘南的战斗。5月12日,第七军第八旅第十五团抵达衡阳,正值叶开鑫军猛攻衡山。衡山位于湘中,挺拔险要,为湘南天然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唐生智退守湘南,即将主力布防于衡山一线,在护湘关、独角山等要隘设置重兵防守。吴佩孚也把争夺衡山看做控制湖南的要着,认为非此“则湘事万难成功”。

5月15日凌晨,叶开鑫军以重兵猛攻护湘关,两个营的敢死队担任前锋,实施强攻,企图突破唐军防线。唐生智所部在护湘关一带筑有坚固的机枪阵地,双方激战三昼夜,叶军抢关数十次,终未得手。17日夜晚,暴雨如注,两军仍作彻夜激战。苦战良久之后,第七军等八旅与吴军叶开鑫部在衡山展开血战,互有进退,胜负难判。

正在衡山方面激战之时,粤军陈炯明旧部在湘东南起兵发难,一时,安全告危,幸好得独立团及时赶到投入火线,免得落入敌手。

在此同时敌军还向渌田、黄茅铺发动猛烈攻击,在独立团和三十九团的共同阻击下,发起了反攻。6月5日,独立团进占攸县。

衡山的巩固和攸县的收复,肃清了旧军阀在湘南的军事力量巩固了北伐战争的前进阵地。蒋中正闻讯大悦,特嘉电唐生智,并在此之前命唐生智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兼北伐前敌总指挥,全面主持前线党军政务。

湘中敌军自六月上旬战败,退守涟水和渌水北岸一线后,北伐军先遣队和第八军为迎接大部队集中,也推进到涟水、渌水南岸,战争暂呈胶着状态。这时,北伐军已举行誓师仪式,各军按照蒋介石等颁布的集中计划,正陆续进入湖南,以占领长沙、醴陵为战略目标。6月中旬,吴佩孚为保住两湖地盘,任命叶开鑫为湘军总司令,统一指挥邹鹏振、刘雪轩、林拔萃、贺耀祖、蒋锄欧等部及鄂军余荫森旅,及在湘的谢文炳、陈修爵、韩彩凤、沈鸿英等粤、桂军残部抵抗北伐。

说来当年八方风雨汇中州的吴大帅此时也真正可怜,环顾左右尽是不堪用的杂牌,手里连一支像样的基本部队都没有。若此时手头有当年第三师这样的强军,国民政府的北伐还真不好说了。

不过怎么样,为加强湘军的后备增援力量,6月18日,吴佩孚又任命湘鄂边防督办李倬章为援湘军总司令,宋大霈为第一路司令(辖宋大霈、孙建业两师,协助叶、余等担任正面作战,王都庆为第二路司令(辖鄂军王都庆第七师,担任右翼临澧、常德一带防务。唐福山为第三路司令(辖赣军唐福山师及粤军谢文炳师,担任左翼作战。董政国为第四路司令。又令航空队驾飞机数架、水军开兵舰十余艘入湘备战。严令叶开鑫、余荫森夺取衡阳,控制全湘。

6月中旬,湘江东西两岸地区的湘鄂军都积极准备,有向北伐军进犯之势。这时北伐军大部尚未入湘,敌众我寡,若不采取积极行动,不仅对峙局面难以维持,而且可能陷于被动。在此情况下,唐生智一面派员与叶开鑫假和,一面于28日与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铭枢分别致电蒋中正,认为:“敌扰不已”,“确欲大举来攻”,惟有“直下长沙”,才能分化瓦解敌军。“若固守原防,不惟难以持久”,且“处处立于被迫地位”,应趁敌内部“尚相疑惧,不能统一指挥,团结未固之机攻之,易于瓦解。”蒋采纳了唐、陈的意见,任命唐生智为北伐军前敌总指挥,率第四、七、八军及早进攻。

这时,在湖南前线的北伐军主要将领有第七军军长李宗仁,第八军军长唐生智,由于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尚未入湘,由陈铭枢代理率领第四军。唐、李、陈等人组成了前敌总指挥部,制定了如下作战计划:

