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1.由于部分书籍书名不一致,可以通过第一章节的内容来搜索。  2.书籍详情页的催更按钮可以手动提交更新请求,以便系统检测长期未更新的书籍
  • 追书
  • 捧场
  • 手机阅读本书

第八十二回 初战(五)

单于自从1924年来到这个时空以来大大小小也经历了几场战争,但在他的眼中他所经历的这些战争无一例外和他以前从书本、影视里所得到关于战争的印象有很大的不同。郭松林倒奉战争也好,北伐战争也罢,单于觉得这些战争显得很儿戏。

而现在正爬在距离永修县城不远的云居山顶的草丛里用望远镜观察山脚下永修县城的单于再一次肯定了他的这种认识。

他很难想象以永修县城低洼的地势,破旧低矮的城墙在明摆着县城易攻难守的格局下,敌军居然全部收缩到了县城内,而把云居山这样对于永修至关重要的制高点完全空置了。这简直太儿戏了。是的,当单于与胡宗南带着第二团小心翼翼的接近云居山,并试探性的派出特务连上山打探情况,而特务连带回来的消息给单于的感觉就是这样。而据单于所知即使是迫击炮都能从云居山顶轻易的发射炮弹,然后落到永修县城内。更何况现在可不是什么和平时期,而是标准的战争状态下。

敌守军的这种松懈甚至让单于觉得自己这么爬在草丛里用望远镜观察县城的情况显得很愚蠢,他觉得自己就算打着火把就这么明目张胆的站着,估计山脚下城内的敌军也不会发现。

不但如此,敌军大概是因为县城有潦河、修河的环绕。连防御工事都没有认真修建,只在距离城门不远处挖了各挖了一条壕沟而已。最离谱地是据单于观察,这些壕沟还是直线型,而并非标准的锯齿形。(锯齿形壕沟可有效减小弹片在壕沟内的杀伤力,而直线型壕沟,想象一下炮弹在壕沟内爆炸,弹片横飞的情形吧。

“看来我们之前的准备完全浪费了。就眼前的这些敌人。估计只要我们开两炮敌军就会四散溃逃了。”趴在单于身旁的胡宗南通过观察得出了自己地结论。

“同感,最夸张地是他们的壕沟居然是直线型的。难道敌人中就没一个人知道哪怕是迫击炮弹落到壕沟里就能让里面报销一个排吗?”同样跟着单于上山观察情况的陈玉也对敌军如此松懈感到不可理解。顺便说一句,陈玉在单于抵达奉新的第二天就跟着师军需官押送着2万3千现大洋到达了奉新。

“不止如此,依我看,咱们对面的敌人绝没有一个旅,估计最多不超过一个团。而且很有可能这个团地团长吃了三成的空额。”单于爬了起来。一边扑打着自己身上的树叶枯草,一边轻松的说道。

“咦,师长,你怎么知道县城内的守军不超过一个团呢?”陈玉一副好奇宝宝的模样。也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问题他是真的想不明白了,还是单纯的只为凑趣。

“这还看不出?真怀疑你是怎么从军校毕业的。光数数壕沟以及城墙内地敌军不就清楚了吗?虽然现在黑灯瞎火也看不怎么清楚,可我敢肯定咱们当面这条壕沟里最多不会超过一个排的敌军,而城墙上有一个连也就顶天了。”胡宗南打趣着陈玉说道。

“看来我们还是应该好好感谢第七军啊,要不是第七军在德安打的好,咱们恐怕就没那么轻松了。”单于靠在一棵树上轻松地说道。

“这里有第七军什么事?”不管陈玉是真是假,但不可否认陈玉至少是一个合格的捧哏者。所问的每一句话都让单于用发挥的余地。

“咱们上山时不是也看到了半山腰和山顶都有部队驻扎过的痕迹吗?我想敌人就算再怎么愚蠢,云居山这种制高点也不会不派人驻守地;我想肯定是德安第七军打地卢香亭受不了了这才不得不从永修调兵。而正是因为永修敌军人数少这才不得不放弃驻守云居山的。毕竟,现在敌军兵力不足。云居山人放少了,起不了什么作用;要是人放多了,要就削弱了本就显得单薄地城防了。当然要是我的话,无论如何也得在云居山上放一个排或者一个班用来给城内通风报信。”单于一边揉着酸痛的脖子,一边对陈玉说道。

“可卢香亭为什么要从永修调兵呢?他难道不知道永修距离南昌城不过80里。是南昌门户所在吗?他就不怕咱们北伐军占了永修后直接挥师南昌?”这次不是陈玉。而是胡宗南充当起了捧哏者。

“这很简单啊,反正要是卢香亭在德安坚持不住。这永修也守不住的,咱们早晚也能顺着南浔线打到南昌去。可要是卢香亭在德安打退了第七军,那么即使我们占领了永修也守不了多久。只要南北敌军这么顺着南浔线前后一夹,我们也只能乖乖的退回奉新。”单于轻松的说道。