第四军陈铭枢第十师、张发奎第十二师、叶挺独立团、第八军三十九团为右路军,指挥官为第四军副军长陈可钰。全军一部于安仁附近监视赣边之敌,主力分路攻取醴陵、株洲,以巩固右冀。

第八军李品仙第二师、周谰教导师和鄂军夏斗寅第一师为中央军、指挥官由唐生智兼,担任涟水正面佯攻,以牵制敌人的兵力,掩护左路进攻。

第八军何键第一师、刘兴第四师和第七军钟祖培第八旅为左路军,指挥官何键。主攻潭市和娄底方面敌之右翼,在攻占湘乡后,协同第七军占领湘潭,再会合第四军攻取长沙。

第七军第二路指挥官胡宗铎率第七军李明瑞第二旅和胡宗铎第七旅的第十四团为总预备队,控制永丰一带。

按部署,预定于7月5日开始向敌之涟水、渌水防线发动总攻击。6月下旬至7月初,湘南地区连日下雨,正面战争被大水所阻,暂时无法进行。这时叶开鑫军和北军的一些将领如蒋锄欧、邹鹏振、郑鸿海等都以为涟水陡涨,河面宽阔,唐军没有军舰,绝难进攻,故大部分都留在长沙、汉口等地寻欢作乐。而他们的部队,由于军饷积欠数月未发,大多怀有不满和厌战情绪,尤其是叶开鑫勾引北军入湘,敲诈勒索,*抢掠,引起了湘北和湘东人民的深切痛恨。这一切,对于北伐军立即发起进攻都是十分有利的。

7月5日拂晓,北伐军中、左两路军突然发动了攻击。这时河水暴涨,船只早为对方掳去,他们凭河顽抗,又有兵舰为助,一时很难得手。左路军于是找来民船三、四十只,四周架塞钢板棉絮以为掩护,并用小火轮(也镶有钢板十余艘向北岸猛冲,几经苦战,始得强渡。7月6日,第八军第四师和第七军第八旅攻占娄底。7日,第八军第一师进占谷水。8日,北伐军又占领大乐坪、连山。这时潭市敌主力凭借有利地形居高临下,坚守阵地。左路军虽激战终日,仍无进展。直至九日凌晨,第八军第四师前往增援,始攻占潭市,吴军狼狈溃走。

中路军方面,第八军教导师于7月8日进抵朱津渡,经猛烈攻击,强渡涟水。与此同时,第二师也渡过了涓水,经与蒋锄欧、余荫森等部激战后,攻克了易俗河。9日,鄂军第一师攻克湘乡,教导师向如意亭追击。第三师又渡过涟水,十日进克湘潭,敌纷纷向长沙溃退。

右路军方面,由陈铭枢师长指挥张发奎率三十五团、二十九团为右翼队,担任主攻任务,攻击沈潭,占领醴陵城。叶挺独立团为左翼队,担任佯攻任务,向泗汾、豆田、龙山铺之敌正面进攻,相机向醴陵城攻击前进。三十团为总预备队,二十八团在攸县对茶陵、莲花方面警戒。

7月10日,北伐军开始向醴陵进击。左翼叶挺独立团在农民侦探队和向导队的带领和协助之下,以一部分从泗汾桥左侧涉过渌水北岸,侧击敌人,以主力沿攸县通醴陵大道前进。午夜3时,第三营第九连隐蔽接近北军阵营,在农民武装队的配合下,通过吸引敌军注意力,北伐军抢占军机,分两处抢渡泗汾桥,占领北岸。