“师长,可卢香亭就不怕我们占了永修后顺南浔线北上,和第七军夹击他吗?”陈玉想了想,不解的问道。

“那你说咱们就算占领了永修,有能力北上夹击卢香亭吗?”单于饶有兴致的反问道。

“没有,至少光咱们师不可能,再怎么也得要第六军跟上来后我们才有余力北上夹击卢香亭。”胡宗南抢在陈玉之前回答了单于的问题。

“这不就结了吗?想来德安那边也到了关键时刻,卢香亭这是孤注一掷了。算了,别说那么远了,咱们还是下山讨论怎么打永修的事情吧。本来还想拖到凌晨在发动进攻的,不过现在看来没那个必要了。”单于一边领着胡宗南、陈玉往山下走去,一边说道。

当单于带着胡宗南、陈玉回到山脚下的时候。王俊、章烈以及吴继光也带着第一团与第三团赶到了云居山。单于上前把情况一说,王俊等人也都异口同声地感慨敌人的愚蠢以及第一师的好运,整训后再次出现在战场上的第一师居然捡了一个软柿子。

经过一番讨论,第一师以第二团为攻坚主力,而第一团与第三团则运动到守军的两翼,封死敌守军北上南下的道路,而尽量把敌人往东面赶。而第二团将在10月7日晚22:00正是发起攻击。

讨论结束后。章烈与吴继光就分别带领着第一团与第三团前往指定位置集中。而单于与王俊则悠闲的把指挥部设在云居山上,两人都觉得现在地情况颇有点坐看小儿辈破贼地感觉。

10月7日晚10点,战斗准时打响了。最先开火的当然是第一师的炮兵部队,三门山炮以及20余门大口径迫击炮准确的把炮弹倾泻在了敌守军城外的阵地与城墙上。当然也有几发炮弹不那么精确的落在了城墙后地民居上。不过战场上这样的事情很难控制,不是吗?

而城内的守军这才如梦方醒般的大呼小叫起来,单于站在山顶上可以清楚的用肉眼看到本来漆黑一片的永修县城在第一师炮弹落下的那一刻起像是一壶烧开的水似的翻腾不休。县城内亮起了无数的火把。县城内地敌军惊慌失措的彼此呼喊着,可惜的是这批敌军看样子是浙军,他们地话单于一句也听不懂。只隐约听到敌军在呼喊党军攻城了。

而胡宗南的第二团则在短暂(事实上这完全是因为炮弹不足的缘故的炮击结束后呐喊着朝城墙方向冲去。让单于欣慰的是,此时第二团地冲锋已经有了本质不同,不再是之前一窝蜂似地冲锋,而是四组一队的地冲锋,这比较符合单于印象中林总的部队发起冲锋的样子了。当然林总以及解放军到底冲锋时是怎么样的单于其实是不清楚的。

而当第二团的战士冲到敌军设在城外的壕沟处时,壕沟里的敌军并没有对第二团的战士发起攻击,这并没有出乎单于的意料,毕竟炮击的时候大部分迫击炮对准的是敌军的壕沟。而在直线型壕沟内任何一发炮弹的爆炸都是灾难性的。而现在的情况不过充分印证了这一点。

“达天老师。我一直认为战争是一门科学,而不是艺术。而敌军的壕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锯齿形的壕沟比起直上直下的壕沟来无疑在艺术效果上要差很多。可直线型的壕沟从科学上来说却大大增加了炮弹的杀伤力。”感觉这场战斗已经大局已定的单于,放下了望远镜开始和王俊闲聊了起来。

之所以单于选择这个话题是因为王俊曾经和单于私下交流时认为单于要求士兵挖锯齿形的壕沟完全是多此一举,虽然单于后来说服了王俊,可王俊毕竟没有亲口承认他的正确,显然单于并不喜欢心服口不服这种情况。特别是面对和他比较熟的人更是如此。而今天既然敌军的遭遇充分的印证了单于的观点。单于当然要抓住这个机会让王俊心服口服。不得不说单于有时还真是很小气。

而王俊也知道单于说这些话是为了什么,不过此时的他完全认可了单于作为第一师师长这个事实因此他放下望远镜对单于笑了笑说:“文革。我发觉你还真小气啊;得,是老师错了,你对了。这下子行了吧。”

“既然老师这么说了,那明天早饭你请啊。”因为王俊的口服而显得心情愉快的单于笑着说道。

而在单于与王俊说笑的时候,胡宗南正指挥第二团登城;这次登城可比武昌顺利多了。第二团战士几乎是不费吹灰之力就大批登上了永修的城墙。而敌军则显得越发的没有斗志,开始时在云居山上的单于与王俊两人还能听到敌军机枪射击的声音,可现在这种声音已经完全听不到了。只剩下稀稀拉拉的冷枪声。

单于与王俊更是在云居山上看到为数不少的敌军正打开南门朝南昌方向逃去,而此时守在南门的吴继光第三团阵地上也开始响起了枪声。

此时抢先登上城楼的第二团战士已经冲到了城门下并且打开了城门,等待在城门下的第二团战士如潮水般涌进了永修县城。

通过望远镜观察到这一切的单于与王俊不约而同的再次放下望远镜,两人相视一笑。他们都知道这场比演习烈度还低的战斗已经可以宣告结束了。而对于重装上阵的第一师来说,再没有比这更完美的开局了。

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请订阅正版;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若对您的权益造成损害,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删除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
我要评论(0)
QQ群
分享
追书 评论 打赏 目录