在进攻泗汾桥的同时,为牵制敌军兵力,叶挺令左翼一营向豆田攻击,占领河南岸的北军阵地,在第一营的奋勇攻击下,北军纷纷向醴陵逃去。

北伐军渡过渌水后,很快将珠萍路及渌水的北军肃清。

等到醴陵被北伐军攻克后,浏阳无险可守的北军逐撤至汨罗江以北。

醴陵的攻克,在战略上使长沙守敌屏蔽尽失,并保证了在湘江西岸向湘潭、长沙一带进军的第八军不受到侧击威胁,从而为中、左两路革命军迅速进攻和克复长沙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涟水、渌水两岸的敌军既经击溃,湘乡、湘潭、醴陵次第克复,长沙就成为北伐军进军的主要目标了。这时自涟水败退的湘军除少部分向益阳、常德方面逃窜外,其主力第二、第三两师均向长沙溃退。革命军除以右路军暂驻醴陵监视赣西和对浏阳方面警戒外,中、左两路军均跟敌追击。李品仙第二师沿湘江直下,经湘潭至岳麓山。7月9日,叶开鑫弃城逃走时,纵兵烧杀抢掠,城内极端混乱。湖南工团联合会迅即组织成一千余人的保安队,分守八门和要道,维持市内秩序,收缴溃兵枪械,镇压抢劫活动。7月11日,在长沙工人和学生的有力配合下,第八军李品仙第二师首先进入长沙城。何键第一师即以主力向益阳进击,一部分则开向靖港。7月12日,第七、八军又分别攻克湘阴、益阳各要点。

等到长沙克复之后,蒋中正复电北伐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贺捷,电文曰:“此次克敌神速,于最短期间恢复长沙,皆由兄指挥若定,各将士奋勇作战。”同时复电李宗仁,电曰:“长沙已于蒸日攻克,贵军协力作战,劳苦功高,极堪嘉慰。”后又致电第十师师长陈铭枢、第十二师师长张发奎,以表祝贺。的确,战场骁将,统兵打仗,浴血奋战,功不可没,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北伐前景,应该论功行赏。但这与蒋中正在后方的统筹兼顾,料理全局是分不开的。

尤其是蒋作为最高统帅,从战略策略的角度考虑,还必须对盘踞东南的孙传芳有所防备和安抚,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北伐军的长驱直入而无后顾之忧。事实上,这道工作是非常复杂和微妙的,必须妥善处理,再者,北伐军的大量输出,相应地造成广州城防守空虚,随时有内忧外患之险,因此蒋中正对此事亦不敢疏忽,怕敌人来个釜底抽薪,乱了方阵。7月16日,蒋主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会议,决议李济深参谋长留守广州。等到一切安排就绪,蒋打算亲赴前线,统兵作战,再展雄姿。

长沙克复后,7月14日,kmt湖南省、长沙市两党部,两总工会等代表,赴湘潭迎接北伐军将领进入长沙。7月25日,湖南省政府正式成立,唐生智任省政府主席兼军事厅长,长沙之克复标志着北伐第一期作战胜利结束,其胜利壮大了北伐军的声威,坚定了其信念。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一个令蒋中正格外关注的消极倾向,一些游离动摇于南北政府之间的军阀,如墙头草一般随风而动,开始纷纷附庸于革命的一方。因此,唐生智本人的实力得到迅速扩张,加上唐原有部队扩编4个师,共拥6师之众,“军械充足,精神统一,战斗力极强”,再加上,很多高层将领与唐有较深的个人情感基础,关系甚为密切。另外,在唐夺取湖南政权的过程中,他不时地安排自己的心腹于府衙之中,使之在湖南的统治更为稳固。这种社会地位的巨大反差给唐带来了无比的优越感和权力欲,似乎整个湖南都是他唐生智的了。即使是后来北伐司令蒋中正亲临此地,唐对其也有不屑之意,再加上北伐誓师大会上蒋在阅兵式上倒挂在地上检阅部队的消息也传到了前线各指挥官耳朵里。

面对“彼可取而代之”的诱惑,实力大涨的唐生智开始有了别样的想法。而北伐军进军湖南的过程中老百姓箪食壶浆以迎接北伐军的场面更让唐生智有了天下归心的错觉。

总之在北伐军顺利收服长沙后,第八军与唐生智本人似乎开始有了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然这一幕在民国的历史大戏里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

而单于此时也正跟着总司令浩浩荡荡的朝长沙进发。

;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